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关键词 [波动率] 的搜索结果:

12月28

  • 美银证券:2024年的九大“黑天鹅”

    17:00 作者:博易快讯

     

      展望2024年,美银证券分析师本杰明认为市场仍面临九大下行风险,包括通胀卷土重来、对经济过度乐观的预期、高利率冲击的滞后性、垃圾债券到期潮、美国经济衰退、科技股泡沫破裂、地缘冲突、主权债风险和零日期权爆仓等。

      风险1:美联储结束紧缩的时间过早,通胀卷土重来美联储此前曾在2020年和2021年犯下了严重的判断失误,在新冠疫情演变成全球大流行后,启用了零利率和无限量宽,结果持续的宽松政策导致美国经济过热,后来启动加息之际为时已晚,到2022年,美国CPI通胀已到了8%~9%,联邦基金利率却还在2.25%~2.50%,美联储严重落后于市场曲线。

      而现在,状况可能类似,美联储转向宽松的时机可能又错了。

      美银分析师写道:

      “随着市场越来越强烈地认为美联储已经完成加息,尤其是在10月CPI报告发布后,一个明显的风险将是通胀意外重新加速或难以降温,最终导致美联储再次加息。”

      金融博客ZeroHedge指出,美国金融条件处于2022年5月以来最宽松的状况下,宽松的金融条件可能会引发通胀再次上升,迫使美联储再次转鹰,对美股而言无异于抛下一颗核弹。

      风险2:过度乐观,相信经济能恢复到疫情前

      经过8周强劲的反弹,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念已经越来越乐观,美银指出,股市反弹意味着市场定价美联储已经悄然地结束了加息,美国正回到疫情前那样稳定的低通胀环境。

      分析师强调,尽管经济数据和利率显示的是后疫情时代的景观,但其他市场(例如外汇、部分股票和信贷市场)却在定价美国已经回到了疫情前的日子。

      分析师认为,这种想法可能过于乐观。过于乐观的预期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风险3:高利率冲击的滞后性

      另外一大风险是,市场高估了美联储宽松的进度,高利率的影响比预期更久。

      美银称,该行从2005年开始的研究表明,权益资产的波动性滞后于短期利率大约2年时间。分析师指出,自从近20年前首次发现二者的联系以来,权益资产波动性与利率的滞后关系从未失效过,到今天依然成立。

      换句话说,美联储加息对股市的影响,还没有真正开始发酵。美联储在2022年启动加息,且预计在2024年开始降息,那么波动性将在2024年上升,直到2026年才会见顶。

      风险4:高利率波及垃圾债券市场

      美银指出,到2026年,全球有超过6000亿美元的高收益债券到期,占全球市场的近1/3。

      受加息影响,这些即将到期的垃圾债券不得不支付更高的票息,高收益债券的收益率目前约为9%,是两年前的两倍多。与此同时,大量债务将在未来几年到期。

      根据S&P Global Ratings统计,2021年垃圾债发行规模达1.2万亿美元,2023年却仅约2000亿美元到期,但到2026、27年,大量垃圾债会集中到期。利息支出的增加可能会产生溢出效应,导致企业资本支出减少,同时垃圾债批量到期的洪峰,可能也会引发企业的违约潮。

      风险5:美国陷入经济衰退

      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国经济能否避免衰退,一直是今年以来市场的未解之谜。

      但随着美国经济数据表现持续强劲,软着陆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高,市场渐渐已经把衰退叙事抛在脑后。

      美银警告称:

      就像那个喊狼来了的男孩一样,当投资者不再相信衰退时,衰退就来了。

      分析师表示,回顾过去100年的市场表现,衰退一旦发生,都会给市场带来毁灭性打击,而且很难提前预见:如下图所示,在与经济衰退相关的抛售中,81%的亏损发生在实际的经济衰退期间。

      风险6:科技股泡沫破裂

      2023年,在AI热潮的推动下,领涨美股的七大科技股谱写了辉煌的一年。

      苹果、亚马逊、Alphabet、Meta、微软、英伟达和特斯拉今年目前为止的平均涨幅为112%,创造了5.2万亿美元的新市值。

      大盘的集中度正处于历史高位,目前,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最大的100只股票的权重集中度接近30年高点。

      美银分析师写道:

      人工智能无疑将对经济生产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可以说,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明也是如此。历史表明,最初的狂欢反应往往是被误导的,泡沫将随着萧条和最后赢家的诞生而消退。70年代的漂亮50泡沫教会了我们估值的重要性——七巨头已经太贵了。

      美银认为,七巨头的泡沫破裂,可能引发大盘的崩溃,该行认为,买入标普看跌期权可以冲科技股下行的风险。

      风险7:地缘政治危机

      在美银于11月发布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中,多数机构将地缘政治危机列为明年市场最大的下行风险。

      眼下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已经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显著负面影响,而最近因巴以冲突延生的红海航线受阻,更有可能推动全球通胀回升。

      美银指出:

      除了不确定性影响投资者信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可能会减缓或扭转2023年下行的通胀。并再次束缚央行行长的手脚。

      风险8:主权债危机再度浮现

      11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宣布,由于美国利率持续上升以及美国国会政治极化加剧,该机构决定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主权信用风险再次浮现。

      显而易见,以高赤字撑起的发展路径注定难以持续。美银指出,健康的财政路径是指一个国家的债务/GDP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平或下降,但包括美国、意大利在内的一些经济体正处于不可持续的财政轨道上,尤其是考虑到持续的高利率。

