近年国家政策对农产品影响浅析

5月18日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文涛在主持召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指出,要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和推进商务帮扶衔接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流通提升帮扶,着力发展县域商业,加强产销精准对接,深入推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此番政策转向对未来农业产业有着如何影响,我们不能单单通过此项政策来进行解读。实际上围绕着“内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等口号的提出,党和政府提出的一些列政策是有迹可循的,对近年陆续发布政策和指导性意见梳理来看,所有的政策导向无疑都在指向“内循环”这个关键词。

首先我们先梳理几个关键的政策和指导意见:

一、内循环

内循环是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从理念上讲,内循环是通过国产替代,完善技术和产业供应链,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通过激发和做大内需,弥补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足,减轻外部需求波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解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释放消费需求空间。

内循环的提出时间线

2020年5月14日,中国政治局常委会,首次提出了“两个循环”概念,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5月23日两会期间,总书记就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6月18日,刘鹤副总理在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2020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谈到: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7月30日,“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如何内循环涉及“四大环节”:生产环节补短板,分配环境重公平,流通环节提效率,消费环节扩内需。内循环促进要素与资源在四个流程中运转通畅、减少摩擦、激发活力,最终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三、乡村振兴

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意见》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

从上述几个政策总结来看,不同的政策的重合点都有一个关键词“消费”。再次回归到“内循环”,消费环节扩内需是内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文章开始所说的“推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含义了。

简单来说,内循环的提升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消费环节扩内需,而当前经济情况下,中国居民的消费大头不在食品,而在工业品。衣食住行四类主要居民消费,只有食和衣部分涉及农业产品。我们先来看农产品。

近年国家政策对农产品影响浅析插图

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397元,占总消费比重的30%左右,衣着支出为1238元,占总消费的比重为5.8%。而需要说明的是,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中,烟、酒部分的生产环节应当归于初级工业品或农产品加工品,不算是纯粹的农产品,而衣着支出中,除了部分棉纺织品外,化纤、涤纶等产品也都是工业品。

因此整体来看,在中国居民的消费账单中,估计农产品消费(以粮食、果蔬、肉蛋奶油为主)的占比应当不会超过25%。

而另一个指标“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也能反映出我国居民在食品消费中的占比变化。

近年国家政策对农产品影响浅析插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近些年来整体处于下降趋势,2020年因疫情原因略有抬头,但幅度较小。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这能更直观的反应农产品的消费体量在逐年减小,换句话说,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处在较低的位置,这也是我党和政府基于民生问题的考虑有意平抑基础农产品价格带来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工业品,先看几张产业链图。

近年国家政策对农产品影响浅析插图2
近年国家政策对农产品影响浅析插图3
近年国家政策对农产品影响浅析插图4

由上面几个图来看,除了食品的领域,工业品几乎涉及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领域,大到房地产、汽车,小到电子产品、化妆品、玩具,这都是工业化带来的结果。

反过头来我们再看“深入推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结合之前今年一号文件中“振兴乡村”的口号。我们可以认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已经基本达到很高的水准,而后续促进内循环的主要动力在乡村。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加农民收入,降低日常消费工业品的价格,促进乡村居民消费,扩大内循环的目的方可完成。所以,“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其根本目的还是增加人民收入,促进消费以提升内循环的动力。

结论

回归到农产品,未来一段时间内,基础农产品会享受到部分的政策红利,出现上涨的趋势,主要表现的形式可能为收储价格的提升、税费减免等。但出于民生问题的考虑,此番上涨的幅度不会过高。因为工业品的下行也能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农产品的上行动力势必有限。

以上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讨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