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关键词 [brent] 的搜索结果:

4月11

  • 缺乏强劲需求配合 油价站上100美元/桶并不易

    06:00 作者:博易快讯

      在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市场对中东局势和石油等能源供应中断担忧升温的驱动下,国际原油价格一度大幅冲高,其中NYMEX的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在4月5日最高突破87美元/桶,收于86.72美元/桶;ICE的Brent原油期货6月合约在4月5日一度突破91美元/桶,收于90.86美元/桶,创下2022年11月8日以来最高纪录。

      从供需格局来看,需求低迷导致OPEC+持续减产也没能实现大规模去库存。而美国原油趁机抢占市场份额,大幅增产和增加出口,全球原油供应并不紧张,原油价格上涨主要来自地缘政治危机和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投机性买盘。展望后市,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增长意外强劲,叠加OPEC+延长减产,地缘政治危机只是暂时缓和但没有彻底结束,原油价格将保持高位,不过能否冲上100美元/桶,还需要强劲需求配合。

      OPEC+减产并没有导致供应紧张

      疫情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主导力量来自供应端,尤其是能源过剩背景下,OPEC+和美国页岩油产量下降,试图实现原油市场再平衡,而地缘政治危机给原油供应和价格带来新的变数,能源危机一度导致天然气和原油价格大涨,但是需求不足使得原油价格最终呈现冲高回落的走势,高点出现在2022年3月。从未来原油市场供需角度看,供应依旧是重要变量,但需求不足使得减产对原油价格的提振作用打折扣。

      4月3日,在OPEC+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会议上,由沙特阿拉伯领导的OPEC+关键成员小组决定维持现有的减产政策不变,这意味着约200万桶/日的减产将持续到6月底。部分成员国再次被敦促遵守他们的承诺,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承诺为超产进行额外削减,并被要求在4月底前提交详细计划。

      从产量来看,据OPEC发布的数据,2月OPEC原油产量约为2657.1万桶/天,较1月回升20.3万桶/日,较去年12月下降11万桶/日。由此可以看出,OPEC虽然在减产,但是减产的执行情况并不好。3月,OPEC并没有进一步扩大减产。彭博调查显示,3月,OPEC原油日产量2686万桶,与之前一个月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几个OPEC成员国遵守了减产协议,但其他一些国家没有遵守。伊拉克、阿联酋和加蓬的日产量合计比商定的配额高出数十万桶。

      受到乌克兰无人机的袭击,俄罗斯原油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4月,俄罗斯将日产量减少35万桶,出口量减少12.1万桶/日;5月,俄罗斯日产量将减少40万桶,出口量减少7.1万桶/日。不过,过去的一季度,俄罗斯原油出口还是保持较快的增长。

      美国原油产量持续位于高位,在OPEC+减产挺价背景下继续抢占市场份额,使得OPEC+减产对全球原油价格的提振效果打折扣。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29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为1310万桶/日,尽管较2月的1330万桶/日略微回落,但还是处于历史高位。与此同时,美国原油钻机数量较去年四季度和今年1—2月回升,这都有利于美国原油产量保持稳定增长。贝克休斯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当周,美国原油钻机数量回升至508部。

      从库存角度来看,全球原油库存去化比较缓慢,这可以验证今年一季度全球原油并不存在供应短缺。截至3月29日当周,全美原油商业库存依旧高达4.51亿桶,较去年年底增加2000万桶左右。整体来看,2023年全球石油供应同比增加约183万桶/日,其中主要是美国和南美洲分别贡献了102万桶/日和55万桶/日的原油产出增量,完全抵消了OPEC+原油产量同比减少的46万桶/日。

      能源转型长期影响不可忽视

      由于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原油需求存在上修的可能。EIA将全球原油需求预估上调了48万桶/日,达到了每日约1.0291亿桶。EIA的预测与国际能源署(IEA)给出的每日1.032亿桶的需求预测基本一致,进一步强化了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共识。数据显示,美国3月ISM制造业指数上升至50.3,2月为47.8,为2022年9月以来首次进入扩张区间,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6.3,意味着美国制造业出现明显复苏,但复苏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因制造业就业增长并不明显,美国就业增长主要来自医疗保健、休闲和酒店业以及建筑业。

      欧洲制造业继续疲软,这意味着欧元区原油需求还保持疲软的态势。标普全球及汉堡商业银行发布的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为46.1,高于市场预期的45.7,但不及前值46.5,创下3个月新低,连续第21个月处于萎缩区间。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制造业PMI下滑至41.9%,创下5个月新低。2月,欧洲16国炼油厂开工率仅有80.3%,低于去年同期的86.8%。

      由于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发展,以及脱碳趋势开始蚕食化石燃料的消费,中国的原油需求已进入低增长阶段。2024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累计增速仅有5.1%,远低于2023年全年的11%。4月,我国地方炼厂炼油利润继续下滑,主营炼厂炼油利润增加,但部分主营炼厂仍处于季节性检修期,原油加工需求释放不足。

      印度在新兴经济体中原油需求增长潜力较大,但短期需求增长并不强劲,且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当前,印度炼油产能为580万桶/日,计划到2028年再增加110万桶/日。印度总理莫迪最近宣布了一项计划,到2030年将国内炼油产能提高到900万桶/日,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投资。

      综上所述,2月至今的原油价格大幅冲高,并非供应短缺所致,而是地缘政治危机诱发的避险买盘,尤其是以色列和伊朗的开战风险上升,触发了市场对伊朗原油产出和出口的担忧。随着4月7日以色列从加沙南部撤出大部分地面军队,局势有所缓和,原油价格出现回落。然而,未来巴以冲突是否会再次升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美国就业市场强劲,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短期经济预期改善提振油价,但是中期高利率对原油需求的抑制还会持续,因此油价要站稳100美元/桶并不容易,需要消费需求改善或者投资需求配合。

      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境外投资者可以运用芝商所旗下的微型WTI?原油期权合约来对冲风险,境内投资者可以运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及期权进行风险对冲。例如,担心原油大幅调整,可买入看跌期权对前期的期货多单进行利润保护;担心油价冲击100美元/桶,那么下游企业可以买入看涨期权锁定采购价格。

      芝商所逐步推出的相对较新的工具旨在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由于波动性增加、风险增加和利率上升使得传统石油期权交易变得更加繁琐,因此对于较小的客户而言,微型WTI原油期权合约的规模为标准WTI原油期权的十分之一, 具有成本效益。(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27

  • 上海原油期货上市六年,产业运用渐入佳境

    08:24 作者:博易快讯

         3月26日,上海原油期货迎来上市六周年。历经六年发展,上海原油期货市场运行平稳,参与主体不断丰富,生态体系日趋完善,并有效地反映了中国及亚太地区供需情况,成为国际原油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现了功能发挥质量的持续提升。

      2023年,国际油价在宏观经济弱预期、OPEC+大幅减产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宽幅振荡。上海原油期货与境外原油期货价格总体保持高度联动,同时更快速地反映区域现货市场变化,境外交易者参与度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上海原油期货的价格运用场景和风险管理方式持续丰富。

      上期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紧跟国际原油市场发展变化,不断优化规则制度,创新交易机制,为全球投资者管理风险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境内外联动  更好反映区域现货基本面

      从全球原油期货价格来看,截至2023年12月29日,上海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552.5元/桶(约合77.84美元/桶),Brent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77.04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71.65美元/桶。2023年,上海原油期货与Brent、WTI原油期货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93。

      海通期货能源研究负责人杨安介绍,上海原油期货以中东原油作为主要交割油种,一直以来与国际原油期货保持非常强的相关性,很好地融入了全球原油价格体系,与Brent、WTI及中东迪拜阿曼原油的价差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区域供需的差异。

      除了以境内外价差反映现货基本面差异,上海原油期货的价格和仓单量还反映了市场自身特点。2023年,在内需恢复和炼能扩张的情况下,我国原油加工量显著上升,带动原油进口量增长,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约为7.73亿吨,同比上升8.41%;进口原油5.64亿吨,同比增长10.96%。原油库存呈现上半年累库、下半年去库的态势。上海原油期货库存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原油总体库存变化和炼厂开工率变化。上海原油期货首行合约较Brent原油期货首行合约的贴水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与上海原油期货库存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

      一德期货总经理助理佘建跃认为,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国际原油期货、标杆现货价格高度联动,在继续发挥中东油到岸中国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同时,通过近三个月份合约的月差波动体现仓单库存的高低,并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内外套利提供指引。

      “在保持与中东、欧美原油高度相关的同时,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在一些关键时点上海原油期货经常领先境外市场走出行情。”杨安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比如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发生后,国际油价一度冲高,就在部分机构再次基于地缘因素唱多油价时,油价并没有持续大涨而是保持振荡,随后由于需求端表现不佳再次走弱。上海原油期货对需求端疲弱反应更为灵敏,率先破位向下,领先于全球原油市场四季度的下跌行情。

      “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我国原油需求层面发生变化时,上海原油期货往往会领先欧美市场走出上涨或下跌行情。这意味着上海原油期货已经开始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作为原油市场需求端的重要代表性基准油,通过价格变化向全球传递相关信息。”杨安说。

      期货期权联系紧密  共同管理价格风险特征显现

      去年上海原油期货市场规模维持在上市以来的高位,同时市场参与者结构日益完善。

      为有效防范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境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传导,2023年上半年,上海原油期货保证金维持在15%的较高水平。此外,由于2023年价格波动率较2022年明显下降,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成交持仓规模整体小幅下滑。2023年,上海原油期货日均成交20.47万手(单边,下同),同比下降7.53%;日均持仓6.51万手,同比下降6.01%;累计成交金额28.78万亿元,是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金额最大的品种。

      交割方面,截至2023年年底,上海原油期货共有10家交割仓库合计17个存放点;总核定库容1799万方,启用库容1212万方。2023年上海原油期货共交割40608手,合4060.8万桶,交割金额234.51亿元。

      去年上海原油期权的表现也较为亮眼。2023年原油期权定价合理,市场运行平稳,与原油期货联动紧密,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原油期权主力系列隐含波动率基本处于20%—40%的区间,走势总体与标的期货的历史波动率一致,较好地反映出预期波动情况。当标的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以及成交量大幅变化时,期权成交量也相应变化,期权、期货共同管理价格风险的特征明显。

      从成交数据来看,2023年,上海原油期权日均成交量5.90万手,同比增加116.26%;日均持仓量3.39万手,同比增加55.25%,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特点。期权相对标的期货的成交占比为28.84%,较2022年上升超16个百分点,反映出投资者积极运用期权管理风险。其中,一般法人客户成交占比较2022年上升超6个百分点,单位客户参与度不断提升。2023年境外客户成交占比较2022年上升约17个百分点,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

      此外,2023年,原油期权累计行权44498手,其中,到期日行权量为42260手,占比94.97%。行权总体为到期日实值期权行权转为标的期货,未发生深度虚值行权等情况,平稳有效地衔接原油期权和期货两个市场。

      在宝城期货研究所负责人闾振兴看来,这些数据反映了各方对上海原油期货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境内外产业客户积极利用原油期权进行风险管理,期货、期权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初步显现。利用原油期权、期货市场共同管理风险的方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佘建跃认为,上海原油期货主力合约良好的流动性为原油期权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由于利用期权可以设计出更多的敞口组合,可以实现单一期货工具不能实现的对冲策略,原油期权的交易量和持仓量增长是水到渠成之事。

      杨安也认为,期权作为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机构和产业客户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工具箱”。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并参与原油期权市场,预计原油期权后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功能逐步发挥  为产业运用期货提供更多场景和工具

      去年上海原油期货价格运用场景进一步扩大,这体现在石油产业在政策制定时更加关注“上海价格”。2023年8月25日,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制定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的指导意见》,明确以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作为油气矿产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采用的价格为活跃月份合约月均结算价。这项改革是国家部委层面在油气市场管理中首次使用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原油期货价格。

      市场参与者结构方面,去年原油期货法人客户日均成交占比超过五成,日均持仓占比超过七成,机构交易者的交易、持仓和套期保值比例位居境内已上市期货品种前列。2023年,境外交易者日均成交、日均持仓占比均超过三成。跨国石油公司、贸易商、投资银行、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中的标杆性企业均参与了上海原油期货交易。截至2023年年底,上海原油期货的境外交易者覆盖了六大洲的近31个国家和地区,境外特殊参与者共2家,备案的境外中介机构80家。

      针对产业客户,2023年上期能源还推出“强源助企”原油期货项目,鼓励企业在现货贸易中使用上海原油期货计价。在该项目的引导下,共计约43万吨原油现货贸易使用上海原油期货作为计价基准。产业客户利用上海原油期货定价和套保能力有效提升。

      “我们一直期待上海原油期货能够发挥其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经过六年的运行,上海原油期货逐渐融入全球原油价格体系,并能够反映中国原油市场的供需变化。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产业客户和境外交易者从其风险管理需求和跨境贸易等角度出发参与到上海原油期货中来,这有助于上海原油期货的成长及功能发挥。”杨安表示。

      闾振兴认为,产业客户的参与程度和境外交易者的参与规模显著提升,是基于上期能源健全的交易规则、高效的交易平台和技术支持、完善的交易机制。上海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逐步发挥,将继续吸引更多的产业客户和境外交易者积极参与。

      “产业客户和境外客户参与度提升无疑是对上海原油期货的认可。”佘建跃表示,在方向性对冲应用上,上海原油期货完全可以等效于国际原油期货。中国作为中东原油最大的流入地,以及上海原油期货的实物交割机制,都吸引了更多的境外贸易商参与上海原油期货交易,以实现其交易策略和商业模式。

      在利用上海原油期货进行风险管理方面,据了解,目前产业客户除了在生产、贸易环节使用上海原油期货套保外,也有部分炼厂利用上海原油期货对裂解价差进行管理。具体思路是,用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减去汽柴油批发价作为裂解价差的价格参考依据。一方面,在缺乏成品油保值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汽油、柴油等下游产品的生产、销售水平,实现对下游产品价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原油期货上建立反方向持仓,实现对原材料价格的管理。通过以上两方面操作构建裂解价差交易,实现炼厂利润精细化管理。

      为了给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此前上期能源发布了3个原油期货日中交易参考价,以及自然月份合约月均结算价和活跃月份合约月均结算价。为更好地满足实体企业利用上海原油期货结算价计价和套保的需求,2023年4月起,上海原油期货结算价交易指令(TAS)申报价格范围由0元/桶扩大至±2元/桶,交易截止时间由上午10:15延长至上午11:30,适用合约由第一、二行合约增加至前四行合约。

      杨安认为,结算价交易指令的推出,是助力原油产业客户利用期货工具的重要一步。“最近几年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而且原油航运市场出现了30年不遇的运费大涨现象,这对于作为原油消费地的我国原油产业来说非常不利。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作为消费地基准油价,定价本身就涵盖了汇率、运费等因素,运用好上海原油期货可以更好地帮助我国原油产业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他说,国内原油炼厂和贸易商运用月均价或提单日前后几天均价结算的模式仍然非常普遍。TAS指令的适时出现,贴近了实体企业的定价采购模式,让我国原油产业客户能更好地参与上海原油期货。原油上下游企业使用TAS指令,可以实现以均价定价作为贸易计价方式,同时方便企业利用上海原油期货对冲保值、期现结合,也有利于市场衍生出基差定价、远期预售等更加灵活丰富的经营销售模式。

      闾振兴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除了有利于优化交易机制、降低套保成本、提高套保效率,推出TAS指令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交易者结构,吸引更多境内外产业客户和金融机构参与交易,提升上海原油期货的价格影响力。这对于提高原油期货流动性、促进场内外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26

  • 风险管理价值提升 产业运用渐入佳境

    22:35 作者:博易快讯

      原油期货上市六年

      3月26日,上海原油期货迎来上市六周年。历经六年发展,上海原油期货市场运行平稳,参与主体不断丰富,生态体系日趋完善,并有效地反映了中国及亚太地区供需情况,成为国际原油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现了功能发挥质量的持续提升。

      2023年,国际油价在宏观经济弱预期、OPEC+大幅减产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宽幅振荡。上海原油期货与境外原油期货价格总体保持高度联动,同时更快速地反映区域现货市场变化,境外交易者参与度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上海原油期货的价格运用场景和风险管理方式持续丰富。

      上期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紧跟国际原油市场发展变化,不断优化规则制度,创新交易机制,为全球投资者管理风险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境内外联动  更好反映区域现货基本面

      从全球原油期货价格来看,截至2023年12月29日,上海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552.5元/桶(约合77.84美元/桶),Brent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77.04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71.65美元/桶。2023年,上海原油期货与Brent、WTI原油期货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93。

      海通期货能源研究负责人杨安介绍,上海原油期货以中东原油作为主要交割油种,一直以来与国际原油期货保持非常强的相关性,很好地融入了全球原油价格体系,与Brent、WTI及中东迪拜阿曼原油的价差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区域供需的差异。

      除了以境内外价差反映现货基本面差异,上海原油期货的价格和仓单量还反映了市场自身特点。2023年,在内需恢复和炼能扩张的情况下,我国原油加工量显著上升,带动原油进口量增长,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约为7.73亿吨,同比上升8.41%;进口原油5.64亿吨,同比增长10.96%。原油库存呈现上半年累库、下半年去库的态势。上海原油期货库存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原油总体库存变化和炼厂开工率变化。上海原油期货首行合约较Brent原油期货首行合约的贴水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与上海原油期货库存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

      一德期货总经理助理佘建跃认为,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国际原油期货、标杆现货价格高度联动,在继续发挥中东油到岸中国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同时,通过近三个月份合约的月差波动体现仓单库存的高低,并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内外套利提供指引。

      “在保持与中东、欧美原油高度相关的同时,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在一些关键时点上海原油期货经常领先境外市场走出行情。”杨安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比如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发生后,国际油价一度冲高,就在部分机构再次基于地缘因素唱多油价时,油价并没有持续大涨而是保持振荡,随后由于需求端表现不佳再次走弱。上海原油期货对需求端疲弱反应更为灵敏,率先破位向下,领先于全球原油市场四季度的下跌行情。

      “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我国原油需求层面发生变化时,上海原油期货往往会领先欧美市场走出上涨或下跌行情。这意味着上海原油期货已经开始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作为原油市场需求端的重要代表性基准油,通过价格变化向全球传递相关信息。”杨安说。