      主权信用风险如果再度爆发,也会对股市产生不利影响,推高波动性。

      风险9:零日期权引发波动性末日

      零日期权(0DTE)即距离行权日不到24小时的期权产品,它给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对冲短期风险和超短线押注的方式,可以让散户以少量资金进行大额投注,是一种被称为“压路机前捡硬币”的高风险投资工具。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指出,零日期权交易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并且最近已占所有标普500指数期权交易量的一半。

      关于零日期权的危险性,市场一直争议不断。美银指出,仅仅是人们的恐惧就可能酿成更大的风险。据推测,有投资者正在做空零日期权,类似2018年2月引发市场大跌的“波动性末日”(Volmageddon)可能会重演。

      2018年2月,一个追踪波动率的基金因为市场下跌至接近赎回线而遭到抛售。这场危机导致道琼斯(37656.5195, 111.19, 0.30%)工业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大跌,被市场称为“波动性末日”(Volmageddon)不过,分析师认为,实际上,标普500的零日期权规模保持着良好平衡。

      对ETF头寸的全面分析表明,尽管交易量巨大,但标普零日期权交易一直保持良好平衡——没有被卖家或买家淹没。

      尽管如此,我们看到的一个潜在风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投资者开始大规模采用单边零日期权策略,或将零日期权“武器化”以追逐大幅度上涨/下跌,以至于出现了重大的仓位失衡。

      尤其是后者,零日期权变化无常的流动性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爆仓,并且影响那些提供此类产品的做市商。(华尔街见闻)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具备较高配置性价比

    08:10 作者:博易快讯

      [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上证5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自2021年2月见顶以来,截至2023年12月已经调整了34个月,估值水平在此过程中持续下降,估值性价比优势明显;中证500指数与中证1000指数估值水平同样处于历史低位,但交易中主要符合波动逻辑。截至2023年12月15日,上证50指数PE为8.92,沪深300指数PE为10.56,中证500指数PE为21.95,中证1000指数PE为35.58,分别处于历史13.11分位水平、历史10.96分位水平、历史18.20分位水平以及历史28.85分位水平。此外,从近5年各指数风险溢价上看,上证50与沪深300分别处于96%与99%分位水平,风险溢价率分别为8.58%与6.83%。当前上证5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风险溢价与2022年11月的低点相当,无论是绝对估值水平还是相对估值水平,都具备明显优势;中证500指数与中证1000指数风险溢价分别处于历史70%和77%分位水平,同样处于历史低位。整体而言,各指数估值水平均处于历史低位,上方存在较大空间,且沪深300指数与上证50指数在估值修复方面表现预计更优。

      从股指期货对应指标股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速可以看出,上证50股指期货(IH)、沪深300股指期货(IF)、中证500股指期货(IC)以及中证1000股指期货(IM)对应指标股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速出现分化。一季度分别为1.87%、4.83%、2.80%与3.76%,均为年内最高值,其中,IH与IF标的大盘蓝筹指数营收增速较2022年持续回落,而IC与IM标的中小市值指数营收增速较2022年四季度有所修复;二、三季度,IH和IF与IM标的指数营收增速分化,其中,IH标的指数营收增速转负,IF标的指数营收增速连续10个季度下降,IC标的指数营收增速相对平稳,但仍以下降为主,IM标的指数营收增速在二季度大幅回落后三季度开始回升,边际表现最好。

      从股指期货对应指标股上市公司的净盈利增速可以看出,IH、IF标的指数净盈利增速一季度达到年内最高值,IC和IM标的指数净盈利增速有所修复;二季度,IH、IF标的指数净盈利增速转为负数,IC和IM标的指数净利润增速也加快回落;三季度,IH、IF标的指数净盈利增速部分修复,其中IF净利润增速转正,IC和IM标的指数净利润增速大幅边际改善。整体而言,各指数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净利润增速,均较2022年出现下滑,业绩驱动仍需修复,但三季度已经有业绩驱动拐点出现的迹象。

      [国内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经济运行的领先指标,对于市场具备一定的指引作用。中采PMI在2023年二季度后始终在荣枯线附近波动,一方面反映了国内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尤其是在欧美持续加息的背景下,海外需求不足,对国内出口的负面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国内经济修复仍在反复,处于筑底阶段,11月的13个分项指标中,仅生产、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供货商配送时间与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在50之上,其他9项均在50以下。综合观察,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表现亮眼,反映弱现实与强预期的格局仍在持续。

      财新中国PMI主要代表中小企业、轻资产、出口型企业,与中采PMI有所分化,整体表现较强。从大中小型企业的维度来看,大型企业仅4月出现小幅波动,回到荣枯线之下,其余时间均在荣枯线之上,经营较为稳健;中型企业、小型企业波动较大,且自4月之后连续8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下,其中,小型企业PMI数值较低,整体在经营稳健性方面不如大型企业与中型企业。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2022年以来合计11次加息共525个基点后,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美国制造业PMI连续13个月低于荣枯线,而10个分项指标中仅客户库存高于50,其他9个指标均在50以下,其中新订单回升,产出边际回落,就业、供应商交付、自有库存、订单库存、新出口订单以及进口等指标均处于年内低位。美国经济的修复,或在美联储暂停加息并开始降息后出现。截至目前,美联储已经连续5个月按兵不动,预计高利率将持续一段时间。

