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正寻求在财富管理领域建立另一家中国合资企业,因为中国的金融开放政策促使了全球的银行急于在该市场中分一杯羹,而预计中国的金融市场在2023年将增长到高达30万亿美元(约合193.7万亿元人民币)。
另外知情人士(由于属于私人事务,他们要求不透露身份)表示,美国银行正在与中国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初步谈判,希望成立一个实体,在2019年扩大产品上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他们补充道,虽然双方尚未敲定所有权相关的细节,但摩根大通不太可能拥有控制权。
总体来看,全球金融企业正急于利用中国所开放53万亿美元(约合342.2万亿元人民币)的金融业,其中摩根大通、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和瑞银集团(UBS Group AG)等都在增加员工,并扩大从期货、经纪到资产管理方面的业务范围。大多数国外资金融机构已将财富管理确定为首要发展重点,估计未来几年可投资的资产将翻倍。
不过这些知情人士表示,该计划可能会发生变化,谈判仍可能面临破裂。对此,摩根资产管理公司拒绝置评,而招商银行方面也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另外,摩根大通已经获得了一家共同基金管理企业–中国国际基金管理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Fund Management)的多数所有权,并计划支付至少10亿美元(约合64.6亿元人民币)以从其合作伙伴手中买断剩余49%的股权。而与经营中国最大的私人银行、有全国“零售银行之王”之称的招商银行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将大大增强摩根大通的分销网络和客户基础。
据悉截至9月底,总部位于深圳的招商银行拥有1.55亿个零售银行客户,管理规模达8.6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去年前9个月里,其私人银行客户的资产增长了19%至2.7万亿元人民币。
根据去年出台的新规,外资企业在获得中国证券监管部门的批准后,可以完全控制其在中国的合资基金公司,或寻求与当地银行合作,以增加发行量。目前已有40多家海外公司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其中一些公司也已经申请了更大的控制权。
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Amundi SA)在2019年12月成为了首家获准控制资产管理企业的外国公司。这家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将拥有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约55%的股份,而中国的银行机构的财富管理部门将持有其余的股份。此外,美国贝莱德投资管理集团(BlackRock Inc.)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与中国建设银行也已获准在中国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而高盛集团正与中国工商银行就成立类似的企业进行谈判。
摩根大通的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他的公司致力于将“全力”引入中国。该行在10月份将其在中国证券合资企业的所有权从目前的51%调高到了71%。并且还获得了在中国一个期货业务部门的完全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