      期货期权联系紧密  共同管理价格风险特征显现

      去年上海原油期货市场规模维持在上市以来的高位,同时市场参与者结构日益完善。

      为有效防范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境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传导,2023年上半年,上海原油期货保证金维持在15%的较高水平。此外,由于2023年价格波动率较2022年明显下降,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成交持仓规模整体小幅下滑。2023年,上海原油期货日均成交20.47万手(单边,下同),同比下降7.53%;日均持仓6.51万手,同比下降6.01%;累计成交金额28.78万亿元,是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金额最大的品种。

      交割方面,截至2023年年底,上海原油期货共有10家交割仓库合计17个存放点;总核定库容1799万方,启用库容1212万方。2023年上海原油期货共交割40608手,合4060.8万桶,交割金额234.51亿元。

      去年上海原油期权的表现也较为亮眼。2023年原油期权定价合理,市场运行平稳,与原油期货联动紧密,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原油期权主力系列隐含波动率基本处于20%—40%的区间,走势总体与标的期货的历史波动率一致,较好地反映出预期波动情况。当标的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以及成交量大幅变化时,期权成交量也相应变化,期权、期货共同管理价格风险的特征明显。

      从成交数据来看,2023年,上海原油期权日均成交量5.90万手,同比增加116.26%;日均持仓量3.39万手,同比增加55.25%,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特点。期权相对标的期货的成交占比为28.84%,较2022年上升超16个百分点,反映出投资者积极运用期权管理风险。其中,一般法人客户成交占比较2022年上升超6个百分点,单位客户参与度不断提升。2023年境外客户成交占比较2022年上升约17个百分点,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

      此外,2023年,原油期权累计行权44498手,其中,到期日行权量为42260手,占比94.97%。行权总体为到期日实值期权行权转为标的期货,未发生深度虚值行权等情况,平稳有效地衔接原油期权和期货两个市场。

      在宝城期货研究所负责人闾振兴看来,这些数据反映了各方对上海原油期货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境内外产业客户积极利用原油期权进行风险管理,期货、期权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初步显现。利用原油期权、期货市场共同管理风险的方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佘建跃认为,上海原油期货主力合约良好的流动性为原油期权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由于利用期权可以设计出更多的敞口组合,可以实现单一期货工具不能实现的对冲策略,原油期权的交易量和持仓量增长是水到渠成之事。

      杨安也认为,期权作为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机构和产业客户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工具箱”。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并参与原油期权市场,预计原油期权后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功能逐步发挥  为产业运用期货提供更多场景和工具

      去年上海原油期货价格运用场景进一步扩大,这体现在石油产业在政策制定时更加关注“上海价格”。2023年8月25日,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制定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的指导意见》,明确以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作为油气矿产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采用的价格为活跃月份合约月均结算价。这项改革是国家部委层面在油气市场管理中首次使用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原油期货价格。

      市场参与者结构方面,去年原油期货法人客户日均成交占比超过五成,日均持仓占比超过七成,机构交易者的交易、持仓和套期保值比例位居境内已上市期货品种前列。2023年,境外交易者日均成交、日均持仓占比均超过三成。跨国石油公司、贸易商、投资银行、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中的标杆性企业均参与了上海原油期货交易。截至2023年年底,上海原油期货的境外交易者覆盖了六大洲的近31个国家和地区,境外特殊参与者共2家,备案的境外中介机构80家。

      针对产业客户,2023年上期能源还推出“强源助企”原油期货项目,鼓励企业在现货贸易中使用上海原油期货计价。在该项目的引导下,共计约43万吨原油现货贸易使用上海原油期货作为计价基准。产业客户利用上海原油期货定价和套保能力有效提升。

      “我们一直期待上海原油期货能够发挥其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经过六年的运行,上海原油期货逐渐融入全球原油价格体系,并能够反映中国原油市场的供需变化。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产业客户和境外交易者从其风险管理需求和跨境贸易等角度出发参与到上海原油期货中来,这有助于上海原油期货的成长及功能发挥。”杨安表示。

      闾振兴认为,产业客户的参与程度和境外交易者的参与规模显著提升,是基于上期能源健全的交易规则、高效的交易平台和技术支持、完善的交易机制。上海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逐步发挥,将继续吸引更多的产业客户和境外交易者积极参与。

      “产业客户和境外客户参与度提升无疑是对上海原油期货的认可。”佘建跃表示,在方向性对冲应用上,上海原油期货完全可以等效于国际原油期货。中国作为中东原油最大的流入地,以及上海原油期货的实物交割机制,都吸引了更多的境外贸易商参与上海原油期货交易,以实现其交易策略和商业模式。

      在利用上海原油期货进行风险管理方面,据了解,目前产业客户除了在生产、贸易环节使用上海原油期货套保外,也有部分炼厂利用上海原油期货对裂解价差进行管理。具体思路是,用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减去汽柴油批发价作为裂解价差的价格参考依据。一方面,在缺乏成品油保值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汽油、柴油等下游产品的生产、销售水平,实现对下游产品价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原油期货上建立反方向持仓,实现对原材料价格的管理。通过以上两方面操作构建裂解价差交易,实现炼厂利润精细化管理。

      为了给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此前上期能源发布了3个原油期货日中交易参考价,以及自然月份合约月均结算价和活跃月份合约月均结算价。为更好地满足实体企业利用上海原油期货结算价计价和套保的需求,2023年4月起,上海原油期货结算价交易指令(TAS)申报价格范围由0元/桶扩大至±2元/桶,交易截止时间由上午10:15延长至上午11:30,适用合约由第一、二行合约增加至前四行合约。

      杨安认为,结算价交易指令的推出,是助力原油产业客户利用期货工具的重要一步。“最近几年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而且原油航运市场出现了30年不遇的运费大涨现象,这对于作为原油消费地的我国原油产业来说非常不利。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作为消费地基准油价,定价本身就涵盖了汇率、运费等因素,运用好上海原油期货可以更好地帮助我国原油产业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他说,国内原油炼厂和贸易商运用月均价或提单日前后几天均价结算的模式仍然非常普遍。TAS指令的适时出现,贴近了实体企业的定价采购模式,让我国原油产业客户能更好地参与上海原油期货。原油上下游企业使用TAS指令,可以实现以均价定价作为贸易计价方式,同时方便企业利用上海原油期货对冲保值、期现结合,也有利于市场衍生出基差定价、远期预售等更加灵活丰富的经营销售模式。

      闾振兴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除了有利于优化交易机制、降低套保成本、提高套保效率,推出TAS指令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交易者结构,吸引更多境内外产业客户和金融机构参与交易,提升上海原油期货的价格影响力。这对于提高原油期货流动性、促进场内外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22

  • OPEC+控产持续提升石油估值

    08:11 作者:博易快讯

        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仍然较弱

      近几个月,宏观经济复苏仍然表现缓慢。美国2月ISM制造业PMI录得47.8,前值为49.1;欧元区1月制造业PMI终值报46.5,前值为46.6,为连续20个月处在50以下。2023年欧美持续加息推动通胀水平整体回落,至今年1月美国CPI同比降至3.1%,1月欧元区CPI降至2.8%,较高通胀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较历史正常水平仍然偏高,且近几个月欧美CPI下降步伐明显放缓。

      欧洲央行3月会议决议按兵不动,虽然没有讨论降息进展,但是下调通胀和GDP预期,欧洲央行官员强调6月降息可能性大,而从美联储近期的表态来看,3月降息基本无可能,降息时间点可能在年中前后。

      整体来看,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仍然较弱,通胀压力下,各国货币宽松仍然谨慎。

      OPEC+持续减产压低原油供给

      OPEC+自愿减产延长至二季度。3月初,OPEC+产油国宣布将自愿减产延长至二季度。而在去年年底召开的第36届OPEC+部长级会议上,OPEC+成员国各自宣布在2024年一季度“自愿”减产,总规模合计219.3万桶/日,其中沙特和俄罗斯分别减产100万桶/日和50万桶/日,其他国家合计减产量为90万桶/日。今年1—2月OPEC+海运原油出口量环比有所下降,其中俄罗斯原油出口降幅较为明显,沙特出口水平偏高,而科威特、伊朗原油出口水平均有所削减。二季度OPEC+仍然继续执行自愿减产,在此背景下,油市整体供给水平有望保持低位。

      俄罗斯原油预期增长。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由于欧美持续制裁,俄罗斯原油出口受到明显冲击,持续减少对欧洲原油出口,同时增加对亚洲的原油出口,目前俄罗斯大部分原油出口目的地为亚洲,包括印度和中国。而在OPEC+减产框架下,俄罗斯也在持续执行减产,根据此前自愿减产承诺,2024年一季度俄罗斯将自愿削减出口50万桶/日,其中30万桶/日原油以及20万桶/日燃料油。数据显示,俄罗斯1月原油出口量减少约30万桶/日,基本兑现了OPEC+减产承诺。根据机构的数据,2月俄罗斯原油产量达到954万桶/日,环比增长了8.2万桶/日,但尽管如此,2月减产幅度仍是自俄罗斯于2023年3月开始限制产量以来的第二高位,达到37万桶/日,约占俄罗斯炼油总产能的7%,进而推高原油及成品油价格,同时由于炼油厂的计划外维护,俄罗斯原油出口可能会增加。

      伊朗供给增长放缓。 2023年美国放松了对伊朗的制裁令伊朗原油供给逐步有所恢复。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伊朗原油产出显著增长,截至1月底,伊朗原油产量达到316万桶/日,同比增长了60万桶/日,但较历史峰值水平仍然低60多万桶/日。从出口来看,2023年伊朗原油出口水平同比增长40万—50万桶/日,但近几个月伊朗原油产量增长显著放缓,出口量也有一定下滑。

      美国原油产量维持高位。2023年美国原油产量增幅达到100万桶/日,2024年年初美国原油产出保持稳定,截至3月中旬,美国原油产量达到1310万桶/日,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目前美国页岩油上游投资活动景气度仍然不高,2023年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持续下降,但近几个月下降步伐放缓,而美国七大页岩油产区钻井及完井数据仍然呈现下降趋势,但近半年页岩油产区油井出油效率持续回升,单井产量提升推动页岩油产出增长。在缺乏上游投资支持的背景下,美国原油产出增长预计难以维持,根据机构的普遍预测,2024年美国原油产量增长将不及2023年一半的水平,预计2024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增加26万桶/日。

      全球石油消费出现季节性改善

      机构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速放缓。今年年初,全球经济仍然呈现弱复苏态势,目前机构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计普遍低于去年水平,这意味着石油消费增长也将受到明显制约。当前机构对全球石油消费增长预期仍存在一定分歧。EIA、IEA、OPEC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分别为143万、130万、225万桶/日,但基于对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测,三大机构对2024年需求增幅的预期均低于2023年的水平。我们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驱动下,全球石油消费仍有望保持增长,但经济整体复苏动能较弱,对石油消费增长的推动也相对有限。而下半年在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有望加快,叠加季节性因素影响,下半年全球石油消费将好于上半年。

      美国石油需求出现改善。年初以来,美国石油消费处于季节性低位,但近两周,美国消费出现改善迹象,截至3月1日当周,美国炼厂开工负荷升至84.9%,为连续两周回升,同时美国汽油、馏分油库存持续下降。此外,美国汽油裂解表现坚挺,说明终端石油消费好转并对上游形成正向反馈。从季节性角度来看,随着天气的回暖,美国汽油需求将进一步改善,同时美国炼厂开工将延续季节性回升态势,原油加工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

      中国石油需求缓慢恢复。年初受春节因素影响,国内石油需求相对较弱。数据显示,中国1—2月原油进口为8830.8万吨,去年12月为4836.1万吨;中国1—2月成品油进口为757.6万吨,去年12月为476.2万吨。春节后国内消费缓慢恢复,主营炼厂开工在近期明显抬升,但地炼开工仍处低位。从国内成品油市场来看,进入3月,国内随着学校逐步开学以及工业企业逐步复产复工,自驾长途出行需求有所下降,而企业复工以及春耕备油将推动柴油需求好转,气强柴弱的格局正在逐渐切换,国内柴油裂解价差有逐步企稳回升之势。

      二季度油市预计出现供应缺口

      今年年初虽然全球石油消费处于淡季,中、美等主要石油消费国终端消费表现低迷,且炼厂开工负荷维持低位,但由于OPEC+持续实施自愿减产,令原油供给维持低水平,并支持原油供需维持相对平衡。而随着天气的回暖,全球多地石油消费将逐步恢复,中、美炼厂开工均出现回升态势,终端石油消费逐步回暖,同时3月初OPEC+产油国也将自愿减产延长至二季度,在需求好转以及供给水平维持低位背景下,原油供需平衡表有望进一步改善,若OPEC+产油国能较好地兑现自愿减产,二季度原油市场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供应缺口。根据机构的预测,EIA、IEA预计一季度原油市场维持相对平衡,二季度会出现供应不足;EIA、IEA预计二季度供应缺口分别将达到86万、30万桶/日。

      我们统计了CME和ICE两大交易所上市的5大油品的持仓数据,数据显示,过去1个月,5大油品基金多头持仓在此前连续增长后在最近两周有所回落,其中多头持仓在近三周出现下降,而空头持仓仍然保持下降趋势,但5大油品基金多空持仓比仍延续增长趋势。目前WTI原油非商业净多头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但Brent原油非商业净多头已连续三周下滑。结合市场基本面来看,OPEC+减产落地,且全球地缘局势的影响边际弱化,基金看多情绪较前期有一定降温。

      宏观层面,全球经济延续弱复苏,中欧美制造业表现低迷,虽然欧美通胀水平持续回落,但较历史水平仍然偏高,降息预期持续推迟,宏观面影响偏中性。

      原油供需面,OPEC+自愿减产令原油供给维持低水平,同时3月初OPEC+将自愿减产延长至二季度,而近几个月伊朗原油出口有所回落,美国页岩油产出维持在历史高位,但增长显著放缓,上半年全球原油供给有望维持低位。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费处于季节性淡季,但随着天气的回暖,终端石油消费将逐步恢复,中、美炼厂开工负荷均出现回升之势,原油加工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增长。整体来看,OPEC+控产叠加石油消费季节性恢复,二季度原油供需平衡表有望进一步改善,预计将出现一定的供需缺口。

      从油价走势来看,原油供需平衡表预期进一步改善将对油价形成较强的底部支撑,油价整体有望保持运行重心振荡抬升格局,但地缘局势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令油价出现阶段性溢价回吐。(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19

  • 美股期权交易规模或再创纪录,三年前的一幕会重演吗?

    09:35 作者:博易快讯

     
      人工智能狂热仍在延续。

      3月以来,由人工智能带来的市场狂热情绪有望迎来新的里程碑,个股期权交易规模时隔近三年将再次超越股票交易量。

      近年来,包括超短期限期权在内的交易持续火热,成为了不少公司股价剧烈波动的主要推手。随着衍生品市场高烧不退,美联储接下来政策立场会成为市场扰动的风险吗?

      交易持续火热

      高盛上周汇总的数据显示,3月美国股票期权交易量有望自2021年末以来首次超过股票交易量,这增加了市场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当时转折点接踵而至,伴随着美联储开启新一轮紧缩周期,美股直到10月份才见底回升。

      高盛表示,期权市场活动的激增很大程度上是由对人工智能和芯片行业的押注推动的,与英伟达相关的合约再次成为市场热度最高的选项。机构统计发现,热门科技股出现了较明显的“伽马挤压”(Gamma Squeeze)的迹象,这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行为,投资者买断看涨期权,这导致做市商通过购买股票来对冲标的,从而推高股价。

      根据美国银行全球研究所的数据,虽然股市继续跑赢包括债券在内的其他资产类别,但市场广度仍然很窄,“2月份只有26%的股票跑赢了指数,这与近几个月类似。”

      报告显示,大型科技公司英伟达、Meta 、亚马逊和微软上月贡献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总回报率的45%。美银认为,虽然所有板块都有所表现,其中包括非必需消费品、工业和材料在内的周期性板块,但这样的市场情绪并不健康。此前公布的基金经理调查也显示,科技股继续成为全市场最热门的交易。

      BK asset management宏观策略师施罗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对于不少投资者而言,人工智能行业依然充满着机会,但交易显得有些拥挤,“需要注意的是,近期的反弹行情是受到美联储上半年降息(预期)推进的。从情绪指标看,投资者正在等待美联储对政策拐点的进一步看法。”

      上周五,美股市场迎来了今年首个“三巫日”,包括股指期权、个股期货与期权在内的近5.3万亿美元天量金融衍生品完成了交割。分析服务公司Spot Gamma的创始人柯楚巴(Brent Kochuba)表示,投资者的期权头寸仍倾向于看涨合约,显示乐观情绪并未出现明显改变。

      人工智能的前景与风险

      随着投资者预期美联储紧缩周期来到终点,美股自去年10月下旬开启了新一轮牛市。三大股指在今年迭创历史新高,标普500指数一度创下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由科技股引领的涨势也让不少人想起了互联网泡沫时期。多位市场人士已经发出警告,将英伟达比作本世纪初的思科,“木头姐”方舟投资(ARK Invest)的创始人伍德(Cathie Wood)已经开始大幅减持英伟达的持股。

      施罗斯伯格对第一财经表示,市场的情绪似乎过度乐观,而看法一致并不是好事。“在短期快速反弹后,推动行情需要的条件要求也会越高,投资者可能会变得更加紧张,更容易放大风险,比如政策、数据利空因素的影响。他认为,本周英伟达的GTC大会变得十分关键,需要关注能否带来更大的行业变革发展前景。”他说道。

      瑞银全球股票策略师加斯怀特(Andrew Garthwaite)近期在报告中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鉴于之前的信息和通信技术革命将生产力提高了1.5%-2%,生成式人工智能如果将生产力增长率提高到2.5%,可以推动2024年20%的股票回报率,标普500指数将达到5720点以上。”

      不过瑞银警告称,像人工智能这样商业模式的感知变化会带来极端估值的风险,比如铁路、科技、媒体和电信等。在泡沫时期,市盈率可能达到45-72倍。整个市场的股票风险溢价——投资者持有股票相对于债券的超额回报可能会跌至1.7%。

      加斯怀特认为,早期泡沫周期的八个先决条件中有五个正在发生,其中包括技术变革引发的生产力变化,企业利润增长下滑。而货币市场资金转向股票,央行印钞等现象还没有出现。瑞银建议客户在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对泡沫有所防范。

      美联储降息悬而未决可能成为风险因素。虽然反通胀趋势仍在延续,但商品价格反弹和服务业需求让物价回落面临压力。从近期表态和会议纪要看,美联储对政策转向过早的风险依然保持警惕,最新的通胀和就业报告可能使得联邦基金利率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在峰值,进而打击风险偏好和市场定价水平。互换协议定价显示,美联储6月降息前景已经变得风雨飘摇。(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18

  • 原油大幅冲高,二季度如何演绎?