      欧元区经济自俄乌冲突后便持续回落,但呈现出制造业不景气、服务业相对景气的特征。其中,欧元区制造业PMI与德国制造业PMI自2022年7月以来连续18个月低于荣枯线,其服务业PMI阶段性修复。相比之下,日本同样表现为制造业不如服务业,其中制造业PMI自2022年11月再度回到荣枯线之下,目前依然如此,而服务业PMI连续16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上。日元兑美元在11月中旬到达151后转为升值,这对日本的出口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放眼全球,重要经济体仅中国仍能保持5%的较高增长,但各自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尽相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侧重。美国通胀压力已经有所缓解,11月CPI降至3.1%,核心CPI为4.0%,而2022年高点分别为9.1%与6.6%,美联储加息或告一段落。欧央行在9月加息至4.5%后已经宣布不再加息,但控制通胀依然是货币政策的目标。2024年欧美再度加息的概率较小,通胀问题缓解后,或进入降息周期。

      相比之下,中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较强的独立性。2023年国内流动性持续宽松,年内分别下调两次存款准备金率、3次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此外,为应对低通胀率,央行宽松流动性政策延续。PPI大概率在6月已经见底,若PPI转正,则企业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有利于业绩驱动的股市表现。

      [股票型公募基金增加263只]

      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我们认为,2023年国内流动性持续宽松,形成了资金价格下降、货币投放数量增加的局面,而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表明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决心。截至12月15日,央行年内在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20730亿元,其中逆回购净投放-4520亿元,MLF/TMLF净投放25250亿元,且1年期MLF、14天逆回购与7天逆回购利率分别为2.50%、1.95%与1.80%,较去年分别下降25个基点、20个基点、20个基点。预计2024年市场流动性呈现中性偏松局面,在公开市场投放方面仍有空间。

      通过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公募基金的发行份额以及基金股票仓位可以衡量基金投资进入股市的情况,并且折射出基金对于当前股市的信心程度。观测到的流动性指标显示,截至12月中旬,公募基金共有11410只,较2022年年底增加944只,新增加基金份额22210亿份,基金净值增加1622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2258只,较2022年年底增加263只,新增加基金份额5650亿份,基金净值增加3497亿元;混合型基金4531只,较2022年年底增加215只,新增加基金份额-2877亿份,基金净值增加-7256亿元。公募基金已经连续两年赚钱效应不高,其中混合型基金整体录得负收益,且处于净赎回状态,市场缺乏赚钱效应,场外资金通过公募基金的渠道流入场内的意愿降低。截至12月15日,开放式基金股票投资比例达到84.61 %,较2022年年底的73.37%升高11.24个百分点。市场经过两年多的回调后,公募基金经理对于行情的看法较为积极,“冬播”机会再度来临。

      我们对比了2023年三季度与2022年全年主要公募基金持有股指期货的情况。指数增强型基金在股指期货市场上为天然多头,今年三季度末股指期货多头持仓表现为IC 337手、IF 184手、IH 0手、IM 377手,其中IH持仓降至零,持仓主要集中在IM与IC的中小盘风格上,这也与IM与IC相对强势有关。被动指数型基金同样是股指期货市场的天然多头,三季度末股指期货多头持仓表现为IC 1889手、IF 1927手、IH 1354手、IM 721手。由于IF与IH一度升水幅度较大,选择股指期货替代的成本增加,但交易效率与便利性依然是公募基金选择股指期货替代的重要原因。IC与IM长期处于贴水状态,采用股指期货进行替代的成本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的超额效应。股票多空策略基金在股指期货市场为天然空头,主要对冲现货持仓风险,三季度末股指期货空头持仓表现为IC 546手、IF 2841手、IH 24手、IM 619手,其中IF持仓数量大幅低于2022年同期。在IF与IH创出年内新低后,以此对冲现货风险的动力削减。此外,股指期货结构分化,中小盘中性策略阿尔法属性开始升高,空头持仓有向IM与IC集中的迹象。

      [期指品种基差表现分化]

      2023年以来股指期货基差波动较大,其中IC与IM等中小盘风格以贴水为主,IH与IF等大盘风格以升水为主。进入12月,IH与IF标的指数持续回落并创年内新低,IH与IF对冲力度加强,一度转为贴水,但两个品种4个期限的合约保持升水时间较长,表明市场对大盘风格预期依然积极;IC与IM在标的指数强势的背景下贴水走扩,表明小盘风格的阿尔法效应明显,尤其是在量化私募大厂集中发行小盘风格中性策略的建仓时间节点。

      2024年,基差走势依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更多反映出交易者的心态、预期以及交易策略特点。重点关注远月合约升水情况,若期货升水与现货市场成交量放大以及期权市场隐含波动率走高形成共振,则趋势性机会可期。

      [期权持仓PCR录得较小值]

      科创50ETF(华夏、易方达)期权于6月5日上市,目前金融期权品种已经达到12个,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对信息技术行业配置与风险管理的需求,其中信息技术行业在科创50指数中的占比约为76%。成交额方面,沪深300、中证1000与上证50股指期权占比分别为19.00%、16.98%与6.10%,其中中证1000股指期权成长较为迅速,这与小盘风格指数波动率较高相关;上证50股指期权对应的50 ETF期权上市最早且最成熟,50 ETF期权成交份额是ETF期权中最多的品种;沪深300股指期权成交份额排名靠前,主要与沪深300标的资产最具市场代表性相关。

      此外,500 ETF期权(沪市与深市)、创业板ETF期权、深证100 ETF期权以及科创50 ETF期权上市后与其他期权品种形成互补,基本覆盖了大中小盘风格品种的金融期权衍生产品,为相关标的资产进行对冲、套期保值提供了丰富的工具。