    08:35 作者:博易快讯

         上周,在多重因素共振下,内外盘油价整体再度走强。其中,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最高分别冲至81美元/桶上方和85美元/桶上方,SC原油一度创逾4个月新高。

      具体来看,上周乌克兰袭击俄罗斯炼油厂的消息给原油市场带来直接扰动。国泰君安期货能源化工高级研究员黄柳楠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俄罗斯产油装置遇袭后,近期市场情绪亢奋,叠加OPEC+减产计划的延长,二季度供应趋紧预期强化。

      除地缘因素导致市场担忧能源供应出现中断外,原油需求数据变化也对油价上行形成支撑。“OPEC最新月报维持了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乐观预期,主要来自于中国、印度和美国。OPEC预计2024年美国石油需求增加17.3万桶/日,预计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同比增长63万桶/日,引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此外,IEA将2024年的需求增长预测较上月报告上调了11万桶/日,预计今年整体需求增长约130万桶/日。”光大期货能源化工分析师杜冰沁说。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IEA也下调了2024年的供应预测,目前预计今年的石油供应量增加80万桶/日,至1.029亿桶/日。杜冰沁认为,在IEA调整供应数据后,三季度全球石油供不应求的程度有所加剧。

      “此外,上周EIA和API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意外下降,炼厂开工率继续回升,但是汽油库存继续大幅下滑,降幅创去年11月以来最大,主要是由于汽油表需的增加。”杜冰沁分析称。

      尽管原油在上周录得较大涨幅,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夜盘时段内外盘原油均出现跳水。

      在黄柳楠看来,在当前油价涨至高位的情况下,建议暂时观望,不宜追多,预计后续一段时间内油价振荡概率更大。2月份OPEC+减产执行率大幅低于预期,弱化了OPEC+减产延长这一利多。根据Argus数据预估,上月OPEC+产量增加8万桶/日,至3462万桶/日,比目标高出30万桶/日。由于伊拉克、哈萨克斯坦供应的波动较大,或继续在未来影响OPEC+的减产执行率,并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其内部团结。

      杜冰沁也表示,OPEC月报显示2月份OPEC成员国的原油产量较1月增加了20.3万桶/日,部分国家自愿减产的份额并没有完全实现,尽管此前OPEC+宣布延长减产至二季度,但实际力度还有待观察。

      此外,从当前看酸、甜油供需分化较大。从微观看,虽然近期亚太地区大量进口原油,如联合石化已采购约1000万桶原油,或缓解部分过剩。但以CPC原油为例,对Brent贴水仍在扩大。与中、重质酸油相比,轻质甜油供应相对紧张。在尼日利亚新装置投产后,全球甜油资源趋于紧张,或在下半年对油价构成重要支撑。

      “整体来看,虽然OPEC+选择了延长减产,但由于2月减产执行率不佳,原油市场供应端的重要性有所减弱,矛盾不突出。中国主营炼厂的补库暂时未能大幅提振中、重质酸油市场,尽管轻质甜油的资源趋紧,但SC原油在近期强于外盘后,或逐步阶段性弱于外盘。”黄柳楠说,二季度全球宏观面下行压力临近,油价上方压力正在逐渐积蓄。

      在原油供给端面临变数的同时,原油需求的整体前景却表现向好,分析人士认为,这或引起后续原油供需格局的改变。

      方正中期期货首席石油化工研究员隋晓影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虽然全球石油消费处于淡季,中、美等主要石油消费国终端消费表现低迷,且炼厂开工负荷维持低位,但由于OPEC+持续实施自愿减产,令原油供给维持低水平,并支持原油供需维持相对平衡。而随着天气的回暖,全球多地石油消费将逐步恢复,中、美炼厂开工均出现回升态势,终端石油消费逐步回暖,同时3月初OPEC+将自愿减产延长至二季度,在需求好转以及供给水平维持低位的背景下,原油供需平衡表有望进一步改善。

      “若OPEC+能较好地兑现自愿减产,二季度原油市场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供应缺口。EIA、IEA预计一季度原油市场维持相对平衡,二季度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预计二季度供应缺口分别将达到86万桶/日、30万桶/日。”隋晓影说。


        (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06

  • 比特币上涨可能加剧美国经济通胀 阻碍降息

    09:00 作者:博易快讯

        近日的比特币价格上涨可能会加剧美国经济通胀,使美联储于今年降息变得更难。

      按市值计算,比特币今年已上涨逾50%,延续了去年155%的涨幅,交易价格接近6.9万美元的创纪录高位。与此同时,以太坊(ETH)也大幅上涨,而更广泛的市场指标“CoinDesk 20指数”今年上涨了57%。整体而言,数字加密货币市值今年增长了53%,达到2.64万亿美元。

      数字加密货币最初只是一种小众产品,仅限于科技投资者。但在过去的三年,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资产类别。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软件开发商MicroStrategy和其他一些公司决定将比特币纳入其资产负债表,以及在美国上市的期货和现货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成功推出。

      哈佛商学院教授Marco Di Maggio和他的经济学家团队曾在一篇论文中表示,源自尚未实现的数字加密货币市场收益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多赚一美元,用于消费的金额)是股票的两倍。这意味着,像目前这样的数字加密货币价格大幅上涨可能会导致财富效应,通过创造额外需求向经济注入通胀。

      外汇交易公司Spectra Markets总裁Brent Donnelly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比特币、以太坊和ALTS币的上涨具有通胀效应,因为它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年轻人创造了更多类似货币的资产,并产生了强烈的财富效应。”

      所谓的“财富效应”是一个行为经济学概念,即当个人、家庭和企业的金融资产价值上升时,他们的支出也会随之增加。这种增加的支出基本上是由资产价格上涨所创造的财富所支撑,但同时,它增加了经济中的需求侧力量,给价格带来了上涨压力。

      哈佛商学院的这项研究称,美联储和其他央行利用了财富效应来帮助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冲击,使用无限制的债券购买和零利率政策来瞄准“资产价格和财富效应渠道”。这帮助提振了消费,促使通胀率接近2%的目标。

      该项研究还称,数字加密货币投资者属于那些试图分散投资组合的日常投资者,这就导致了一种财富效应,在房地产行业更加明显。研究称:“加密货币财富会导致房价上涨。数字货币财富占比较高的地区,在获得较高的加密货币回报后,房价就会有更高的增长。”

      多年来,股市变得越来越集中在富人手中,这将股市反弹带来的财富效应限制在奢侈品上。相比之下,数字加密货币市场由散户投资者主导。因此,数字货币的大幅上涨可能会影响经济中的总体价格水平。

      除了数字加密货币,美国股市也在大幅上涨,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15939.5877, -267.92, -1.65%)综合指数最近几日都创下历史新高。Donnelly在解释数字货币价格上涨可能导致通胀时表示:“这两种资产同时在为不同的人群创造可能导致通胀的财富效应。”

      美联储去年12月曾表示,计划在2024年底之前进行三次降息,每次25个基点,使基准借贷成本降至4.6%。但如今,数字加密货币和股市反弹可能会迫使央行改变计划,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利率。(环球市场播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需求疲软仍拖累油价

    06:00 作者:博易快讯

      1  2023年原油价格一波三折

      2023年,原油价格区间振荡,其中Brent原油价格低位为70美元/桶区域,高位为95美元/桶。上半年,国际原油宽幅振荡走跌。尤其是3月,欧美银行业危机爆发更加剧了油价的跌势。其间OPEC+紧急对油价预期管理,大规模减产,对油价起到托底的作用。下半年,在OPEC+延续减产的背景下,叠加美国进入夏季,行驶季是成品油消费旺季,在供应紧张和需求旺盛的加持下,油价于7—9月中上旬持续上涨。9月中下旬以后油价进入下跌通道,主因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原油需求预期下降。同时OPEC+深化减产的力度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油价展开下半年最大的一波跌势。

      2022年10月5日开始,OPEC+为了对抗宏观层面需求的悲观预期开始减产。2023年4月、6月和11月OPEC+又分别调整了减产政策。最终,2023年年底,与2022年10月产量相比,OPEC核心产油国减产171万桶/日,OPEC问题三国增产75万桶;与2023年2月产量相比,俄罗斯产量下降30万桶/日;非OPEC+增产220万桶/日;2023年全球需求增加230万桶/日。2024年1月至今,Brent原油走势仍在振荡,振荡区间为75—85美元/桶。

      2  OPEC+核心产油国持续减产

      2022年10月5日,OPEC+宣布将产量配额下调200万桶/日。此次调整为后续政策方向定了基调:通过减产维护原油价格。为了稳定价格,2023年,OPEC又经历了数次减产政策调整。到目前为止,OPEC政策基调尚未改变。上周日,OPEC+代表们表示,OPEC+同意将自愿减产措施延长至二季度末。因为是自愿减产,所以各核心成员国先后发表了自身减产的声明,名义减产总量约为220万桶/日。其中,沙特每日自愿减产规模为100万桶、俄罗斯47.1万桶、伊拉克22万桶、阿联酋16.3万桶、科威特13.5万桶、阿尔及利亚5.1万桶、阿曼4.2万桶,哈萨克斯坦8.2万桶。据测算,自2022年以来,OPEC+承诺的减产总量约为586万桶/日,相当于全球日需求的5.7%。

      最新的普氏调査显示,OPEC+的1月原油产量下降34万桶/日,为6个月最大降幅,因一些成员国实施自愿减产及利比亚最大油田因抗议关闭超两周。OPEC的12个成员国产量环比降幅占比最大,核心集团的产量下降31万桶/日。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1月,OPEC的减产执行率史无前例,原油供应自2015年来首次下降;OPEC成员国的原油总产量为2649万桶/日,低于去年12月除去安哥拉产量时的2680万桶/日。OPEC主要成员国沙特继续坚守其原油产量底线,产量略低于其目标。自2023年7月以来,沙特一直在实施自愿减产100万桶/日的计划,引领产油国集团收紧市场。

      3  俄罗斯继续支持削减计划

      俄罗斯分管能源事务的副总理诺瓦克3月3日表示,为维持原油市场稳定与平衡,经与部分OPEC+成员协调,俄罗斯将在二季度自愿额外削减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减少量总计日均47.1万桶。据俄罗斯政府网站发布的消息,诺瓦克宣布,该削减政策在4—6月将分步骤进行:4月日均原油产量减少35万桶,日均出口量减少12.1万桶;5月日均原油产量减少40万桶,日均出口量减少7.1万桶;6月日均原油产量减少47.1万桶。

      诺瓦克说,减产措施是对2023年4月俄宣布的减产措施的补充。2023年4月,俄政府宣布将日均原油产量削减50万桶的计划延长至2023年年底。他同时强调,二季度原油出口的减少规模是基于2023年5月和2023年6月的平均出口水平。另外,诺瓦克表示,为维护市场稳定,未来将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恢复开采和出口。

      1月俄罗斯原油日均产量略高于129万吨,按每吨7.33桶的传统转换率计算,这相当于约946万桶/日。俄罗斯1月的原油日产量比该基准水平少约49万桶。2月28日,诺瓦克表示,目前俄罗斯的原油日产量约为950万桶。

      4  美国原油产量仍难大幅增长

      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从2023年年初的每日1200万桶,上升至每日1320万桶,最近几周进一步上升至1330万桶/日水平,该产量已经达到了美国产油的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原油在钻井数处于历史同期中性水平,但原油产量站上了历史最高水平,背后的原因有三:其一是横向井长度增加、同步压裂技术的应用等因素,提高了完井产出效率。其二是页岩油行业的并购活动推动被收购公司的产量增加,兼并重组活动往往能够带来石油开采效率的提升。其三是EIA将周度数据口径进行调整,将之前归入unfinishedoil和NGL的石油产量加入原油产量中。

      虽然产量创下历史新高,但美国原油钻井数不断下降。从结构上来看,受到信用环境收缩影响,私人运营商(privateoperator)钻井数下降较多,同时2023年4月以来私人致密油公司产量也大幅减少。按当下的趋势,私人运营商2024年原油产量将继续下降。EIA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增加29万桶/日。

      5  非OPEC+产油国产量增幅偏大

      2月15日,IEA发布的原油市场月报显示,全球石油需求扩张性增长阶段已基本结束,增长速度已经大幅放缓,从2023年三季度的280万桶/日降至四季度的180万桶/日。2024年,减速将加快,预计世界原油需求平均增长120万桶/日,仅为2023年稳健扩张的一半。2024年,世界原油供应量将增加170万桶/日,达到创纪录的1.038亿桶/日,其中95%的增量来自非OPEC+国家。IEA预计2024年全球原油供应量将增加170万桶/日,达到创纪录的1.038亿桶。

      2月OPEC供需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为225万桶/日;IEA预计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增长120万—130万桶/日。

      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月23日当周,美国成品油表需为1950万桶/日,主流成品油表需偏弱。

      最近全球炼厂毛利周度全面回落。截至2月23日,美国成品油加工费为165美元/吨,大幅回落。亚洲炼厂加工费低迷,为56美元/吨。山东独立炼厂炼油利润大幅下降,为236元/吨。此外,全球炼厂开工率走低。截至2月22日,美国炼厂开工率下降到80.6%;欧洲开工率降至77.56%;我国开工率处于低位,为54.75%。

      短期来看,2月原油需求端表现偏弱。尽管短期市场再次关注OPEC+救市政策,但预计3月需求端变化才是市场关注核心。目前尚未看到需求变化迹象,关注EIA库存变化、成品油裂解价差。(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31

  • 原油价格料延续振荡偏强走势

    22:46 作者:博易快讯

      步入2024年1月以来,国内外原油期货价格跌势趋缓,转入筑底企稳的走势。近期随着美国寒潮天气到来,取暖用油消费迅速走强,叠加中东地缘动乱扩大化,或导致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目前也门胡塞武装持续封锁曼德海峡,如果中东(沙特)原油对外输出受阻的话,供应将显著收缩。在偏多因素共振支撑下,近期国内外原油期货价格稳步回升。其中美国原油期货价格走强至77.27美元/桶,Brent原油期货价格反弹至82.27美元/桶,国内原油期货2403合约价格一度逼近600元/桶整数关口。

      美联储降息预期较年初有所回落

      步入2024年以来,美国陆续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和通胀数据纷纷不及预期。从1月4日凌晨美联储发布的2023年12月议息会议纪要,到1月5日晚间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再到1月11日晚间公布的CPI数据,美国政策和经济的种种信号,都在对去年12月议息会议以来过于乐观的宽松情绪进行纠偏。也就是说,即使在2024年全年降息75BP的大背景下,美联储并不希望市场对宽松预期进行“过度抢跑”。

      在美国经济表现偏乐观而通胀压力反弹的背景下,市场对于3月美联储降息预期维持在70%,但较年初的预期有所回落,对2024年全年降息总值的预期修正并不多,仍在150个基点到175个基点范围。近期美联储的议息会议结果,或对原油期货商品价格形成新一轮的预期影响。

      OPEC+产油国供应压力逐渐回升

      2023年以来,为了捍卫产油国利益,OPEC+产油国实施多轮“预防性”减产政策。在2023年11月底,OPEC+会议宣布在2024年一季度延续自愿减产措施,合计计划减产规模达220万桶/日。其中沙特、俄罗斯分别减产100万桶/日和50万桶/日,其他国家合计减产量为90万桶/日。从去年12月OPEC+产油国履行情况来看,整体不尽如人意。据统计,2023年12月OPEC产油国合计原油产量达2670万桶/日,环比增加7.2万桶/日,同比大幅下降221.9万桶/日。其中沙特原油产量达895.6万桶/日,环比减少1.2万桶/日,同比大幅下降151.8万桶/日。尽管去年年末,OPEC+产油国延续自愿减产措施至2024年一季度,不过联盟内部出现裂痕和分化,安哥拉更是宣布“退群”。由此带来减产履行率的降低,对原油的利多效应逐渐减弱。

      进入2024年一季度,OPEC+减产进入实质阶段,但由于是自愿减产,OPEC+产油国的减产执行力仍存疑。此外,安哥拉与尼日利亚两个非洲国家仍然拒绝加入减产,而俄罗斯及阿联酋均表态未来将逐步恢复额外削减的石油产量,同时在2023年12月底安哥拉表态计划退出OPEC,这令减产联盟稳固性受到进一步威胁。整体来看,2024年一季度在自愿减产基础上,OPEC+产出预计仍维持较低水平,但二季度以后OPEC+产量水平存在较大的变数,但再度深化减产的可能性较低,逐步恢复产量的可能性较大。

      全球原油需求增速较2023年放缓

      近期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版《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4年全球GDP增速为2.4%。相比之下,2023年全球GDP增速为2.6%,2022年为3.0%,2024年全球经济将连续第三年放缓。此外,世界银行还将2025年全球GDP增速预测从3%下调至2.7%。预计5年间(2021—2025年)的经济增速将比2010年左右的平均水平低约0.75个百分点。由于2024年全球经济形势仍难以乐观,因此整体经济恢复空间相对有限,这也将继续压制全球石油消费。

      当前三大能源机构纷纷认为,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均低于2023年,其中非OECD国家仍然是石油需求增长的主力,但2024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预计将有所回落。数据显示,IEA、EIA、OPEC对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的预期分别为100万桶/日、136万桶/日、225万桶/日,均较2023年需求增速放缓。

      由于近期北美地区迎来新一轮寒潮天气,导致取暖用油需求大幅回升。据统计,截至2024年1月下旬,美国取暖油裂解价差维持在37.26美元/桶,环比上涨0.36美元/桶,较过去11年的历史均值25.33美元/桶高出47.10%,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40.52%。受此影响,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稳步去化。据统计,截至2024年1月19日当周,包括战略储备在内的美国原油库存总量为7.77188亿桶,比前一周下降831万桶。其中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量4.20678亿桶,比前一周下降923万桶;馏分油库存量为1.33336亿桶,比前一周下降142万桶。

      中东局势趋于动乱推升原油溢价

      步入2024年以来,中东地缘局势未见缓和迹象。红海海域、黎以边境、伊拉克及叙利亚境内冲突频发,加沙地带地缘动乱外溢风险陡增。中东地区有两个海峡对原油运输影响巨大,分别为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对曼德海峡来说,如果它关闭或者处于不稳定状态,那么国际油轮将被迫改变航线转往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作为全球海运线路上的重要航道,红海航道与苏伊士运河共同构成“欧亚水上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IEA表示,每天约有720万桶原油和成品油通过曼德海峡,约占世界海运石油贸易的10%。

      而另外一条则是霍尔木兹海峡,连接阿拉伯-波斯湾与印度洋上的阿曼湾。从运输数量来看,这里是全球石油运输的战略要冲,所有从海湾国家装载了石油的油轮都要从这里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与曼德海峡不同,前者是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无法被替代,而后者可以被替代。数据显示,每天经过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约占全球海上石油贸易量的30%。来自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伊朗和伊拉克的原油全部都要通过这条海峡交付给国际买家。由于伊朗是中东地区重要的产油国,美伊矛盾升级或诱发原油供应中断风险,从而增强原油地缘溢价幅度。

      我国原油需求回升  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2023年以来,在国内经济增长以及出行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国内石油消费显著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20891万吨,比2022年增加30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2.0%。与此同时,2023年我国进口原油5.64亿吨,同比增长11.0%。2023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平均达1139万桶/日,超过了2020年1081万桶/日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的背景下,国内石油消费逐步复苏,但由于外部环境影响,预计2024年国内石油消费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量受限。此外,EIA、IEA、OPEC预计2023年中国石油消费分别将增长78万桶/日、180万桶/日、114万桶/日,预计2024年中国石油消费分别将增长38万桶/日、64万桶/日、58万桶/日。

      原油期货市场看多热情回升

      截至1月23日,WTI原油非商业净多持仓量平均维持在184018张,周环比增加21984张,较2023年12月均值175654张小幅增加8364张,增幅达4.76%。与此同时,截至1月23日,Brent原油期货净多持仓量维持在206945张,周环比虽减少15280张,但较2023年12月均值145721张大幅增加61224张,增幅达42.01%。总体来看,WTI原油期货市场净多头寸环比小幅回升,而Brent原油期货市场的净多头寸环比大幅增加。

      短期而言,全球原油供需结构处于偏乐观状态。如果中东地缘因素复杂化,导致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也门胡塞武装封锁曼德海峡,中东原油对外输出受阻的话,那么2024年一季度全球原油供需缺口或显著扩大,从而对原油溢价形成增强效应。基于目前油市利多因素共振的影响,预计春节前国内外原油期货价格料延续振荡偏强的走势。(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纺织服装市场预期向好,PTA还有上行动力吗?

    08:26 作者:博易快讯

        2023年,PTA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但主要来自原油、PX及宏观等外围因素,供需保持双增局面,市场驱动有限,加工差表现偏弱。分析人士表示,2024年年初,PTA加工差自低位反弹,主要原因是检修计划增加,市场对一季度供需预期修正,但绝对价格受到需求季节性下滑及原料PX走弱拖累。长线来看,我国聚酯产品已经成为全球供应中心,新年度纺织服装市场有向好预期,可能为PTA注入上行动力。

      现实有压力,需求可期待

      中短期观察供需结构修复情况

      2月面临春节假期,下游聚酯装置有季节性检修计划。据CCF统计口径,1—2月聚酯累计检修产能在1000万吨以上,2月聚酯整体开工负荷可能降至86%以下,需求有季节性缩量预期。然而,为应对上半年的供应过剩压力,PTA工厂积极安排检修,其中百宏250万吨和恒力250万吨短停装置已经重启,暂时不考虑检修。除此之外,逸盛新材料360万吨装置计划1月底检修一个月,逸盛大化375万吨装置计划2月底检修一个月,逸盛宁波200万吨装置计划3月初停车改造,福海创450万吨装置计划1月下旬降负至五成运行,以上涉及装置减停产量超1000万吨。相比往年停车2周左右的季节性检修周期,今年大厂装置的检修周期普遍延长至一个月,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春节前后的库存压力。目前来看,PTA市场供需存在改善预期,价格从1月中旬开始反弹,现货加工差也从300元/吨以内的低位反弹至450元/吨附近的中性偏好水平,期货2405合约盘面加工差从300元/吨以下反弹至360元/吨以上。

      PTA装置检修对上游PX无疑有负面拖累,这将造成PX需求缩减近60万吨。因此,近期原油价格走强,但PX并未跟随原油持续上行,PX—Brent价差从450美元/吨回落至430美元/吨附近。此外,芳烃调油需求在二季度才会有实质性显现,且预期今年的调油需求影响同比继续下滑。目前,芳烃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品市场,亚洲PX开工率已经回到78%附近的5年同期第二高位,仅次于2020年年初的水平,我国PX开工率升至87%的近5年同期最高位。春节前后,PX将面临供应稳定而需求下滑的加速累库压力。

      综上所述,对PTA市场来说,春节假期面临需求阶段性下滑局面,存在季节性累库压力。而国内PTA装置积极检修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春节前后的PTA过剩压力,有利于市场稳定,同时有利于其加工差低位修复。不过,今年上半年有450万吨新产能投放以及200万吨老装置重启,PTA市场很难长期给出超额利润,所以加工差修复空间有限。综合来看,一季度PTA虽有减产,但绝对价格因原料拖累以及二季度新投施压,PTA持续上行驱动不足,未来行业供需结构修复带来的价格提升更依赖终端消费增长。

      长期来看内需和出口值得关注

      今年年初,旅行外出增加对国内纺织服装市场消费有直接带动,包括外出服装需求以及与住宿、餐饮相关的纺织品需求。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7.2%,其中服务类优于商品零售。在商品中,纺织服装类增长12.9%,服装类增长15.4%,以上纺织服装相关品类的零售增长远远跑赢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同时好于食品、饮料、烟酒、化妆品的零售,显示国内纺织服装消费恢复强劲。《2023年旅游经济回顾与2024年展望》推测,“2024年的国内旅游和国民休闲将转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这将继续带动与出行相关的餐饮、住宿等纺织品类消费增长,是我国纺织品持续增长的内需动力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同比增长9%,其中教育文化及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保持高速增长,衣食住类平稳增长,衣着支出增长8.4%,高于食品和居住类,以城镇居民的衣着支出增长为主,农村衣着类消费增长空间较大。此外,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网购奠定了基础,电商加快布局下沉市场,为县城和农村的网购交易增加了便利。未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将助力纺织服装内需增长,是我国纺织品内需增长的另一动力。

      2023年,我国纺织服装内需高速增长有基数低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出行带动相关消费增长明显,且户外运动及文旅产业持续繁荣将继续支撑纺织服装内需增长。另外,农村居民的纺织服装支出依旧偏低,未来收入增长及乡村网购便利将为纺织服装内需增长注入新动力。

      近几年,全球贸易体系遇到重大挑战,随着一体化向碎片化转变,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过程中,我国纺织服装终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但东南亚国家对纺织原料及上游化工中间品的自给能力不足,依旧需要依赖我国出口,我国PTA及涤纶丝出口加速增长。新年度市场存在的重要潜在利多是需求,尤其是海外补库周期带来的出口订单以及与纺织原料相关产品的出口。

      2023年,海外纺织服装市场去库周期对我国纺织服装制成品的出口影响较大,国内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同比下滑8.5%。2024年,海外纺织服装去库周期结束,有望迎来补库周期,这也是新年度聚酯市场重要的利多预期。2023年年底,部分企业已经提前感受到海外订单回升,会对我国纺织服装及上游原料中间品带来直接利好。

      近几年,国内化工行业经历了民营大炼化的快速成长,在“降油增化”的背景下,传统炼厂的化工配置也在增加,PTA产能从2019年年底的4863万吨增长至2023年年底的8061.5万吨,4年产能累计增长66%。同期,聚酯产能从5835万吨增长至7932万吨,累计增长36%。上游PTA产能增长明显大于下游聚酯,从上下游产能匹配的角度来看,PTA产能过剩超1000万吨,出口格局打开有利于缓解PTA过剩压力,2023年PTA出口351万吨,占我国PTA产量的5.5%。除此之外,国内长丝出口399万吨,同比增长68%;短纤出口121万吨,同比增长21%;瓶片出口455万吨,同比增长24%;另有少量的切片、薄膜等聚酯产品出口。2023年,国内聚酯产品出口合计1116万吨,占我国聚酯产量的17%,出口已经成为聚酯行业重要的需求之一。

      2024年,我国PTA和聚酯产能将保持增长势头,供应充裕是我国聚酯产业链相关产品具有较强出口能力的保障。虽然全球制造业正经历着逆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低端密集型制造业经历了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过程,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合作深化,使我国继续处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中心。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欧美日和越缅菲的出口额对比可以看出,2017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逐年增长,但对传统的欧美日出口维持平稳,2023年明显下降。从未来全球聚酯板块产能建设投放计划来看,无论是PTA还是聚酯,主要的增长依旧在我国,我国将成为全球聚酯涤纶的供应中心,在海外纺织服装业需求回升的过程中,我国纺织服装原料及制成品都将有同步增长的机会。

      后市展望

      因上半年有长停装置重启和新装置投产的压力,PTA产业供需压力预期较大,加工差将承压,预期在300元/吨上下波动。上游原料PX在二季度、三季度有向好预期,短期原油价格重心抬升,但春节因素叠加PX偏弱,PTA绝对价格上行动力不足,预期维持振荡格局。

      从年度周期来看,纺织服装的内需和出口都有向好预期,其中内需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国内文旅行业繁荣及乡村经济带动,同时运动户外纺织品需求也将保持较好势头。然而,外需主要考虑到海外纺织服装企业库存下降后,新年度存在补库需求。虽然制造业逆全球化的势头不利于我国终端制成品出口增长,但我国已经布局了完整的聚酯产业链一体化。在此过程中,海外PTA龙头企业三菱、乐天和英力士等陆续退出市场,我国作为聚酯产品供应中心的地位日益稳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后,依旧需要依赖我国的化纤原料。因此,海外纺织服装市场恢复将有利于我国纺织服装、PTA及下游聚酯产品出口,最终有利于PTA需求增长,这也将成为行业利润改善的重要动力,在下半年可能会体现得更明显。

      分析人士:季节性累库局面明显缓解

      通常来看,春节前后是PTA产业的季节性淡季,PTA及下游聚酯均面临季节性累库压力。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PTA行业开启新一轮产能扩张以来,近4年PTA新增产能共计达到3560万吨,远高于下游聚酯产能增速。

      “PTA市场长期处于产能过剩局面,今年春节前后PTA依旧存在累库预期。1月中旬,PTA现货加工差一度被压缩至220元/吨的低位水平。”首创期货PTA分析师魏琳表示。

      “在今年的季节性淡季中,PTA仍呈现出累库预期,基差低位,加工费不理想,但聚酯实际开工情况和市场预期存在一些差距。”物产中大期货能化组组长谢雯表示,今年的聚酯开工率高于往年同期,这与今年春节假期较晚、一部分需求前置相关,同时也与聚酯出口量预期上升有关。

      事实上,今年下游和终端市场表现出淡季不淡的特点,令PTA春节前的累库压力得到一丝缓解。

      “2023年12月下旬,终端订单经过几周小幅回落后,近期又出现回升迹象,需要在年初交单的部分织造印染企业春节放假时间推迟至1月底。”魏琳表示,1月中旬以来,随着原油和聚酯原料企稳反弹,叠加终端需求表现超预期,PTA装置计划外检修等,产业链整体氛围偏乐观。1月下旬,终端织造进入全面备货状态,部分企业原料备货到3月中旬,一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备货到3月底4月初。

      “聚酯产销放量,聚酯产品库存及纱线坯布的显性库存均得到明显去化。”魏琳表示,尽管聚酯工厂因现金流压力减产计划较前期有所增加,但预估1—2月聚酯平均开工负荷分别在88%和85%,处于近几年同期偏高水平。

      此外,近期原油价格重心偏强、国内宏观情绪好转、海外芳烃价格大涨带来芳烃调油需求预期,以及PTA装置检修超预期等利好因素共振,使得PTA走势偏强。

      据广发期货能化首席分析师张晓珍介绍,继逸盛新材料360万吨PTA装置1月底停车检修一个月后,上周逸盛多套PTA装置公布后期检修计划。“如果PTA装置检修能兑现,2月PTA累库幅度将较预期下降,且3月可能大幅去库,一季度PTA整体累库压力不大,近期PTA基差和月差有所转强。”她称。

      “1月下旬,PTA工厂检修计划增加,目前国内PTA负荷已降至79%,较月初下降4.8个百分点。逸盛大连375万吨装置计划2月底检修一个月,逸盛宁波200万吨装置计划3月初停车改造。此外,3月华南市场也有3家企业共计825万吨PTA装置有检修计划。”魏琳表示,如果检修计划如期执行,那么3月国内PTA开工负荷最低或达到71%,预估3月PTA平均开工负荷或降至80%,将较1月平均开工负荷下降7—8个百分点。

      由于检修计划增加,2月PTA累库幅度将明显收窄至15万吨以内,叠加需求季节性回升,预估3月PTA将去库30万吨以上。

      在张晓珍看来,2—3月PTA装置检修超预期增加,3月PTA供需预期好转,加工费修复明显。然而,随着PTA加工费修复至450元/吨附近,装置检修的不确定性仍存,叠加下游聚酯工厂备货接近尾声,春节前PTA上行驱动有限。

      “春节前PTA市场的主导逻辑,一方面来自成本端,另一方面来自季节性累库多寡的变化。”谢雯表示,春节后PTA市场的主导逻辑依然离不开成本端,PX方面主要关注原油价格、调油逻辑是否兑现以及PX检修进度等。

      就PTA自身供需而言,需要关注聚酯开工率是否会因为需求前置而出现回升过慢的情况,也需要验证市场对聚酯出口需求的预期,从而判断聚酯下游开工率是否会对PTA产业有负反馈。而加工费、检修节奏也是PTA是否累库的关键因素。

      “因原料PX和PTA供需存在跷跷板效应,如果PTA装置检修兑现,届时将承压PX需求,PTA价格或较原料强势,加工费仍存在修复预期,但绝对价格可能受原料端压制。”张晓珍表示,如果PTA装置检修不能兑现,那么原料PX叠加海外调油需求预期,以及二季度PX装置检修预期,PX价格驱动将强于PTA,届时PTA加工费将维持低位,绝对价格或跟随原料PX偏强运行。(来源:隆众资讯)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30

  • 现实有压力 需求可期待

    22:41 作者:博易快讯

      A中短期观察供需结构修复情况

      2月面临春节假期,下游聚酯装置有季节性检修计划。据CCF统计口径,1—2月聚酯累计检修产能在1000万吨以上,2月聚酯整体开工负荷可能降至86%以下,需求有季节性缩量预期。然而,为应对上半年的供应过剩压力,PTA工厂积极安排检修,其中百宏250万吨和恒力250万吨短停装置已经重启,暂时不考虑检修。除此之外,逸盛新材料360万吨装置计划1月底检修一个月,逸盛大化375万吨装置计划2月底检修一个月,逸盛宁波200万吨装置计划3月初停车改造,福海创450万吨装置计划1月下旬降负至五成运行,以上涉及装置减停产量超1000万吨。相比往年停车2周左右的季节性检修周期,今年大厂装置的检修周期普遍延长至一个月,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春节前后的库存压力。目前来看,PTA市场供需存在改善预期,价格从1月中旬开始反弹,现货加工差也从300元/吨以内的低位反弹至450元/吨附近的中性偏好水平,期货2405合约盘面加工差从300元/吨以下反弹至360元/吨以上。

      PTA装置检修对上游PX无疑有负面拖累,这将造成PX需求缩减近60万吨。因此,近期原油价格走强,但PX并未跟随原油持续上行,PX—Brent价差从450美元/吨回落至430美元/吨附近。此外,芳烃调油需求在二季度才会有实质性显现,且预期今年的调油需求影响同比继续下滑。目前,芳烃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品市场,亚洲PX开工率已经回到78%附近的5年同期第二高位,仅次于2020年年初的水平,我国PX开工率升至87%的近5年同期最高位。春节前后,PX将面临供应稳定而需求下滑的加速累库压力。

      综上所述,对PTA市场来说,春节假期面临需求阶段性下滑局面,存在季节性累库压力。而国内PTA装置积极检修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春节前后的PTA过剩压力,有利于市场稳定,同时有利于其加工差低位修复。不过,今年上半年有450万吨新产能投放以及200万吨老装置重启,PTA市场很难长期给出超额利润,所以加工差修复空间有限。综合来看,一季度PTA虽有减产,但绝对价格因原料拖累以及二季度新投施压,PTA持续上行驱动不足,未来行业供需结构修复带来的价格提升更依赖终端消费增长。

      B长期来看内需和出口值得关注

      今年年初,旅行外出增加对国内纺织服装市场消费有直接带动,包括外出服装需求以及与住宿、餐饮相关的纺织品需求。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7.2%,其中服务类优于商品零售。在商品中,纺织服装类增长12.9%,服装类增长15.4%,以上纺织服装相关品类的零售增长远远跑赢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同时好于食品、饮料、烟酒、化妆品的零售,显示国内纺织服装消费恢复强劲。《2023年旅游经济回顾与2024年展望》推测,“2024年的国内旅游和国民休闲将转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这将继续带动与出行相关的餐饮、住宿等纺织品类消费增长,是我国纺织品持续增长的内需动力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同比增长9%,其中教育文化及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保持高速增长,衣食住类平稳增长,衣着支出增长8.4%,高于食品和居住类,以城镇居民的衣着支出增长为主,农村衣着类消费增长空间较大。此外,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网购奠定了基础,电商加快布局下沉市场,为县城和农村的网购交易增加了便利。未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将助力纺织服装内需增长,是我国纺织品内需增长的另一动力。

      2023年,我国纺织服装内需高速增长有基数低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出行带动相关消费增长明显,且户外运动及文旅产业持续繁荣将继续支撑纺织服装内需增长。另外,农村居民的纺织服装支出依旧偏低,未来收入增长及乡村网购便利将为纺织服装内需增长注入新动力。