      2023年以来,沪深300、中证1000与上证50股指期权持仓PCR继续保持较强的前瞻性。沪深300股指期权持仓PCR在1月17日录得年内最大值1.3275,春节假期后标的资产处于年内高位。此外,4月18日录得年内极大值1.0648,同样为反弹高点。10月24日与25日沪深300股指期权持仓PCR录得年内极小值,标的资产处于阶段性底部。12月15日沪深300股指期权持仓PCR录得0.4736的年内第二小值,从历史数据分析,当前沪深300指数处于低位的概率较大。同样,中证1000股指期权持仓PCR在4月18日与10月24日分别录得年内最大值与最小值,对应标的资产中证1000指数分别处于阶段性顶部与底部,表明持仓PCR对于市场顶、底部的分析有效性较强。当前,该指标显示,中证1000指数大概率已经见底,而沪深300指数处于底部区域的概率较大。

      目前,沪深300股指期权近月合约隐含波动率为16.41,处于历史48.30分位水平;中证1000股指期权近月合约隐含波动率为15.39,处于历史41.00分位水平;上证50股指期权近月合约隐含波动率为18.12,处于历史84.60分位水平。

      沪深300与中证1000股指期权隐含波动率处于历史中位附近,波动率策略暂时回避,而上证50股指期权隐含波动率偏高,根据隐含波动率长期回归性的特点,可以择机做空隐含波动率。

      [明年A股市场行情展望]

      A股市场从中长期角度考虑,上证5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性价比优势明显,尤其是沪深300指数,风险溢价已到6.8%,几乎处于历史极值水平,安全边界较高;中证500指数与中证1000指数估值同样处于历史低位,且业绩驱动出现转强迹象。

      未来市场运行主线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联储2024年停止加息甚至降息预期升温,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转强,外资净流入,资金面好转。第二,国内流动性宽松局面大概率延续,随着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与使用,财政政策效果进一步体现。第三,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2023年已经开始建构,估值修复行情在2024年将延续。综上所述,2024年A股市场大概率为估值修复与业绩修复双轮驱动,重点关注IH、IF、IC与IM的做多机会。

    (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供需结构转变在望 玉米拐点渐行渐近?

    06:00 作者:博易快讯

      12月27日消息;市场人士认为,自12月初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波动率明显放大,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2405合约为例,自12月初以来,玉米2405合约期货价格从2590元/吨跌至2364元/吨低点,下跌226元/吨,跌幅高达8.7%。

      此外,从玉米波动率角度来看,当前玉米2405合约价格每日涨跌约为25元/吨,而11月玉米价格每日涨跌约为16元/吨,这说明短期玉米市场波动率是在放大的。玉米价格指数乖离率波动区间为-7%到7%,自2019年至今玉米价格指数乖离率仅有5次接近-7%极限值,而2023年12月20日玉米乖离率指标再次接近-7%极限值。这说明玉米市场参与者在此期间一致性预期较强,玉米市场处于相对恐慌时刻。玉米价格跌幅、玉米波动率以及玉米价格指数乖离率等指标,都反映出此轮玉米下跌速度及幅度都超出了市场预期。(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2月27

  • 美股周二收高 道指与标普指数逼近历史最高纪录

    08:40 作者:博易快讯

     
      北京时间27日凌晨,美股周二美股收高,道指与标普500指数均逼近历史最高收盘纪录。主要股指可能以强劲的基调结束2023年。但在三大股指连续八周上涨后,华尓街对美股未来走势的看法产生分歧。

      道指收盘上涨159.36点,涨幅为0.43%,报37545.33点;纳指涨81.60点,涨幅为0.54%,报15074.57点;标普500指数涨20.12点,涨幅为0.42%,报4774.75点。

      周一美国股市因圣诞节假期休市。

      受到美联储明年降息的预期推动,近期美股表现强劲。

      截止上周五,美股三大股指均录得连续第八周上涨。这是标准普尔500指数自2017年以来首次录得连续八周上涨,道琼斯指数自2019年以来首次八周连涨。

      目前标普500指数仅比2022年1月创下的历史收盘高点4796.56点低0.45%,较盘中历史最高纪录4818.62点低0.9%。

      今年迄今,道指已上涨13.27%,标普500指数上涨24.36%,纳指上涨44.03%。

      而在标普500指数经连续八周上涨的同时,衡量市场恐慌程度的CBOE波动率指数(VIX)指数也在缓步上升,显示VIX指数所主导的波动率抑制期可能已经结束、美股涨势随时可能结束。

      周二的VIX指数下跌0.04点,跌幅为0.31%,降至12.99点。

      知名机构Mott Capital发文称,以上这些趋势可能意味着,最近整个美股市场和基准股指标普500指数最近大反弹阶段已经接近或暂时结束,标普500指数甚至有可能回调至10月底开始反弹的启动水平,因此反弹之势可能将消退。

      有华尓街大行机构预测未来一两年内美股还将继续强劲上涨。高盛预计2024年底标准普尔500指数将达到5100点。仅在一个月前,该投行的预测还是4700点。

      Yardeni Research总裁Ed Yardeni预测,到2025年底,标准普尔500指数可能达到6000点,主要归功于美国经济的走强。

      但摩根大通则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家庭储蓄萎缩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仍然很高,到2024年底,标准普尔500指数将跌至4200点。

      摩根大通表示,如果经济严重下滑,美联储将迅速降息,以避免被指责为将美国推入不必要且不合时宜的衰退。

      与摩根大通同样持有悲观立场的还有BCA研究机构。该机构指出,随着经济衰退的开始,明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可能会经历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崩盘。

      华尔街最悲观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黑天鹅基金Universa Investments创始人马克-斯皮茨纳格尔警告称,美股市场崩盘即将到来,他称美国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信贷泡沫”之中。他还警告称,此次市场崩盘甚至会比1929年更严重。