      近几年,全球贸易体系遇到重大挑战,随着一体化向碎片化转变,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过程中,我国纺织服装终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但东南亚国家对纺织原料及上游化工中间品的自给能力不足,依旧需要依赖我国出口,我国PTA及涤纶丝出口加速增长。新年度市场存在的重要潜在利多是需求,尤其是海外补库周期带来的出口订单以及与纺织原料相关产品的出口。

      2023年,海外纺织服装市场去库周期对我国纺织服装制成品的出口影响较大,国内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同比下滑8.5%。2024年,海外纺织服装去库周期结束,有望迎来补库周期,这也是新年度聚酯市场重要的利多预期。2023年年底,部分企业已经提前感受到海外订单回升,会对我国纺织服装及上游原料中间品带来直接利好。

      近几年,国内化工行业经历了民营大炼化的快速成长,在“降油增化”的背景下,传统炼厂的化工配置也在增加,PTA产能从2019年年底的4863万吨增长至2023年年底的8061.5万吨,4年产能累计增长66%。同期,聚酯产能从5835万吨增长至7932万吨,累计增长36%。上游PTA产能增长明显大于下游聚酯,从上下游产能匹配的角度来看,PTA产能过剩超1000万吨,出口格局打开有利于缓解PTA过剩压力,2023年PTA出口351万吨,占我国PTA产量的5.5%。除此之外,国内长丝出口399万吨,同比增长68%;短纤出口121万吨,同比增长21%;瓶片出口455万吨,同比增长24%;另有少量的切片、薄膜等聚酯产品出口。2023年,国内聚酯产品出口合计1116万吨,占我国聚酯产量的17%,出口已经成为聚酯行业重要的需求之一。

      2024年,我国PTA和聚酯产能将保持增长势头,供应充裕是我国聚酯产业链相关产品具有较强出口能力的保障。虽然全球制造业正经历着逆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低端密集型制造业经历了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过程,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合作深化,使我国继续处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中心。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欧美日和越缅菲的出口额对比可以看出,2017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逐年增长,但对传统的欧美日出口维持平稳,2023年明显下降。从未来全球聚酯板块产能建设投放计划来看,无论是PTA还是聚酯,主要的增长依旧在我国,我国将成为全球聚酯涤纶的供应中心,在海外纺织服装业需求回升的过程中,我国纺织服装原料及制成品都将有同步增长的机会。

      C后市展望

      因上半年有长停装置重启和新装置投产的压力,PTA产业供需压力预期较大,加工差将承压,预期在300元/吨上下波动。上游原料PX在二季度、三季度有向好预期,短期原油价格重心抬升,但春节因素叠加PX偏弱,PTA绝对价格上行动力不足,预期维持振荡格局。

      从年度周期来看,纺织服装的内需和出口都有向好预期,其中内需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国内文旅行业繁荣及乡村经济带动,同时运动户外纺织品需求也将保持较好势头。然而,外需主要考虑到海外纺织服装企业库存下降后,新年度存在补库需求。虽然制造业逆全球化的势头不利于我国终端制成品出口增长,但我国已经布局了完整的聚酯产业链一体化。在此过程中,海外PTA龙头企业三菱、乐天和英力士等陆续退出市场,我国作为聚酯产品供应中心的地位日益稳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后,依旧需要依赖我国的化纤原料。因此,海外纺织服装市场恢复将有利于我国纺织服装、PTA及下游聚酯产品出口,最终有利于PTA需求增长,这也将成为行业利润改善的重要动力,在下半年可能会体现得更明显。(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25

  • 俄军大型运输机坠毁!EIA库存骤降!芳烃价格持续上行

    08:21 作者:博易快讯

         EIA库存骤降,国际油价上涨

      国际油价24日上涨。截至当天收盘,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收于75.09美元/桶,涨幅为0.97%;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收于80.04美元/桶,涨幅为0.62%。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9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减少923.3万桶,至4.21亿桶,降幅2.15%。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该机构计划在4月的月度报告中发布首份针对2025年石油需求的预估,较以往提前两到三个月,此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较以往提前六个月发布下一年需求展望。

      俄军大型运输机坠毁

      据环球时报援引俄新社1月24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一架载有65名乌克兰俘虏的伊尔-76运输机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坠毁。俄罗斯国防部称,除了65名乌克兰俘虏外,这架运输机上还有6名俄方机组人员和3名随行人员。

      俄罗斯国防部在一份通报中称,莫斯科时间24日11点(北京时间24日下午4点)左右,一架伊尔-76运输机在别尔哥罗德执行任务时坠毁,机上载有65名被俘虏的乌克兰武装部队军事人员,他们原计划将被运往别尔哥罗德进行换俘。俄罗斯国防部还表示,俄罗斯空天军的一个调查委员会将前往坠机现场调查事故原因。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克里姆林宫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将对伊尔-76运输机坠毁事件进行调查。

      也门胡塞武装称发射导弹击中一艘美国军舰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月24日,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声明称,当天也门胡塞武装在亚丁湾和曼德海峡与保护两艘美国商船的多艘美国驱逐舰和军舰发生冲突,也门胡塞武装部队直接击中一艘美国军舰,并迫使两艘美国商船撤离返航。此外,尽管美国军舰试图拦截,胡塞武装的一些弹道导弹仍然击中了目标。

      声明称,冲突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也门胡塞武装部队使用了多枚弹道导弹。

      声明还表示,他们将继续阻止与以色列有关联的船只,直到对也门的侵略停止并解除对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民的围困。也门胡塞武装申明,他们将在合法权利范围内对红海和阿拉伯海水域的所有美英目标采取一切必要的军事措施。

      当天早些时候,美国中央司令部发布声明称,也门萨那时间1月24日14时左右,也门胡塞武装向亚丁湾悬挂美国国旗的“马士基底特律”号(Maersk Detroit)集装箱船发射了三枚反舰弹道导弹,其中一枚导弹落入海中,另外两枚导弹被美“格雷夫利”号驱逐舰拦截并击落。目前尚无人员受伤或船只损坏的报告。

      多因素共振,国内外芳烃市场整体走强

      1月中旬以来,芳烃市场明显走强。其中,PX期货主力合约自8300元/吨附近上涨至8730元/吨,涨幅5.2%;苯乙烯期货主力合约自8300元/吨上涨至8950元/吨附近,涨幅达7.8%。

      与此同时,美国、韩国等地芳烃产品甲苯、二甲苯、纯苯价格也出现重心上移,甲苯、二甲苯、纯苯美韩价差也逐步走强,甲苯、二甲苯纸面套利窗口逐步打开。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内盘芳烃品种(PX和苯乙烯)持续上涨,虽然在市场预期之中,但上涨的时间较预期有所提前,主要受海外芳烃价格的上涨跟国内宏观氛围好转的共振。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芳烃市场的整体走强的关键逻辑在于海外调油需求预期导致海外芳烃价格持续走强,但原油的底部支撑偏强以及国内市场情绪的好转也给市场提供较强支撑。

      “此轮芳烃上涨的主要驱动在于纯苯的强势。”银河期货分析师隋斐表示,在纯苯、甲苯、二甲苯构成的三苯市场中,价格具有一定的联动性,在纯苯的强势上涨下,甲苯、二甲苯价格重心提升。

      对此,广发期货能化首席分析师张晓珍也解释称,从海外芳烃市场来看,1月以来,美国芳烃价格持续走强,其中甲苯和二甲苯上涨127美元/吨,纯苯上涨134美元/吨,PX仅上涨2美元/吨。另外,甲苯美亚价差扩大102美元/吨,二甲苯美亚价差扩大98美元/吨,纯苯美亚价差扩大67美元/吨,PX美亚价差缩小8美元/吨。

      “因5—9月是美国夏季汽油需求旺季,高辛烷值特性使得芳烃成为夏季汽油调油料,从而带动芳烃(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高辛烷值调油组分)调油需求增加。叠加近期红海事件对物流的影响,使得海外对调油料备货较预期提前。”她称。

      具体到PX和苯乙烯两个品种,既有共同的利好因素驱动,又受到各自基本面的影响。其中,PX反弹的时间晚于苯乙烯,反弹幅度也不及苯乙烯。

      “从基本面来看,PX面临弱现实和强预期,近期芳烃价格重心大幅上移,市场更多在交易预期好转的逻辑。”紫金天风期货分析师刘思琪表示,从现实来看,PX国内计划检修不多,产量维持高位,进口预计淡季季节性回升,1—2月维持小幅累库。供应端,随着北美芳烃价格上涨,汽油裂解价差走强,市场对于夏季芳烃调油需求有期待,PX原料重整油、甲苯、二甲苯在进入旺季后进入调油池,满足北美、亚洲等地旺季汽油需求,PX新增产能不多,供应端改善下PX有望持续去库。“预期良好,芳烃近期整体维持偏强。”刘思琪称。

      相比较而言,苯乙烯涨幅明显,还在于其原料纯苯价格强势的加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苯乙烯自身供需面偏弱,且行业处于亏损状态,价格主要跟随原料纯苯波动。

      对此,张晓珍表示,尽管近期苯乙烯装置意外减产或停车较多,但三大下游因需求不足,采购跟进乏力,尤其是ABS和PS深度亏损下装置减产增加。供需双弱下,苯乙烯港口库存持续累积。

      但从成本端来看,原料纯苯供需良好,下游除苯乙烯负荷有所下滑,其他下游均稳中略回升,叠加近期港口到货偏少以及港口封航现象较多,纯苯港口库存去化明显,且港口绝对库存偏低,纯苯价格驱动偏强。

      对此,南华期货能化负责人戴一帆也称,苯乙烯自身估值一直偏低,在利润持续较差的情况下,自身出现了负反馈,部分装置减产,整体供应缩量,而成本端纯苯港口库存进入拐点,低库存叠加强预期,使得市场看涨情绪较浓,表现为持续上涨状态。

      据了解,1月中旬以来,中石化纯苯挂牌价连续上调,累计上调550元/吨。

      “对比PX与Brent原油的价差可以看到,1月中旬以来CFR中国PX与Brent价差从430美元/吨附近扩大至450美元/吨,可见PX价格的上涨有油价企稳回升的被动上涨,但涨幅超油价,与汽油裂解价差走高、美韩芳烃价差走阔等因素有关。”国投安信期货化工首席分析师庞春艳表示,CFR纯苯与Brent原油的价差也从1月上旬的330美元/吨附近扩大至1月中旬的390美元/吨以上,这是苯乙烯上涨的主要驱动。

      芳烃交易节奏仍受原油走势和宏观情绪影响

      “油价企稳后,汽油裂解价差走高和美韩芳烃价差拉大,对亚洲芳烃市场有一定的提振,背后的逻辑还是调油需求。”庞春艳表示,虽然现在处于调油淡季,但考虑到化工和夏季汽油调和的需求,市场对新年度的芳烃依旧有期待。

      在戴一帆看来,芳烃整体表现偏强,由于下游开工普遍较高,在强需求的支撑下,芳烃自身近端供需偏强运行,叠加产业供需格局较好,市场买涨心态较强。

      “目前来看,持续上涨有些超出市场预期,市场主流认可芳烃的良好格局,但是一季度仍处于季节性累库阶段,在流动性良好的情况下,芳烃出现了连续上涨,主要还是在于需求端的超预期。下游的高开工加上备货消化了一部分增量,使得库存累积不及预期,叠加年初整体情绪偏暖,使得芳烃端出现了持续上涨。”戴一帆称。

      从化工品市场的供需看,临近春节,国内需求下滑,PX和纯苯开工率回升,而下游PTA和苯乙烯开工下滑或有下滑预期。基于此,庞春艳认为,PX和纯苯的供需趋弱,下游PTA和苯乙烯阶段性供应下滑缓解市场供应压力。“整体来看,春节前化工品的现实趋弱,但新年度的家电和纺织服装等产品的出口预期及二季度的调油需求预期是芳烃产品的重要上行驱动。”庞春艳称。

      在她看来,芳烃后市变量有两个:一是调油需求,关注美国汽油裂差和美韩区域价差能否持续向好;二是春节后的订单表现。“从节奏上看,目前市场交易预期,忽略现实的需求转弱,节后主要关注预期兑现的节奏及程度。”她称。

      刘思琪认为,节前宏观情绪改善,调油需求及对节后需求良好预期下,短期芳烃预计仍然维持偏强。“目前,芳烃产品整体预期偏好,产业链供应端新投产不多,夏季旺季调油预期在节前不能证伪,宏观利好释放,节前仍然是偏强思路。”刘思琪表示,节后可能会面临现实端累库落地,盘面有走弱压力。

      “就PX来说,虽然2024年新装置投产压力不大,中期供需预期偏紧,但短期亚洲及中国PX在高加工费下供应维持高位,且PX和下游PTA供需存跷跷板效应,PTA低加工费下实际开工率将受到抑制。”张晓珍告诉记者,PX供需变化仍有不确定性,后期海外调油需求对PX供应的影响及下游PTA装置检修情况仍存在一定变数。

      就苯乙烯而言,尽管港口库存处于低位,叠加下游节前备货需求,纯苯价格驱动偏强,但随着近期纯苯价格大涨,下游对高价原料抵触情绪较浓,加上原油上行乏力,纯苯继续拉涨空间受阻。

      在张晓珍看来,节前纯苯价格或在上下游博弈下高位振荡,向上驱动有限,向下支撑偏强,节奏上仍受原油走势和国内宏观情绪影响。

      “苯乙烯后市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需求端的变量。”隋斐表示,2024年纯苯供需错配的结构依然存在。目前芳烃调油料东西方套利窗口维持打开,中长期来看,纯苯价格或仍显强势,将对下游苯乙烯价格带来提振。市场需要关注纯苯下游集中投产下,下游利润走弱带来的需求负反馈的潜在威胁,进而从成本端的角度带来下游苯乙烯价格的下行可能。

      “从苯乙烯自身基本面来看,开工的预期回升和下游硬胶产品整体亏损的格局下,1—2月份存在累库的预期,价格上行驱动不强,节前预计苯乙烯价格高位振荡。”隋斐说。

      而对前期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小的PX来说,考虑到三苯的价格联动性,调油需求的预期存在,在下游聚酯高开工和产业链库存不高的现实情况下,PX的累库压力可控,不排除有补涨空间。(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多因素共振,国内外芳烃市场整体走强

    08:16 作者:博易快讯

      1月中旬以来,芳烃市场明显走强。其中,PX期货主力合约自8300元/吨附近上涨至8730元/吨,涨幅5.2%;苯乙烯期货主力合约自8300元/吨上涨至8950元/吨附近,涨幅达7.8%。

      与此同时,美国、韩国等地芳烃产品甲苯、二甲苯、纯苯价格也出现重心上移,甲苯、二甲苯、纯苯美韩价差也逐步走强,甲苯、二甲苯纸面套利窗口逐步打开。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内盘芳烃品种(PX和苯乙烯)持续上涨,虽然在市场预期之中,但上涨的时间较预期有所提前,主要受海外芳烃价格的上涨跟国内宏观氛围好转的共振。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芳烃市场的整体走强的关键逻辑在于海外调油需求预期导致海外芳烃价格持续走强,但原油的底部支撑偏强以及国内市场情绪的好转也给市场提供较强支撑。

      “此轮芳烃上涨的主要驱动在于纯苯的强势。”银河期货分析师隋斐表示,在纯苯、甲苯、二甲苯构成的三苯市场中,价格具有一定的联动性,在纯苯的强势上涨下,甲苯、二甲苯价格重心提升。

      对此,广发期货能化首席分析师张晓珍也解释称,从海外芳烃市场来看,1月以来,美国芳烃价格持续走强,其中甲苯和二甲苯上涨127美元/吨,纯苯上涨134美元/吨,PX仅上涨2美元/吨。另外,甲苯美亚价差扩大102美元/吨,二甲苯美亚价差扩大98美元/吨,纯苯美亚价差扩大67美元/吨,PX美亚价差缩小8美元/吨。

      “因5—9月是美国夏季汽油需求旺季,高辛烷值特性使得芳烃成为夏季汽油调油料,从而带动芳烃(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高辛烷值调油组分)调油需求增加。叠加近期红海事件对物流的影响,使得海外对调油料备货较预期提前。”她称。

      具体到PX和苯乙烯两个品种,既有共同的利好因素驱动,又受到各自基本面的影响。其中,PX反弹的时间晚于苯乙烯,反弹幅度也不及苯乙烯。

      “从基本面来看,PX面临弱现实和强预期,近期芳烃价格重心大幅上移,市场更多在交易预期好转的逻辑。”紫金天风期货分析师刘思琪表示,从现实来看,PX国内计划检修不多,产量维持高位,进口预计淡季季节性回升,1—2月维持小幅累库。供应端,随着北美芳烃价格上涨,汽油裂解价差走强,市场对于夏季芳烃调油需求有期待,PX原料重整油、甲苯、二甲苯在进入旺季后进入调油池,满足北美、亚洲等地旺季汽油需求,PX新增产能不多,供应端改善下PX有望持续去库。“预期良好,芳烃近期整体维持偏强。”刘思琪称。

      相比较而言,苯乙烯涨幅明显,还在于其原料纯苯价格强势的加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苯乙烯自身供需面偏弱,且行业处于亏损状态,价格主要跟随原料纯苯波动。

      对此,张晓珍表示,尽管近期苯乙烯装置意外减产或停车较多,但三大下游因需求不足,采购跟进乏力,尤其是ABS和PS深度亏损下装置减产增加。供需双弱下,苯乙烯港口库存持续累积。

      但从成本端来看,原料纯苯供需良好,下游除苯乙烯负荷有所下滑,其他下游均稳中略回升,叠加近期港口到货偏少以及港口封航现象较多,纯苯港口库存去化明显,且港口绝对库存偏低,纯苯价格驱动偏强。

      对此,南华期货能化负责人戴一帆也称,苯乙烯自身估值一直偏低,在利润持续较差的情况下,自身出现了负反馈,部分装置减产,整体供应缩量,而成本端纯苯港口库存进入拐点,低库存叠加强预期,使得市场看涨情绪较浓,表现为持续上涨状态。