      在最近接受采访时,斯皮茨纳格尔表示,由于美国信贷市场的巨大泡沫,市场离崩盘越来越近了。

      斯皮茨纳格尔表示:“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信贷泡沫中。这完全是因为人为的低利率、人为的流动性,这在金融危机以来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贷泡沫就此结束,它们会爆开、且没有办法阻止它们爆开。”

      最近的数据显示通胀正在向美联储2%的目标靠拢,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明年降息的预期。

      上周五,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指标PCE物价指数跌破3%,创两年半新低。美国整体PCE物价指数年率从2.9%降至2.6%,低于预期的2.8%,2021年3月以来首次跌破3%。

      Fundstrat研究主管Tom Lee指出,上周五公布的11月PCE平减指数报告显示,“通胀正在像岩石一样下降”。

      他表示:“整体通胀情况与我们的理论一致,这支持了股市。毕竟,如果美联储开始担心通货紧缩(目前并非如此),那么美联储就会希望扭转其立场。”

      本周较重要的经济数据是周四(28日)的失业救济金申请报告。本周没有美联储官员的讲话日程安排。

      周二经济数据面,根据标准普尔CoreLogic凯斯席勒房价指数报告,与2022年10月相比,2023年10月美国房价同比上涨了4.8%。这比9月份4%的同比涨幅有所提高,同时也是2023年的最大同比涨幅。

      10大城市的综合房价指数同比上涨5.7%,高于9月份的4.8%。20大城市的综合房价指数同比上涨4.9%,高于9月份的3.9%。

      该报告显示,尽管10月份的抵押贷款利率大幅上升,但房价仍走高。

      据《抵押贷款新闻日报》报道,10月19日,美国30年期固定贷款的平均利率突破了8%,创2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但该项贷款利率在11月稳步下降,12月下降幅度更大,目前30年期固定利率目前徘徊在6.7%左右。

      焦点个股

      据报道,被戏称为“国会山股神”的佩洛希再度出手,于2023年11月22日买入24年12月20日到期行权价为120美元的英伟达看涨期权,买入价为377-379美元,说明佩洛希非常看好未来1年英伟达的走势。

      由于佩洛希和其丈夫一直以来因靠内幕消息炒股而臭名昭著,市场猜测她是不是又提前知道了某些即将宣布的政策。

      在美国政府拒绝否决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一项决定后,苹果手表在美国进口和销售禁令自今天起生效。上周,苹果暂停了其Series 9和Ultra 2智能手表的销售。

      据了解,ITC今年早些时候确定,苹果使用的一种血氧技术侵犯了Masimo公司(MASI)持有的专利。美国政府本可以在12月25日之前否决ITC的决定。自2020年起,苹果的某些手表型号已经包含这一血氧功能。

      据报道,苹果仍可以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上诉以反对这一禁令,而且第三方零售商仍可以销售这些手表。

      英特尔将获得32亿美元政府拨款用于新建250亿美元的以色列芯片工厂。

      以色列财政部、经济部和税务局26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批准美国英特尔公司在该国投资250亿美元新建芯片工厂。声明说,这是以色列史上外国公司在该国最大的一笔投资,工厂将建在以南部加特镇,并雇用数千名工作人员。英特尔承诺在2028年前完成投资并启用该工厂,且至少运营至2035年。根据以色列鼓励投资相关法律,英特尔将获得投资额12.8%的补助,即32亿美元。英特尔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以色列开展业务,目前在以色列设有3个研发中心和一座工厂,总共雇用约1.2万名员工。

      英国首富Jim Ratcliffe完成收购25%曼联股权交易。

      百时美施贵宝将以约41亿美元总价值大幅溢价收购RayzeBio。

      理想、蔚来与小鹏等中概股新能源汽车股普涨,此前理想汽车报告上周销量达1.21万辆。

      亘喜生物与阿斯利康达成收购协议,交易价值高达12亿美元。

      传暴雪与国内多家游戏厂商洽谈了“国服回归”事宜,最终选择与网易重新牵手合作。

      其他市场面,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上涨0.7美元,涨幅为0.03%,收于每盎司2069.8美元。

      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上涨2.01美元,涨幅为2.7%,收于每桶75.57美元。

      欧洲洲际交易所2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美元,涨幅为2.5%,收于每桶81.07美元。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2月26

  • 日元波动将成为2024年外汇市场的主题

    10:25 作者:博易快讯

        12月26日消息:由于外汇交易员将把日本央行所有货币政策会议视为实时性会议,相较于欧元兑美元和其他G10货币对,美元兑日元的隐含波动率似乎将出现周期性扩大。尽管日本央行行长试图降低在1月调整政策的预期,但外汇投资者仍认为存在出现意外的风险。特别是在2024年的前几次会议上,美元/日元波动性可能会明显高于其他货币对。事实上,在央行退出负利率后,波动性可能会减弱,这可能是一个买消息卖事实的情况。投资者不会预期日本央行像美联储那样迅速加息。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短期利率转向零,然后长期停滞。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日元波动将成为2024年外汇市场的主题

    10:25 作者:博易快讯

        12月26日消息,由于外汇交易员将把日本央行所有货币政策会议视为实时性会议,相较于欧元兑美元和其他G10货币对,美元兑日元的隐含波动率似乎将出现周期性扩大。

        尽管日本央行行长试图降低在1月调整政策的预期,但外汇投资者仍认为存在出现意外的风险。特别是在2024年的前几次会议上,美元/日元波动性可能会明显高于其他货币对。

       事实上,在央行退出负利率后,波动性可能会减弱,这可能是一个买消息卖事实的情况。投资者不会预期日本央行像美联储那样迅速加息。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短期利率转向零,然后长期停滞。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2月25

  • 苹果企业初尝期权“甜头”