      据了解,1月中旬以来,中石化纯苯挂牌价连续上调,累计上调550元/吨。

      “对比PX与Brent原油的价差可以看到,1月中旬以来CFR中国PX与Brent价差从430美元/吨附近扩大至450美元/吨,可见PX价格的上涨有油价企稳回升的被动上涨,但涨幅超油价,与汽油裂解价差走高、美韩芳烃价差走阔等因素有关。”国投安信期货化工首席分析师庞春艳表示,CFR纯苯与Brent原油的价差也从1月上旬的330美元/吨附近扩大至1月中旬的390美元/吨以上,这是苯乙烯上涨的主要驱动。(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红海危机持续发酵 大宗商品表现分化

    07:36 作者:博易快讯

      2024年1月,大宗商品市场继续分化,其中能源类商品价格先抑后扬,农产品如玉米价格也从前期的持续下跌中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从供需层面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减速,意味着商品的需求还比较低迷,且供应端的扰动并不大,这使得原油和部分农产品价格并没有受到红海危机的冲击而出现上涨。

      展望一季度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我们认为可能先抑后扬。伴随美国经济减速甚至可能出现流动性紧张而导致美联储提前结束缩表,流动性环境支撑投资需求复苏,而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可能加速回升带来消费需求回升。红海危机短期或导致原油期货和农产品期货基差扩大,但不会是驱动二者上涨的主要驱动力。

      红海危机抬升基差但对原油供给冲击有限

      作为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必经之路,红海在全球海运航线中作用重大。继2023年年底多家国际航运企业陆续宣布停航红海航线之后,全球海运运价不断上涨。受此影响,苏伊士运河商船的吞吐量降至近3年来最低水平。相关统计显示,截至1月14日,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轮每天通过苏伊士运河的7天移动平均值下降到49次。

      不过我们认为红海危机并不会引发原油和农产品运输中断,最大可能是抬升运输成本,刺激原油和玉米期货基差扩大。从原油市场来看,受红海危机影响,集装箱停运或绕道现象蔓延至油轮。1月17日,英国石油巨头壳牌公司无限期暂停了所有途经红海的石油运输。数据显示,运往欧洲的中东原油正在不断减少。2023年12月出口量为每日约57万桶,相较于2023年10月的每日107万桶几乎减半。国际能源署(IEA)表示,苏伊士运河石油运输中断的风险仍然很高,每天约有720万桶原油和成品油通过该航段,约占世界海运石油贸易的10%。胡塞武装阻塞的曼德海峡与霍尔木兹海峡不同,前者是通往苏伊士运河和欧洲的便捷通道,但它可以被替代,而后者本身就是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

      红海危机可能改变贸易格局,但原油总供给不会变化。欧盟放弃了俄罗斯长期以来为其提供的廉价油气资源,不得不舍近求远,另辟蹊径,增加从美国等其他地区进口油气。而红海危机进一步刺激了欧洲从美国进口原油,从而使得全球原油贸易格局出现极大的变化。作为世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印度的原油进口量巨大,受红海航道危机的影响,印度正寻求新的石油供应商。红海危机事件以来,多数船运公司纷纷宣布停运,少数可承担货运的公司则要求印度进口商承担通过红海航线交货的风险溢价。运输成本大幅上升加上运输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印度油商纷纷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早在2022年俄乌冲突的敏感时期,印度就大肆购入共计500万桶的俄罗斯石油。印度政府正在建议国内炼油商选择更长的路线,并使能源进口多样化,更加重视从波斯湾和中亚地区购买原油。

      另外,红海危机并没有打击中东炼油设备,中东原油产量保持稳定。尽管胡塞武装的行动对马士基等商业航运公司造成了一些破坏,但迄今为止,胡塞武装还没有袭击油轮和石油生产设施,部分原因是沙特和伊朗的关系出现缓和。OPEC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OPEC原油产量升至2670万桶/天,高于红海危机爆发前的2023年11月的2662.8万桶/天。

      另外,OPEC以外的产油国产量增长明显。数据显示,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圭亚那等国石油产量破纪录,仍在美国制裁下挣扎的伊朗每天石油出口甚至增加了50万桶左右。尽管北美遭遇寒潮,导致美国北达科他州的原油日产量下降了65万—70万桶,但是截至1月12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还是攀升至1330万桶/天,创历史最高纪录。

      从原油期货月间价差来看,红海危机短期增加油轮的运输成本,使得NYMEX的WTI原油期货和ICE的Brent原油期货近月合约较远月合约价差略微抬升。以NYMEX的WTI原油期货合约为例,3月合约较4月合约高0.1美元/桶左右。

      玉米等部分农产品贸易不会出现中断

      红海危机一度引发市场对粮食运输的担忧,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谷物运输中玉米贸易占比有限,主要逻辑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2023/2024年度全球玉米继续增产,美国农业部1月报告较2023年12月报告对玉米产量进行了上调,环比调增1366万吨至12.36亿吨。

      另一方面是玉米运输绕道只是增加成本,并不会中断。美国港口谷物质检量数据显示美国玉米出口受红海危机影响是短期的。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周报显示,1月17日当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比前一周减少20%,但是比去年同期提高12%。数据显示,全球玉米出口量排名前四的国家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欧盟、墨西哥、日本和埃及是玉米最主要的进口国家和地区,2022/2023年度四国/地区进口量分别为2350万、1720万、1500万和900万吨,占全球玉米进口总量的37.08%。其中,日本和墨西哥的进口玉米主要来自美国,这两国也是美国玉米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国。美国出口至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玉米需要经过苏伊士运河,短期受到红海危机的影响,但并不会导致美国玉米出口出现中断。

      综上所述,在美国经济减速,且美联储与银行的逆回购协议规模持续萎缩的情况下,美元流动性偏紧可能导致美联储提前结束缩表,甚至可能降息,美元利率下行有利于原油和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止跌反弹。但红海危机并不构成商品反弹的主要驱动力,只是短期提高运费,抬升期货基差,投资者可以运用芝商所的玉米期货(ZC)和原油期货合约(NG)来对冲短期上涨风险,或者买进入近月合约、卖出远月合约来捕捉基差扩大的投资机会。(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24

  • 红海危机阶段性发酵,推动国际油价上行

    08:26 作者:博易快讯

     
      上周三以来,国际油价逐步上行,其中WTI原油在本周一突破7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也升破80美元/桶。周二,国际油价冲高回落。截至当天收盘,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收于74.37美元/桶,跌幅为0.52%;3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收于79.55美元/桶,跌幅为0.64%。
     
      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对于全球油市供应中断的担忧是提振国际油价整体上行的主要原因。

      “近期红海局势进一步紧张,油轮改道数量增加,经过该路线的原油贸易流向有所下降。”光大期货能源化工分析师杜冰沁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原油贸易量中,北向贸易主要是中东向欧洲出口,南向贸易主要是俄罗斯向亚太国家出口。对于制裁俄罗斯原油的欧洲买家而言,约影响80万桶/日的贸易量,尤其对于欧洲成品油市场影响更为显著,整体推动Brent与Dubai EFS价差走强。

      海证期货能化研究员郑梦琦也表示,近期红海危机阶段性发酵对油价有一定的利多推动,部分油轮绕道好望角,原油在途时间增加,油轮运费上行,沙特和伊拉克总计近900万桶的石油交付被推迟。

      此外,杜冰沁告诉记者,上周以来,受寒潮天气影响,美国北达科他州的石油产量预计出现下滑。本周由于寒潮影响仍未结束,超过25%的石油生产设施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具体来看,美国冬季严寒天气限制了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厂运营,道达尔关闭了多个装置,埃克森美孚Baytown炼油厂降低了两个装置的产能,Flint Hills在Corpus Christi的一个装置上减少了运营。北达科他州因寒潮暂停的原油产量为65万—75万桶/日,对比去年10月份120万桶/日的产量,降幅较大,墨西哥湾沿岸15%的原油产能因冬季寒潮被关闭。”郑梦琦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红海局势对原油供应的实际扰动有限。在郑梦琦看来,目前的地缘风险走向暂未对原油产量造成太大影响,其中包括中东国家和伊朗在内。油轮绕道增加了原油的在途时间以及运费成本,油轮运输指数略高于往年同期,且并未出现大幅拉升至高位的情况。预计红海危机的阶段性发酵会不间断地对油价形成利多,但在没有造成实际断供影响的情况下,原油市场仍由基本面主导。

      “当前中东局势紧张对原油运输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欧洲油品市场结构性紧张的局面,推升区域间价差,短期内全球油市或呈现‘西强东弱’的格局,绝对价格节前整体或维持区间振荡,等待供需端的进一步驱动。”杜冰沁说。

      持续关注OPEC+减产情况和地缘风险等因素

      在近日原油供应忧虑发酵的同时,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得以上调。杜冰沁告诉记者,IEA最新月报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为124万桶/日,比上月预测上调18万桶/日。同时,三大机构最新月报均预期今年一季度全球原油市场出现去库,其中EIA预计一季度全球石油供需缺口约80万桶/日。

      郑梦琦认为,今年原油需求暂时没有太大矛盾点,美国会在油价偏低的时候缓慢补充SPR。

      “供给端需要关注OPEC+减产情况,关注一季度后是否会有所放松。非OPEC+产油国美国原油产量处于历史高位,OPEC+在市场份额损失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维持油价相对高位来保证其财政平衡。”郑梦琦表示,整体来看,今年原油供需或在紧平衡和松平衡之间徘徊。

      分阶段看,方正中期首席石油化工研究员隋晓影分析表示,2024年全球石油供需有望保持同步增长,在产油国自愿减产的基础上,一季度OPEC+产出预计仍维持较低水平,但二季度OPEC+再度深化减产的可能性较低,存在逐步恢复产量的可能性。此外,由于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仍难有乐观预期,石油消费仍将受到抑制,而随着欧美逐步进入降息周期,下半年经济预期趋稳有望推升石油需求。总的来说,今年一季度石油市场或表现偏紧,二季度在产油国退出减产的背景下存在供需转弱预期,下半年有望维持相对平衡。

      除供需因素外,2024年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冲击原油市场,地缘风险等不可控因素将阶段性影响油价走势。“目前巴以冲突的外溢风险逐步增强,红海局势持续发酵。在此背景下,不排除未来会影响到石油供给,同时欧美也可能再度加大对部分中东产油国的制裁,均可能对油价形成扰动。”隋晓影说。

      展望后市,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erry Chen表示,WTI原油在过去几周一直处于振荡走势,中东局势的升级令油价逐渐企稳。从上行方向看,78美元/桶将是原油重要的阻力关口,这既是200日均线位置,也是去年9至12月跌幅的38.2%回撤位。后续若地缘风险因素无法推动油价完成突破,油市恐再次面临下行风险。

      “我们认为,春节前原油价格依然会以宽幅振荡为主,利多因素在于地缘风险,利空因素则在于近期公布的美国各项经济数据均对降息预期有所抑制,建议关注1月底美联储议息会议的表述。同时,前期因寒潮而减少的美国原油产量,以及因不可抗力而下滑的利比亚原油产量,均将逐步恢复。多空因素交织下,原油价格仍以振荡运行为主。”郑梦琦表示,在内盘原油操作上,因临近假日,建议投资者以观望为主。

      隋晓影表示,2024年基于原油市场整体供需矛盾不大的预期,预计油价仍维持中高位区间,一季度由于OPEC+延续减产,油价底部支撑较强,向上的空间取决于供需面博弈及地缘局势演变,二季度若OPEC+退出减产,油价或将面临下行压力,而下半年油价存在低位回升的可能。(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17

  • OPEC+减产护盘下油市供需矛盾或可控

    10:10 作者:博易快讯

         供应

      关注地缘冲突升级带来的中断风险

      OPEC+或延续产量调整能动性

      2023年以来,OPEC+多次减产护盘。2023年3月,美欧银行业风险导致美股、美油大跌,为了应对美国不回补SPR之举,以及海外经济衰退和流动性危机对原油需求的负反馈,4月2日,OPEC+会议上多个产油国相继宣布自5月开启自愿减产直至2023年年底,自愿减产规模达166万桶/日,其中沙特实施自愿减产50万桶/日,俄罗斯减产50万桶/日。

      2023年5月,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叠加银行业风险反复背景下,油价再度回落低位。2023年6月4日,OPEC会议宣布将自愿减产延长至2024年年底。此外,沙特宣布从7月开始额外自愿减产100万桶/日,俄罗斯减产50万桶/日,2024年OPEC+成员国的产量配额也重新调整。OPEC+此次选择主动收紧供应来应对需求的减量,沙特挺价的主观能动性尤为明显。

      油价在欧美经济衰退背景下高位回落,2023年11月底,Brent原油期货跌至80美元/桶附近;11月30日,第36届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2024年一季度OPEC+成员国将自愿减产,且此次自愿减产是以2024年的产量基线计算,总规模合计219.6万桶/日。由于2023年4月的OPEC+会议上,其成员国已经宣布自愿减产164.9万桶/日,叠加6月沙特决定额外减产100万桶/日,OPEC+整体的自愿减产规模在会议前已经达到214.9万桶/日,因而本次219.6万桶/日的自愿减产额度仅较此前增加了4.7万桶/日,边际变化相对有限,因而本次减产并未使得油价冲高,油价反而回吐涨幅。

      OPEC+产量政策对于全球原油供需的再平衡起着重要作用,随着OPEC+话语权、定价权的提升,OPEC+在产量政策的调整上也愈显灵活。回顾油价的历史表现,OPEC+护盘后油价表现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产量政策的调整力度、政策实施时点;另一方面是宏观和需求前景。只有当需求表现佳、产量调整力度够大,油价才能持续保持坚挺,否则OPEC+的喊话对市场的影响也只是昙花一现,不过其进一步减产对于油价的托底效果仍然毋容置疑。

      EIA预计2024年OPEC原油供应同比减少16万桶/日。基于OPEC+对于财政盈亏平衡油价的需要,OPEC+预计继续减产托底油价,随着油价下行其下方支撑也愈显坚固,但预计仅当需求转好之际,油价方能受益转强,否则经济欠佳拖累需求,OPEC+减产对油价的影响只能退居次位。

      俄罗斯加强OPEC+减产一致性

      俄罗斯作为OPEC+的重要成员,其配合沙特减产稳价的积极性在2023年尤为明显。2023年,俄罗斯自3月开始自愿减产50万桶/日,且在之后的OPEC+会议上反复确认减产意愿,并将50万桶/日的减产计划延长至2024年年底。2023年下半年,俄罗斯的原油出口量显著减少,兑现其减产承诺。在贸易流向转换背景下,欧美对俄石油制裁的影响已被极大程度消解,但俄乌冲突尚未结束,俄罗斯对于原油出口收入的需求是其主动减产的重要原因。就普京出访沙特和阿联酋的表现来看,其护盘意愿可见一斑,预计2024年俄罗斯减产稳价的政策意愿不变。

      美国增产动力不足且SPR回补仍在途中

      短期受到油气公司企业行为和客观条件的制约,美国页岩油产量实现快速增产的条件仍受到一定限制,预计美国页岩油产量短期增产斜率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有限。受制于碳中和、碳达峰的全球能源环境,国际石油公司在新能源方面的战略导向仍然占优,这使得传统能源产量仍受压制,类比于此前高油价催生美国页岩油产量快速增长的情形难以重现,美国页岩油产量仍不具备快速增加的基础。EIA预计2024年美国原油供应同比增加25万桶/日至1315万桶/日。

      继2022年拜登政府释放石油战略储备为油价降温后,2023年美国能源部选择在低位油价开启时渐进式回补SPR的计划。EIA数据显示,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库存自2023年8月起开始增加,截至2023年年底,美国补充SPR合计763万桶。能源部方面表示,在2024年5月之前,美国将继续通过每月招标来补充储备。根据目前市场披露计划,美国希望2024年1月交付300万桶原油用以补充SPR,将原定于2024年夏天回购400万桶石油以补充战略石油储备的计划提前到2024年2月。此外,美国寻求再购买至多300万桶石油作为2月交付的特别战略储备。根据美国公布的收储计划,2024年上半年美国预计从市场购买原油折合10万—23万桶/日以用于补充SPR。虽然回购力度较有限,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仍减缓美国原油库存压力,并对油价带来一定支撑。

      需求

      欧美经济衰退背景下增速继续放缓

      海外货币周期进入后半程,衰退进程仍未结束

      2023年以来欧美通胀延续回落趋势,美国2023年12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3.4%,而美国2023年1月CPI为6.4%。欧元区2023年12月调和CPI同比上涨2.9%,高于2023年11月的2.4%,而欧元区2023年1月调和CPI同比为8.6%。通胀下滑的同时,欧美经济形势也进一步恶化。受美国高利率政策影响,2023年以来美国经济数据继续走弱,尽管非制造业PMI显示一定韧性,但制造业PMI持续低于荣枯水平线。欧元区经济走弱迹象更为明显,2023年8月以来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均落入衰退区间。

      在美国经济趋弱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美国通胀延续下滑趋势,从货币政策周期角度来看,当前正处于加息停止至下一轮降息开启的平台期。美联储本次加息周期已经结束,市场转而交易美联储降息政策,当下市场预计美联储将于2024年3月开启降息。市场提前交易降息预期会拉动美国地产和制造业,一定程度上推动美国经济保持韧性,但同时也带来通胀再反弹的风险,关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交易预计将有所反复。整体而言,美国经济保持一定韧性的同时,预计随着超额储蓄逐渐消耗,美国消费也将受到压制,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将逐渐显现,原油需求也会出现放缓。据EIA数据,2024年美国原油需求预计将增加20万桶/日至2035万桶/日,欧洲地区原油需求预计减少9万桶/日至1420万桶/日。

      后期油价表现的关键仍在于美国经济走向。若美国经济快速衰退,即硬着陆情况发生,这将对原油需求带来很大冲击,届时美国也将开启快速的降息通道刺激经济,市场情绪也将转为悲观。避险情绪升温也将打压油价,预计油价的下跌和美国降息将同时发生。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似乎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更大。若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即美国经济放缓的速度较为缓慢,在通胀下滑趋势确定的情况下,预计美联储将进行缓慢的降息来对抗经济的走弱。缓慢降息情况下,市场将会交易经济修复预期,市场偏好相对乐观,此时经济放缓对于原油需求端的冲击相对较小。

      国内经济增长趋势渐稳,需求增速或有放缓

      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2023年国内迎来原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据EIA数据,2023年中国原油需求同比增加78万桶/日。2023年中国原油加工量和原油进口量均有攀升,在宏观政策连续稳定发力情况下,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实现近5%的增长。回归到原油需求,预计2024年国内炼厂开工也将回升至正常水平,原油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但在基数效应下,预计2024年中国原油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EIA预计2024年中国原油需求同比增加38万桶/日,约为2023年原油需求增量的一半。

      价格

      2024年仍将由宏观和需求形势主导

      展望2024年原油市场的关键变量,其一为OPEC+的产量政策,其二为宏观经济形势。考虑OPEC+对于托底油价具有较强的减产能动性,2024年供应体量预计存在一定调整弹性,原油供应或跟随需求节奏进行调整,潜在风险在于地缘冲突升级带来的供应中断。2024年海外发达经济体浅衰退的基准情况下,石油需求增速预计继续放缓,但考虑OPEC+产量政策调整的能动性,2024年石油供需结构难有大矛盾,全球油品的低库存结构短期难以打破,2024年油价预计维持高估值水平,Brent原油运行区间或于70-95美元/桶。

      在油价运行节奏方面,2024年油价仍将由宏观和需求形势主导,OPEC+产量调整或更显被动,尤其是在海外需求走弱背景下。市场提前交易美联储降息、美国经济保持一定韧性的情况下,OPEC+稳价的效果或更显著,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原油需求或进一步放缓,预计OPEC+的护盘措施也难抵需求走弱对油价的冲击。因此,上半年油价或呈现区间振荡并伴有重心下行,后期随着美联储降息为美国带来经济修复的喘息窗口,届时油价或随着原油需求的修复低位反弹。(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08

  • 分析人士:地缘风险仍是油价重要支撑

    22:25 作者:博易快讯

      上周内盘原油系涨跌互现,周一原油板块市场情绪转弱,SC原油盘中陷入多空拉锯,主力合约小幅收跌0.52%,报收550.2元。市场人士表示,当下原油市场影响因素错综复杂,近期的扰动因素仍然集中在地缘层面。

      齐盛期货能化分析师高健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近期原油盘面短线反弹,主要受到突发的消息影响,三个消息分别是“伊朗境内克尔曼公墓发生爆炸事件”“利比亚最大油田停产”“OPEC+关于稳定市场的声明”。不过,这些消息对原油盘面的影响都偏短线,很难构成持续性。从最近几天原油盘面的量价表现来看,趋势依然是承压下行状态,但日线级别目前总体是多空拉锯,方向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当下原油市场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红海问题扰动未止,美国军事干预加剧了中东地缘的紧张局势,利比亚内部抗议事件使得原油生产受到影响,利比亚最大油田Shrara油田关闭,供应中断量级达30万桶/日。”广发期货能化分析师王慧娟表示,近期OPEC+也重申对市场稳定的承诺,据代表们透露,OPEC+将在下个月初召开网络会议,恢复例行的石油市场监测,油价向下的试探也将受到OPEC+挺价的应对。

      事实上,海外宏观方面也存在不确定性。美国2023年12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录得增加21.6万人,超出市场预期,为2023年9月来新高,但PMI数据显示美国服务业放缓,美国2023年12月ISM非制造业PMI录得50.6,低于预期的52.6。王慧娟分析称,美国非制造业PMI数据与强劲劳动力市场数据有所背离,不利于降息预期的一致性,当下市场定价美联储3月开启降息,后期降息预期反复预计使得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摇摆。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大幅下调2月销往全球的原油贴水官价,轻质原油贴水出现“一刀切”的现象,下调幅度均为2美元/桶。高健表示,从贴水的绝对值来看,亚洲地区官价下滑最为明显,目前轻质原油贴水已经降至2021年11月以来新低。在当前原油期货价格降至减产以来低位的背景下,沙特大幅下调官价,一方面显现出当前全球原油需求的低迷,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价格战”的错觉。在去年11月沙特未再作出加深减产决定之后,其更进一步大幅下调官价,对此要引起重视,后期重点关注降价后沙特原油船货的变动情况。截至1月7日当周,沙特原油发货量有所回升,但绝对值仍然处于过去10年同期的低位水平,相对于俄罗斯及其他产油国而言,沙特“复产复销”的空间相当大。

      库存方面,据徽商期货能化分析师黄琛介绍,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上周减少550.3万桶,因炼厂加工量强劲,且企业寻求规避年末仓储税费而导致出口增长。但美国汽油库存增加1090万桶,馏分油库存增加1010万桶。美国原油上周产量减少10万桶至1320万桶/日。炼厂原油加工量增加12.1万桶/日,产能利用率较前一周上升0.2个百分点至93.5%。上周山东独立炼厂常减压产能利用率为60.17%,较前周上涨 2.17个百分点,同比下跌5.82个百分点。

      “虽然近期原油的供应端有支撑,但受到季节性需求淡季的影响,美国成品油库存大幅增加,原油需求端依旧较为疲软。”黄琛说,上周SC2402-Brent2403合约的价差从-6.08元/桶上升至-2.4元/桶附近,SC原油强度有所修复。裂解价差方面,汽油走弱3美元/桶,柴油持稳。汽油裂解价差下降,预示着市场对汽油需求不看好。

      展望后市,黄琛认为,利比亚抗议预计最少也将持续两周的时间,对市场短期有支撑。需求方面,美国成品油累库明显,市场对原油需求前景缺乏信心。整体来看,原油淡季需求较差已经被市场计价,而原油短期供应减少,短期或振荡偏强运行。

      高健提示,原油市场近期的扰动因素仍然集中在地缘层面,仍需留意局势升级的风险,原油月差短线走强,持续性有待验证。沙特2月原油官价大幅下调,对原油期现货市场的传导要引起关注,尤其是沙特船货情况,防范产油国之间“价格战”的演化。原油盘面短线多空拉锯,方向性有待进一步观察,趋势总体依然承压下行。美股短线势头转弱,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宏观层面的压力需要持续留意。

      在王慧娟看来,地缘事件降温前,地缘溢价对油价的支撑将延续,且降息预期主导下的风险资产价格得以修复,但降息预期反复或限制油价涨幅,且美国服务业放缓不利于石油消费,原油需求端仍然承压。近日,受第二场冬季风暴影响,美国大范围的降雪天气将影响市民出行,不利于美国燃料消费。供应利多、需求偏空和宏观情绪反复的背景下,油价预计仍将延续振荡格局,短期布油价格中枢或围绕73—82美元/桶波动,近期关注利比亚沙拉拉油田生产的恢复动态以及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03

  •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与大宗商品表现历史规律

    07:40 作者:博易快讯

      1  加息周期所处的背景

      1月3日消息;分析美国6次加息周期所处的背景,可以发现,加息的原因既包含供给压力导致高通胀、资产泡沫压缩,也有利率政策回归正常化的调节过程。将这几次加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0年以前,美联储3次加息的背景分别是1983—1984年的石油供给冲击下抑制高通胀;1987—1989年美联储引入泰勒规则,通胀与加息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确立;1994—1995年股市过热,美联储提前紧缩避免预期通胀。这几次加息基本都在1—2年内加息了200—300个基点,节奏较快,并且都在较高利率水平。尤其在1994年,美联储把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换为联邦基金利率。二是2000年后,1999—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美联储决定逐步回收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启加息;2004—2006年房地产泡沫的担忧使得美联储开始了长达2年的加息进程;2015—2018年则是美联储为调整此前长期过于宽松的几乎零利率量化宽松政策恢复正常区间,而进行的先慢后快的加息。

      从2022年3月至今的最新一轮加息与2015年的情况相似,2020年后的3年疫情期间,美联储同样选择了以量化宽松、低利率的方式提振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并在疫情后开启加息以抵制此前宽松流动性带来的后遗症——通胀高企。2022年6月,美国CPI同比达到了9.1%的近20年高点,与美联储的目标,保持2%左右的通胀率相去甚远。而此次加息的节奏也偏快,截至2023年6月,10次加息累计使得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增长500个基点,由0.25%飙升至5.25%。但到2023年12月,美联储连续3次暂停加息和点阵图显示2024年可能有3次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亦首次提到正在思考、讨论何时降息合适,降息已开始进入视野。

      2  大类资产的阶段表现

      综观美国历史上6次加息周期下大类资产的阶段表现,可以发现,美股、美债、石油、美元、大宗商品、黄金等资产对加息开启及结束的反应较明显,并且在收益上表现出一定的前瞻性。我们分别以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10年期美债、Brent原油、美元指数、CRB现货指数、COMEX黄金等指标的月度走势变化来代表以上大类资产,其在历史6次加息开始及终止前一个月的月度涨跌幅如表1所示。

      从短期表现来看,在加息开始前一个月,大宗商品类资产表现都较好,石油及CRB现货指数收益率排名居前,也反映经济过热时,商品价格上涨明显;表现较差的是黄金,其中3轮加息开始前一个月黄金都先行开始下跌。而在加息结束前一个月,表现较好的是提前交易加息结束的美股,特别是标普500指数代表的蓝筹股涨幅居前,而以创新科技股较为集中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则较为不稳定,在6轮加息的末尾涨跌互现。

      拉长整个加息周期来分析(表2),可以发现,大宗商品、美股整体上涨,而美债、美元指数整体下跌。与此前的月度短期表现对比,长周期内大宗商品及股市的表现受紧缩政策的压制影响不如短周期内市场预期紧缩的压制明显。总体上,加息在开始及结束前,预期货币政策转向的相关情绪对资产短期表现的影响占主导因素,但完整周期的走势实际上仍然趋于上行。

      自2023年11月美联储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到2023年12月,当前大类资产的涨跌幅情况如图1所示,标普500指数与纳斯达克100指数对应的美股表现最好,大宗商品及原油价格也有所回升,而A股市场仍处在振荡区间。从2022年3月加息至今的累计情况(图2)来看,本轮大宗商品下跌明显,美元指数与美股均上涨。

      3  加息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美联储长久以来把通货膨胀指标与议息决策紧密联合在一起,因此观察历史加息及降息周期的CPI、PPI的走势变化也可以较好地帮助判断本轮加息的相对进程,并且预估在这次加息后,美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抑或将在之后陷入一段时间的衰落。基于CPI和PPI的同比和环比走势来看(图3),加息期间CPI及PPI同比增速先升后降,在最后一次加息后的半年内仍有下跌惯性,环比拐点先于同比出现。再来看加息前后的GDP同比增速(图4),加息并不一定会使得美国经济陷入衰落。

      具体而言,在1982至今的6个加息周期中,GDP不变价同比增速在加息结束时大部分情况下甚至高于开始时的增速,仅2004—2006年,经济增长速度总体在逐步放缓,至周期结束时,GDP同比由4.23%降至2.98%,而这一轮加息的幅度之大也是仅次于当前加息节奏的2年间,联邦基金利率由1.0%增至5.25%,累计上涨425基点。相对应,这一轮周期内的通胀韧性极强,2年内CPI及核心CPI同比分别保持在3%、2%以上,其间没有明显降温趋势。

      相较而言,2022年年底至今的11次加息效果其实是非常显著的。2022年3月开始加息,5月两个CPI的同比增速就开始下降,至2023年6月分别降至3%、4.8%,在历次加息周期中,CPI同比达峰值开始下降仅用时4个月,为历史最短,平均降幅每月0.51%也是历史最高。

      虽然下半年油价起伏不定使得美国CPI在三季度有所反弹,但剔除能源与食品后的核心CPI仍在持续回落,截至2023年11月降至同比4%。根据历史数据,在加息结束后的半年内,价格指数惯性继续下探,GDP增速在加息结束后1—2个季度也将下行。目前美联储在核心CPI同比回落至3%—4%之间时终止加息进程,也可避免造成之后的经济衰退。而2023年三季度美国GDP不变价同比增速3%,软着陆可能性较大(表3)。

      4  加息尾声的市场表现

      2023年6月美联储宣布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后,仅在2023年7月温和加息25基点,其后至2023年12月的3次议息会议均保持利率不变,美元指数振荡回落至100附近企稳。相对应地,贵金属在2023年12月表现出上行趋势,同样反映了对加息终点以及2024年降息的预期。

      然而,加息结束对美股市场而言并不一定是利好信息——在紧缩政策的末尾,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可能是最大的,从历史的GDP增速数据可以看出,加息结束后经济增长还会继续放缓1到2个季度。在这个过渡期内,高利率环境下的需求抑制可能更加明显地冲击企业盈利,并且加息期间累积涨幅造成的估值高位极有可能向下回调,使得美国股票市场趋于弱势。

      另外,在加息结束后美国经济如能实现软着陆,将有助于支撑外需和我国出口。根据美国劳工部的失业率和劳动力市场数据,加息尾声的美国经济现在还未有衰退迹象,但信贷方面,消费贷款在高利率环境下已经持续缩减,CPI、PPI等增速大概率继续降温,若企业投资等也随之下降,则可能使得经济增速在下半年超预期回落。而黄金、石油等与美元强弱关联较大的资产在加息尾声到降息开启前或将自阶段性低点先后开启反弹,配置价值更高。(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02

  • 2024年油价中枢有望抬升

    09:25 作者:博易快讯

         行情回顾

      2023年国际油价振荡运行,3月中旬创年内低点,9月末刷新年内新高,全年行情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初至3月初,市场多空交织,油价振荡运行为主,上海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上涨0.62%。

      年初美元指数偏强叠加IMF等机构对2023年经济的悲观预期,导致新年前两个交易日油价大幅回落,累计跌幅近10美元。此后数据显示美国通胀压力继续回落,油价低位反弹,Brent主力合约一度逼近90美元/桶关口。2月初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降息幅度放缓,但暗示3月以及5月可能再度加息,带动美股以及油价下行,油价小幅回落。

      第二阶段:3月初至3月下旬,欧盟金融业连续出现风险事件,恐慌情绪下油价连续下跌,上海原油期货合约下跌15.6%。

      3月初,美联储持续发表偏鹰言论,市场对3月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骤升,叠加部分大型贸易商称美国表态支持贸易商继续运输俄油,市场担忧俄油供应大幅增长,国际油价承压下行。中旬起,欧美银行业接连出现风险事件,市场避险情绪骤升,欧美银行股大幅下跌,且欧洲央行顶住压力继续加息50个基点,油价同步下行,WTI主力合约盘中跌破65美元/桶,创2021年11月以来新低。

      第三阶段: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金融风险化解,叠加OPEC+超预期减产,油价重拾上行动力,上海原油期货区间涨幅24.8%。

      欧美金融业陆续出台救市措施,金融风险逐步化解,且美联储加息幅度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后期加息空间较为有限,宏观利空部分消除,原油市场重回基本面交易。4月初,国际油价在OPEC+超预期减产的支撑下大幅反弹,Brent和WTI主力合约分别站上85美元/桶和80美元/桶关口

      第四阶段:4月上旬至5月初,在宏观压力下油价回落,上海原油期货区间跌幅17.3%。

      OPEC+减产导致油价大幅上涨后,美联储5月将继续加息的利空持续压制油价。此后,美联储多位官员陆续发表鹰派言论,市场对5月后美联储继续加息的担忧有所回升,油价继续向下调整。5月初,美国部分区域性银行再度出现金融风险,市场避险情绪骤升,国际油价再度下行。

      第五阶段:5月初至9月末,需求旺季市场持续去库存,油价振荡上行,Brent主力合约涨31.3%,SC上海原油期货相对走强,区间涨幅41.14%。

      此后需求逐步进入旺季,叠加沙特和俄罗斯联合宣布将进一步收紧供应,对油市形成支撑,三大机构也对原油需求进行小幅上调,共同推升油价。9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宣布将超额减产延长至2023年年底,超出市场预期,油价持续上行。

      第六阶段:10月初以来,中东局势逐步缓和,市场担忧原油需求下滑,油价高位回落。Brent下跌13.1%,上海原油期货下跌16.3%。

      10月初,巴以爆发军事冲突,市场担忧对中东原油供应造成影响,油价一度冲高,但在多国的共同努力下,中东局势逐步降温,油价随即回落。叠加市场进入需求淡季,炼油利润和炼厂开工率同步下滑,油价持续回落。

      截至2023年11月20日收盘,Brent主力合约报收82.05元/桶,较年初下跌0.5%,均价82.5美元/桶,同比跌15.8%;WTI报收77.59美元/桶,较年初上涨0.49%,均价78.1美元/桶,同比跌15.9%;上海原油期货报收586.7元/桶,涨3.46%,均价583.9元/桶,同比跌5.1%。

      沙特继续支撑减产

      2023年11月30日晚间,OPEC+线上举行第36届部长级会议。当时油价低位运行,市场寄希望于OPEC+出台强力措施以支撑油价,但从会后油价的表现来看,OPEC+决议并未达到市场预期,国际油价高位跳水,WTI和Brent主力单日收跌2.89%和3.05%。

      具体来看,巴西将从2024年1月起加入OPEC+,但在本次会议上并未作出任何减产承诺;对安哥拉、刚果和尼日利亚三国在2023年6月部长级会议上达成的2024年产量配额进行小幅修正。其中,安哥拉的配额由128万桶/日下调至111万桶/日,刚果由27.6万桶/日上调至27.7万桶/日,尼日利亚由138万桶/日上调至150万桶/日。下一次OPEC+部长级会议将于2024年6月1日召开。

      此外,部分成员国还宣布将在2024年1月至3月底进行自愿减产。减产的基准已在2023年6月确定,且需要先计算2023年4月部分国家宣布的自愿减产。具体减产幅度来看,沙特减产100万桶/日,伊拉克22.3万桶/日,阿联酋16.3万桶/日,科威特13.5万桶/日,哈萨克斯坦8.2万桶/日,阿尔及利亚5.1万桶/日,阿曼4.2万桶/日,合计169.6万桶/日。4月起,上述减产幅度可根据市场情况有所调整。

      俄罗斯将在2023年5—6月出口量的基础上削减50万桶/日的油品出口,其中原油30万桶/日,成品油20万桶/日,同样从2024年1月起,持续3个月。

      关于三个成员国配额的调整,OPEC+在2023年6月对此曾发出过预告。OPEC+表示,2024年6月的部长级会议上,会参考三个独立机构(IHS、Wood Mac和Rystad)对各成员国的产能评估情况,来确定2025年的产量配额。安哥拉、刚果和尼日利亚2024年的配额将在本次会议上由上述三家机构对2024年原油产量预测的均值来确定。近期尼日利亚产量已经突破138万桶/日,且前期也有市场消息称部分非洲国家对OEPC+的配额表示不满,本次对其配额上调也符合市场预期。