    08:10 作者:博易快讯

        苹果期货上市近6年后,2023年10月20日,产业期盼的苹果期权在郑商所挂牌交易。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早在苹果期权上市之前,就有不少企业曾利用场外期权管理价格波动风险。苹果期权上市后,产业企业更是“摩拳擦掌”,积极尝试利用苹果期权为自身生产经营再上一道“保险”。

      2023/2024产季苹果于国庆节后陆续下树,由于本季新果在生产期受到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的影响,苹果品质和优果率低于上一产季,价格差异也较为明显,市场预计本季苹果价格将会根据消费变化情况波动,优质优价,入库后价格将趋于平稳。

      莱州天赐宝物产有限公司(下称天赐宝物产)在新产季收购苹果2000吨左右,由于部分好果收购价格较高,随着盘面价格振荡偏强运行,如何优化保值策略成为该企业套保工作的核心。该企业预判苹果价格将短期上涨,但不具备持续上涨的条件,长期仍处于振荡格局,企业有优化库存利润的需求。

      经过对基本面的分析,天赐宝物产认为新产季苹果现货处于总体供需平衡的状态,优果数量减少,后期好果、差果价格差异较大。从期货盘面来看,期货价格不具有上涨的持续性,虽然短期苹果价格仍有上涨可能,但是空间有限,并且波动率同期偏高,权利金较贵,卖出获取的收益会非常可观。因此,企业选择卖出AP401看涨期权,给现货库存留出较高的套保空间,并在期权到期后接期货空单头寸。

      如果是传统期货套保,如未来盘面价格大幅上行,企业将面临追加保证金的风险,而采取卖出看涨期权进行套保,不仅不会面临保证金风险,在行情有利的情况下还能保住更多利润,增加一定收益。

      陕西华圣是国家首批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业产品出口示范企业,郑商所首批苹果期货交割库、首批苹果期货“产业基地”合作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郑商所苹果示范产业基地”。作为行业龙头企业,陕西华圣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带领西部苹果产业企业参与期货、期权市场,并率先完成了苹果期权产业客户的第一单交易。

      “苹果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资金比较有限,场内期权的上市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企业花费很少的权利金就可以实现套期保值的效果。”陕西华圣相关负责人给期货日报记者分享了他们利用苹果期权的案例,即买入看跌期权,利用较少的期权费进行套保。

      2023年10月正值苹果采收期,虽然本年度苹果开秤价比往年高0.5元/斤,但为了保证后期的正常经营,陕西华圣现货部门必须在窗口期完成采购计划。因此,企业经过讨论决定,在采购高价现货的同时,利用期权对入库头寸进行保值,规避价格下跌风险。

      2023年10月23日,陕西延安主产区苹果的主流现货价格为4.0元/斤,期货AP401合约价格在9100元/吨附近,现货部门决定先采购500吨现货,与此同时买入50手看跌期权AP401-P-8800进行套保,均价101元/吨。

      2023年11月2日,苹果现货价格降至3.6元/斤,期货AP401合约价格为8550元/吨,此时AP401-P-8800期权价格涨至371元/吨,企业采购的果品基本加工完成销往市场,陕西华圣将50手看跌期权对应平仓。经核算,陕西华圣本次套保操作的初期只花费了5.05万元权利金,弥补了现货端13.5万元的亏损。

      类似于苹果期货,期权同样具有套期保值功能。期权品种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现货企业的套保工具箱,更好地发挥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功能。

      “期权不仅是套保工具,还是期货的再保险工具,现货企业在利用期货进行套保时,可以通过额外买入一份看涨(看跌)期权来限制盘面的最大亏损,为企业的套保业务提供保障,完善套保风控系统。”陕西华圣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陕西华圣将进一步参与期权市场,融入期权市场,将期货、期权相结合的新型套保模式落实到企业经营中,共同推动苹果产业的发展。

      白水县盛隆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白水盛隆)是一家集苹果产、储、销、电子商务、外贸进出口、苹果期货交割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总仓储量1万吨,年经营周转量2万多吨,主要覆盖周边渭南、铜川、延安和甘肃、山西等苹果优生区。

      今年新果季以来,受自然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苹果收购价格偏高,截至11月中旬,白水盛隆总入库1万吨。经该企业期货部门对全国库存数据的调研得知,2023年整体苹果库存大于2022年,收购价高于往年同期。为降低公司经营风险,白水盛隆在国元期货子公司买入3000吨看跌期权,苹果价格下跌后平仓共盈利55.7万元;同时进行4500吨套期保值,价格下跌后平仓盈利125.2万元,期货工具的合理运用降低了现货经营的风险。此外,白水盛隆还和国元期货进行300吨苹果保价收购,解决了公司收购资金的问题。

      白水盛隆通过合理利用苹果期货套期保值、场外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降低了市场风险,弥补了现货的亏损,为苹果产业利用期货市场树立了新标杆,进一步促进苹果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苹果期权具有专业、灵活等特点,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交易所及期货公司在未来的推广过程中,不仅要让广大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苹果期权的优势和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案例分析,让其真正学会如何去操作。(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2月21

  • 白糖近期走势上震荡磨底为主

    09:00 作者:博易快讯

     
      2023年行将结束,在过去的一年里,白糖属于话题度比较高的品种,原因在于上半年走出了一波30%左右涨幅的牛市,之后进入高位的拉锯盘整阶段,临近岁末,盘面瀑布式下跌破位,再度吸引了大量的关注。首先,我们对2023年白糖走势进行一个回顾复盘:

      2023年年初的时候,国际上大多数机构对于当季度全球食糖的供需格局都预测为过剩,然而1月中旬,印度一期双周产量数据意外的大幅减产,之后减产消息持续发酵,由此引发了印度原本计划第二批出口的400万吨配额直接被取消。这一过程中,北半球泰国和中国也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减产,导致全球白糖由过剩转为短缺,催生了这一阶段的白糖牛市;阶段二:2023.5-2023.11 巴西开榨,抑制盘面进一步上涨,8月份由于巴西港口物流拥堵,盘面再度冲涨一波,之后进入高位盘整阶段,多空双方在巴西增产和北半球(因厄尔尼诺现象)潜在减产预期之下博弈,盘面胶着;阶段三:2023.12 巴西增产幅度大超预期,印度开榨,国内供应糖源充裕及原油大跌等因素综合作用,盘面大幅破位向下;金圣叹在推背图中说:证已往之事易,推未来之事难,然既证已往,似不得不推及将来。

      全世界生产白糖的国家很多、分布很广,但是在全球食糖贸易流中,供应非常集中,巴西、印度和泰国三家占据了出口总量的7成以上,集中度非常之高。

      从各主产国榨季来看,上半年国际原糖定价权在北半球印度和泰国手上,下半年定价权在巴西手上。这样的季节性特征,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的时期抓住市场的主要矛盾。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白糖生产和出口国,在全球糖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如此,巴西白糖产量弹性极大,在今年全球糖价上涨,制糖利润丰厚的情况下,巴西自5月份榨季开始,以接近极限的制糖比制糖。

      UNICA最新数据显示:2023/24榨季截至11月下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区累计产糖4081.7万吨,同比增加23.50%。

      基于巴西当前创纪录的产量数据,巴西农作物机构Conab最近表示,由于天气情况良好和单产增加,巴西甘蔗压榨量和食糖产量将上调,预计甘蔗压榨量将创历史新高达到6.776亿吨,比上年增长10.9%,高于8月份预测的6.529亿吨;食糖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688万吨,同比增长27.4%,高于8月预测的4089万吨;600万吨的增量意味着能够完全抵消北半球印度和泰国预期产量的减幅,受此影响,机构开始下调全球产需的缺口预期,甚至有机构将短缺预期调整至小幅过剩。

      国际糖业组织(ISO)11月中旬公布数据显示,预计全球糖供应缺口为33万吨,远远低于上一季度预估的211万吨,因头号生产国巴西产量创下纪录新高。预计2023/24年度全球糖产量为1.7988亿吨,之前预估为1.7484亿吨;预计全球糖消费量为1.8022亿吨,之前预估为1.7696亿吨。

      早在8月底的时候,印度方面就传出因厄尔尼诺导致干旱天气,印度甘蔗面临减产,进而可能导致印度政府在明年取消白糖出口配额。

      到11月初的时候,印度ISMA做出了23/24榨季新一轮的估产数据:在不考虑乙醇分流的情况下2023-24 年度食糖产量为 3370万吨,较前一次估产下调248万吨,较2022-23年度减少约300万吨;国内消费预计为2785万吨,这一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持续性的降雨偏少,在考虑乙醇预计分流400-500万吨之后,印度最终产量或降至2900万吨。

      据印度糖厂联合会(NFCSFL)的数据,2023/24榨季截至11月,印度开榨糖厂数量为433家,较去年同期的451家下降18家,降幅4%;甘蔗入榨量为510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5706万吨下降605万吨,降幅10.6%;食糖产量为43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83万吨下降了51万吨,降幅10.65%。

      减产力度不及预期,且11月上旬印度是延后开榨的,数据对糖价走势整体偏利空。

      这时,内外盘白糖价格已经出现一定的下跌,而到了12月6日,政府和贸易消息人士表示,印度正计划阻止将糖用于乙醇生产,以确保当地市场有足够的糖供应。

      印度ISBC大会给予其本榨季2800-3000万吨产量预估,并且给予24/25榨季估产2500-2700的产量,整体数据略显激进。按照当前印度压榨情况和数据的推算,综合判断,如按照12月6日传言,印度减少200万吨食糖转乙醇量,则产量在3100-3200之间,可供出口量为100-300万吨之,和之前预期有200万吨左右的预期差。

      泰国2022/23榨季累计甘蔗入榨量为9388.44万吨,含糖分为13.32%,产糖率为11.74%,累计产糖量为1102.52万吨。其中白糖产量为220.88万吨,原糖产量为847.88万吨,精制糖产量为33.76万吨。较预期1150万吨减少近50万吨,助力2023年的白糖价格冲高。受干旱影响,泰国的食糖产量将在即将到来的2023/24榨季下降近五分之一。由于主产区缺水,预计泰国2023/24榨季的甘蔗产量将从本榨季的9390万吨降至8200万吨;产糖量将下降18%至900万吨左右。

      对于国内来说,近期供需转宽松,新增供应源较多,储备糖的持续投放、新糖上市,以及10月份进口集中到港等情况下,叠加需求旺季已过,现货端报价下调,成交清淡。

      新榨季国内产量方面,根据调研,广西恢复性增产的可能性较大,产量有望增加70万吨以上至600万吨的水平,全国产量有望从890万吨的水平恢复至1000万吨以上的水平。

      除了国产糖以外,10月份进口白糖量达到92万吨,当月同比增长78.8%。从船报数据来看,第四季度的到港数量预计达到200万吨。除了白糖进口外,今年高糖价和进口利润倒挂的影响下,含糖预拌粉和糖浆等替代品进口量大增。