      从减产力度来看,OPEC+内部分歧仍存。安哥拉2024年的产量配额在111万桶/日,但会后安哥拉部长表示拒绝,并表示将维持产量在118万桶/日。此外,本次会议中达成的绝大部分减产均是出于自愿的产量削减,OPEC+未能将这部分减量固定在减产协议中。根据我们的统计,若各国严格按照承诺进行减产,2024年一季度OPEC+(除去3个豁免国)原油产量将在3706万桶/日,较2023年10月减少82万桶/日。其中主要的减量来自伊拉克(33.2万桶/日)、俄罗斯(20.2万桶/日)和哈萨克斯坦(16.2万桶/日),而这部分国家恰恰是减产执行情况较差的国家,实际减量可能打折。

      OPEC+内部凝聚力减弱,市场开始怀疑其减产效率,后期主要依靠沙特减产支撑。沙特对油价诉求强烈,2020年价格战以来,沙特不惜多次主动超额减产以托底油价。从IMF的统计来看,2024年沙特财政盈亏平衡。油价从85.8美元降至79.7美元,虽然有所回落,但仍保持相对高位,沙特后期的减产执行情况基本能够得到保障。此前有消息报道称美国、沙特、以色列间正进行谈判,沙特或将承认以色列,以换取美国对沙特的武器销售、安全保障以及民用核计划的技术协助。此外,若油价持续高位运行,沙特将在2024年开始提高原油产量。一旦上述协议达成,可能逆转沙特长期以来持续减产支撑油价的供应端核心逻辑。目前来看,巴以冲突同样有长期化的倾向,沙特和以色列的谈判以及增产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OPEC+成员国控制产量的同时,伊朗和委内瑞拉两个豁免国仍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OPEC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伊朗原油产量311.5万桶/日,已经连续9个月产量环比回升,总产量创2018年10月以来新高。伊朗原油出口也从2022年年初的12.9万桶/日增长至2023年9月的166万桶/日。伊朗出口和产量的持续回升,表明在高油价压力下美国可能通过默许的方式对待伊朗石油出口,从而抑制油价上行。但美国并未在官方层面解除对伊朗的制裁,美国众议院在2023年11月初通过了一项法案旨在促进对伊朗石油贸易的实体实施惩罚,耶伦也强调美国并未放松对伊朗石油销售制裁。2023年10月,伊朗原油出口量降至85万桶/日,环比下降近50%。伊核谈判历经两年多仍未形成实质性协议,预计谈判可能长期化,伊朗的石油出口也将成为美国制衡OPEC的重要工具。

      2023年10月19日,美国取消了对委内瑞拉石油和天然气部门的制裁,有效期为6个月。考虑到委内瑞拉上游基础设施长期投资不足,产能由美国2019年上一轮制裁前的250万桶/日下滑至目前的80万桶/日。普氏也预计委内瑞拉在未来6—12月的时间内能够动用的最大原油产能在85万桶/日左右。OPEC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委内瑞拉原油产量略有回升,2023年前10个月委内瑞拉原油产量均值73万桶/日,较2022年增长5万桶/日。目前委内瑞拉产量也基本达到产能上限,制裁松绑对总供应短期支撑有限。制裁放松的短期影响主要在于贸易流向的转变,委内瑞拉可能继续加大对美国的出口。彭博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委内瑞拉对美国的原油出口已经从零增长至当年10月的13万桶/日。2019年美国对委内瑞拉制裁开始前,委内瑞拉对美出口高达60万桶/日。在总供应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委内瑞拉对我国出口或将持续减少。2023年以来,委内瑞拉对我国的出口从34.8万桶/日降至10月的25.8万桶/日。在俄罗斯石油出口受到制裁后,重质原油成为市场紧俏资源,未来将有更多买方与我国竞争委内瑞拉重油,可能抬升部分地方炼厂的原料成本。

      2023年美国原油增长明显,EIA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1320万桶/日,年内累计增产100万桶/日。2022年同期美国原油产量的增速仅为30万桶/日。2023年美国原油增产一定程度上受到EIA调整统计口径的影响。根据EIA近期的披露,其在2023年7月起的PSM报告中将NGL和unfinished oils调整进入了原油供应口径。8月时EIA也在周报中一次性对美国原油产量上调了40万桶/日,并在此后的周报中多次进行上调,以接近STEO报告中的原油产量预测值。从多口径原油产量图中可以明显看到,EIA周报口径的原油产量在8月后开始加速增长,截至11月上旬已经和月报中保持一致。

      根据达拉斯联储的调研,第11联邦储备区(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纳州北部和新墨西哥州南部)在2023年前三个季度上游勘探开发以及油服行业的能源活动指数逐季回落。2023年前三个季度能源行业活动增速环比持续下行。资本开支指数在2022年二季度达到高峰后连续四个季度回落。在资本开支下滑的影响下,原油以及天然气生产指数同步回落。与此同时,员工的工资指数自2020年二季度降至低点后,已经持续七个季度保持高速增长。通胀抬升了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同样对产量形成负面影响。截至2023年一季度,页岩油平均运营成本较2022年同期增长近10%,新井的盈亏平衡油价较2022年一季度调研时上涨了11%。

      从2023年三季度开始,美国上游企业的资本开支指数再度回升,且工资与福利指数也环比下滑。对钻探开采类企业的调研也显示,其对2024年资本支出的预期也在明显回升。考虑到资本开支对原油产量的影响周期,预计2024年前期美国原油产量增长相对平稳,后期增速可能上行。EIA预计2024年美国原油产量均值1315万桶/日,同比增长25万桶/日,其中四季度产量增速加快。

      2023年俄罗斯原油出口基本保持稳定,欧美制裁没有起到明显作用,俄罗斯对沙特承诺的出口削减也没有很好落实。俄乌战争存在长期化的趋势,且俄罗斯的油品出口已经建立起对应渠道,预计在地缘局势不进一步发酵的情况下,未来俄罗斯供应仍将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关注后期OPEC+是否强化对俄罗斯的供应管理。截至2023年10月,俄罗斯油品总出口维持在750万桶/日左右的水平。2023年2月欧盟对俄罗斯的成品油制裁落地后,俄罗斯的油品出口格局在年内基本没有发生太大变化。750万桶/日的总出口中,对欧盟的出口约60万桶/日,主要是通过德鲁日巴管道对部分欧盟内陆国家的供应。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近200万桶/日,主要被中国(+50万桶/日)、印度(+70万桶/日)和非洲(+20万桶/日)所接收。分类出口来看,10月原油出口500万桶/日,成品油出口250万桶/日,同比持平。俄罗斯此前和沙特共同宣布联合削减供应,其中沙特额外减产100万桶/日,俄罗斯则承担了削减30万桶/日原油出口的任务。从船运数据来看,俄罗斯并未落实其承诺。

      需求增速放缓

      宏观方面,在美联储持续调控下,美国通胀压力已明显回落,截至2023年10月美国CPI同比增速回落至3.2%,同比下降4.5%,9月核心PCE增长3.68%,增速为2021年5月以来最低。伴随美国通胀压力持续回落,2023年美联储加息的节奏大幅放缓。2023年11月,美联储如期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25%—5.5%区间,为连续第二次暂停加息,年内累计加息100个基点。虽然美联储对未来政策的表态仍偏谨慎,但市场已经高度预期2024年美联储即将降息。根据CME美联储观察的数据,截至2023年11月27日,市场预期到2024年5月会议召开时,美联储将有超过50%的概率进行降息。具体来看,市场预计美联储将目标利率下降50个基点的概率为12.3%,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47.3%,而继续维持利率不变以及加息的概率合计为40.3%。后期来看,宏观压力将有所缓和。

      油品需求方面,IEA预计2024年全球油品需求同比增长92.8万桶/日,增速0.9%,较2023年下降了1.5%。分油品来看,预计同比需求增长最大的是石脑油,主要受到我国化工需求的推动,石脑油需求同比增速预计可达5.8%,需求量再度超越航煤。出行和工业需求已经基本恢复,也暂时没有新的增长点。预计2024年汽油需求同比增长0.1%,柴油需求同比增长0.4%。

      分地区来看,IEA预计2024年全球油品消费增量主要集中在亚太,预计增速2.5%,增量95.7万桶/日。其中我国的增长主要由化工对石脑油和LPG需求的带动。二者需求合计增长44.1万桶/日,占到我国油品需求增量的近70%。2024年,受到航煤需求复苏基本完成以及燃料需求回落的影响,IEA预计OECD地区的油品需求将同比减少34万桶/日。

      EIA、OPEC、IEA分别预计全球2024年需求同比增速将达到140万桶/日、225万桶/日以及92.5万桶/日,增速较2023年放缓。预计我国仍将是全球2024年原油需求的主要增长点。我国的需求增速分别为40万桶/日、60万桶/日以及70万桶/日。

      国内方面,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前10个月,我国进口原油4.73亿吨,同比增长14.2%。考虑到我国成品油出口配额余量较为有限,预计四季度原油进口量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从进口来源来看,俄罗斯已经超越沙特成为我国原油最大进口来源国。2023年前10个月平均进口量206.4万桶/日,占比18.7%,沙特占比降至15.5%。后期在加拿大Trans Mountain管道拓展项目完工后,运输能力将从30万桶/日增加至89万桶/日,更多加拿大油砂可以直接通过加拿大西海岸出口,不必绕行美湾,或将对我国以及亚太地区的炼厂的重油资源形成补充。出口端,2023年除了二季度外的大部分时间我国成品油均存在一定出口利润。2023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配额共下发3批合计3999万吨,同比增长7.36%。

      由于炼油利润高企以及全球需求复苏,全球对炼厂的投资自2020年后持续回升。IEA预计2022年全球对炼厂的投资(不包括维护支出)将达到400亿美元,主要由中东、中国、印度和北美推动,如科威特Al-Zour炼厂以及我国的盛虹已在2023年上线。2023年对炼厂的投资也将维持在400亿美元左右。全球范围来看,彭博预计2024年全球将净增炼油产能100万桶/日左右,略低于2023年的120万桶/日。

      平衡表方面,若所有成员国均严格执行自愿减产,则2024年一季度去库幅度有望超过70万桶/日,但可能性不大。考虑到伊朗等国的增产以及部分国家难以完成减产承诺,预计2024年一季度大概率将是供应小幅过剩的状态。二季度在超额减产立即中止的情况下,可能有150万桶/日以上的过剩,关注一季度后各国减产的调整情况。我们的基准预期是沙特将10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延长至二季度末,其他成员国4月起逐步回收减产量,二季度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后期需要关注2024年6月的OPEC+部长级会议。

      展望及操作建议

      供应端,OPEC+内部分歧仍存,2023年11月底会议中达成的绝大部分减产均为出于自愿的产量削减,OPEC+未能将这部分减量固定在减产协议中实际减量可能大打折扣,后期主要依靠沙特减产支撑。此外,伊朗和委内瑞拉供应持续回升,仍有增产潜力。2023年三季度开始,美国上游企业的资本开支指数再度反弹,且工资与福利指数环比下滑。对钻探开采类企业的调研也显示,其对2024年资本支出的预期也在明显回升。考虑到资本开支对原油产量的影响周期,预计2024年前期美国原油产量增长相对平稳,后期增速可能上行。俄罗斯原油出口基本保持稳定,欧美制裁对俄没有起到明显作用。俄乌战争存在长期化的趋势,且俄罗斯的油品出口已经建立起对应渠道,预计在地缘局势不进一步发酵的情况下,未来俄罗斯供应仍将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但俄罗斯对沙特承诺的出口削减没有很好落实,关注后期OPEC+是否强化对俄罗斯的供应管理。

      需求端,宏观方面,在美联储持续调控下,美国通胀压力已明显回落,虽然美联储对未来政策的表态仍偏谨慎,但市场已经高度预期2024年美联储即将降息,宏观压力将有所缓和。油品需求方面,预计2024年全球油品需求增速放缓。预计同比需求增长最大的是石脑油,主要受到我国化工需求的推动。分地区来看,预计2024年全球油品消费增量主要集中在亚太。炼油端,由于炼油利润高企以及全球需求复苏,全球对炼厂的投资自2020年后持续回升,预计2023年对全球炼厂的投资也将维持2022年的高位。预计2024年全球将净增炼油产能100万桶/日左右,略低于2023年的120万桶/日。从平衡表来看,若所有成员国均严格执行自愿减产,则2024年一季度去库幅度有望超过70万桶/日,但可能性不大。考虑到伊朗等国的增产以及部分国家难以完成减产承诺,预计一季度大概率将是供应小幅过剩的状态。二季度在超额减产立即中止的情况下可能有150万桶/日以上的过剩,关注一季度后各国减产的调整情况。我们的基准预期是沙特将10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延长至二季度末,其他成员国4月起逐步回收减产量,二季度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后期需要关注2024年6月的OPEC+部长级会议。

      2024年宏观环境有望好转,但油市基本面相对平淡,OPEC+减产协议约束力的下降对多头信心是一次重大打击。预计2024年一季度油价偏弱运行,二季度起,在美国宏观政策转向、沙特延续减产以及需求逐步回升的支撑下,油价中枢有望小幅抬升,但仍需关注减产执行情况。6月的OPEC+部长级会议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下半年的油价中枢,我们预计沙特仍将托底油价,下半年中枢或进一步上行。操作上关注Brent1-6反套、二季度后逢低配置Brent多头。(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2月18

  • PXN处于年内低位,机会来了?

    08:20 作者:博易快讯

      10月以来,PXN呈现振荡走弱的趋势。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PXN从10月初410美元/吨降至330美元/吨附近水平,目前处于年内低位。

      “相比9月中旬最高450美元/吨,PXN已下滑了80美元/吨。”国投安信期货化工首席分析师庞春艳表示,其间美国汽油规格的季节性切换是芳烃需求转弱的重要原因,导致后期的供应增长,价格承压。另外,原油价格持续走弱,对芳烃系的影响更为直接,石脑油在此过程中维持平稳,PXN走弱。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PXN是PX和CFR日本石脑油的价差。从历史上看,PXN被看作PX行业生产利润的参考。

      但近两年重石脑油的调油价值凸显后,重石脑油和CFR日本石脑油的价差也出现较大波动。

      在庞春艳看来,再以PXN来衡量PX的生产利润已经明显失真,目前的PXN的意义更多体现的是轻重石脑油或者芳烃和烯烃的强弱关系。

      “PX和Brent原油的价差10月下旬以来持续回升,PX跟随油价下跌,但跌幅相对落后。”庞春艳说。

      “四季度,调油的扰动结束,整体供应回归后,PX持续累库下,流动性问题缓解,导致PXN持续下跌。”南华期货能化分析师戴一帆认为,后续PXN的走势,取决于累库幅度,即芳烃装置是否会有意外检修。在他看来,整体聚酯端的需求已经达到了顶峰,明年1月、2月或许会逐步走弱。“如果供应端没有意外,累库幅度将会增大,利润或许会进一步压缩。”他称。

      “PX效益的回落背后仍然是供需矛盾的转换。”CCF高级分析师郝尚坤表示,PX从二三季度以来的供应偏紧转为四季度供应过剩的格局。货源的充裕,下游工厂的采购积极性减弱共同作用下,PX价差明显回落。

      据国泰君安期货高级分析师贺晓勤介绍,当前从韩国出口到国内的PX量明显回升,中金石化140万吨PX装置取消了12月份的检修,国内PX市场面临供应的过剩的压力。另外,PTA当前是汽油消费淡季,芳烃调油需求明显下降,MX价格已经长期处于下行趋势,PX-MX价差持续扩大,最高接近15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使得存量的短流程装置开工积极性提升,PX供应逐步趋于宽松。

      “当前这个时间节点,芳烃市场基本面仍处于弱现实强预期的格局。”广发期货能化首席分析师张晓珍表示,从PX来看,近期亚洲及国内PX负荷回升至年内高位,但随着下游多套PTA装置重启,PTA负荷大幅提升,PX供需边际好转,12月PX累库压力不大。且市场对明年PX供需预期偏乐观,以及近期国内宏观氛围好转,PX价格受到支撑。“但因PX自10月以来持续累库且现货供应偏宽松,以及终端需求逐步转弱,PX反弹驱动一般。”她称。

      从投产计划规模来看,聚酯投产计划增速高达13%,远高于PTA和PX5%—6%的产能增速,但在低利润的格局下,能否落地,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下来看,PX的开工率已经处于相对高位,未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大。”郝尚坤表示,预计明年二季度,调油叠加检修等对PX开工率仍然有所抑制。

      未来芳烃市场,弱现实强预期是否仍会持续?张晓珍认为,就PX来看,下游PTA后期的实际供应将是关键因素。

      从PX供应来看,目前亚洲及国内PX负荷已回升至年内高位,且处于历年偏高水平,PX供应维持高位。从需求来看,12月因聚酯及终端需求好于预期,季节性转弱时间点后移,对上游原料支撑较强。

      “12月尽管PTA负荷回升明显,且仍有一定的加工费水平,对PX的需求有所提升,PX供需逐步好转;但1月随着终端需求转弱,聚酯负荷有下降预期,PTA累库压力下加工费将逐步压缩,低加工费下如果PTA装置检修增加,将拖累PX的需求,从而使PX弱现实时间延长。”张晓珍表示。

      从PX后期走势来看,一方面,关注油价走势,市场对OPEC+减产预期下降,海外成品油需求和裂差维持弱势,原油供需面偏弱,油价仍承压,但美国补充SPR预期下,油价下方支撑偏强,短期布油或在70—80美元/桶区间振荡;另一方面,关注终端需求转弱时间点及PTA装置检修情况。“如果终端需求转弱时间点继续后移或终端需求下降幅度不及预期,对上游PTA及PX需求支撑较强,叠加明年对调油需求的预期(关注美国汽油裂差走势),预计PX价格重心或偏强。”张晓珍称。

      “PX短期下方空间有限,基于估值的角度来看,成本端油价和PXN的估值均处于低位。”贺晓勤表示,2024年上半年PX供需格局仍偏紧,尽管最近供应端有增量,但考虑到未来PTA投产规模较大,PX供应存在缺口,叠加低价之下补库需求的启动,预计PX仍有一定的反弹空间。
    (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