      巴西超预期增产和印度生物乙醇存在的变数,使得市场重新评估23/24榨季全球食糖供需平衡表。

      定量角度来看,巴西进入榨季尾声,距离巴西定产时间已经越来越近,按目前的进度产量达到Conab预估的4688万吨的可能性非常小,实际落在4100万吨附近的可能性更大,叠加印度潜在200万吨的供应差,盘面短期压力较大。

      原糖价格对潜在供应压力重新定价,并且在技术资金的抛压之下,波动率进一步放大,向下寻求需求和成本的支撑。

      而对于郑糖来说,旺季需求已过,新糖上市、10月进口原糖大量到港等季节性压力在本轮大幅回撤的过程中得到一定释放。

      国内新榨季有一定恢复性增产,但总体缺口仍旧稳定,需要通过进口填补。

      过去的一年中,由于配外进口利润的严重倒挂,国内用糖企业积极地寻求替代品进口,实际配外进口量非常有限,使得国内定价锚定配内成本。中长期看,随着配外进口利润快速修复,郑糖当前定价逻辑逐步由配额内成本向配额外成本转换,中长期依然要围绕配额外进口利润窗口进行交易。

      下方支撑:配外利润仍未打开,国内结转库存库存仅余44万吨,历史同期低位。

      上方压力:巴西印度预期调增400万吨增量,新季全球食糖供需由短缺转略微过剩。

      当前郑糖盘面跟随美原糖走势为主,近期走势上震荡磨底为主,下方空间取决于资金博弈烈度和市场情绪。盘面企稳后或有阶段性技术反弹,但上方空间不宜乐观。后期且行且看巴西定产、印度产量和政策情况,只要不打出特别大的预期差,白糖大概率结束牛市周期,盘面充分博弈后将进入新的震荡区间。(正信期货)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购沽隐含波动率走高

    08:15 作者:博易快讯

      期货日报12月20日报道:12月20日,沪深两市延续弱势,共成交6636亿元。

      盘后数据显示,50ETF期权市场活跃度下降,持仓量则继续增加。当日期权总持仓2997789张,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6396张。其中,认购持仓1962012张,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9511张;认沽持仓1035777张,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115张。持仓量PCR为0.5279,较前一交易日下降0.0069。与此同时,合计成交1582066张,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1089张。其中,认购成交864198张,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4372张;认沽成交717868张,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6717张。成交量PCR为0.8307,较前一交易日下降0.0298。

      其余期权品种成交活跃度多数下跌,沪300ETF和沪500ETF期权成交量逆市上升。具体来看,沪300ETF期权成交量为1315752张,持仓量为2000085张,成交额为6.808亿元;500ETF期权成交量为613123张,持仓量为835938张,成交额为4.809亿元;华夏科创50ETF期权成交量为431683张,持仓量为1276677张,成交额为1.021亿元;易方达科创50ETF期权成交量为183402张,持仓量为572161张,成交额为0.478亿元;深100ETF期权成交量为128072张,持仓量为231371张,成交额为0.532亿元;创业板ETF期权成交量为811978张,持仓量为1414955张,成交额为2.758亿元;深300ETF期权成交量为228187张,持仓量为361425张,成交额为1.136亿元;深500ETF期权成交量为192572张,持仓量为284941张,成交额为1.667亿元;上证50股指期权成交量为36464张,持仓量为78917张,成交额为1.477亿元;沪深300股指期权成交量为77643张,持仓量为180162张,成交额为4.587亿元;中证1000股指期权成交量为70202张,持仓量为123365张,成交额为5.875亿元。

      当前各品种期权购沽隐含波动率走高,但整体处于历史低位,合成标的收平。

      操作方面,短期市场波动性加大,当前隐含波动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期权买方的性价比较高,建议做多Gamma。从中长期角度考虑,股市下行的空间有限,各大指数估值已跌至近3年低位,但未来单边持续脉冲式上涨的概率较小,对于持有现货资产的投资者来说,建议构建备兑策略以增加利润,也可以利用合成标的替代现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未持仓或仓位较低的投资者可以卖出看跌期权进行战略性建仓。(作者单位:方正中期期货)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2月20

  • 2024年天胶供应增速或低于需求增速

    06:00 作者:博易快讯

      [2023年的价格前低后高

      终端需求回暖是主驱动]

      12月19日消息;2023年,沪胶价格走势前低后高。一季度,国内胶林停割未能完全冲抵下游疲软需求,供需结构阶段性宽松带动价格振荡下挫;二季度,云南干旱迫使市场预期出现转向,国内原料供应缩减使得沪胶价格逐步企稳;三季度,汽车市场渐渐发力,出口成为重要的边际增量,产业政策推动需求回暖,沪胶价格录得较大涨幅;四季度,结构性需求亮点尚未彻底扭转行业格局,沪胶价格承压回落,但价格中枢有所抬升。

      回顾2023年,沪胶价格涨跌幅波动率基本与2022年持平,价格波动区间也大致相似。从产业视角来看,在气候因素影响割胶节奏以及政策引导下,终端需求回暖是沪胶价格涨跌的主要驱动。

      [汽车产销预计稳步增长

      出口市场继续贡献增量]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国内汽车累计产量2704.6万辆,同比增长9.88%;汽车累计销量2688.9万辆,同比增速10.69%。2023年前11个月的汽车产销均高于2022年水平,汽车工业复苏态势明显,预计2023年汽车销量将接近3000万辆,累计增幅达11.2%。

      从节奏上来看,2022年购置税减征政策透支2023年年初的乘用车消费。2023年一季度,汽车销量略低于近年来季度均值,但随着各地相关消费政策的实施及推进,年中车市呈现淡季不淡的特征,汽车月度产销数据自此连续多月创下近年来同期峰值纪录,政策发力贯穿下半年汽车产销增长。展望2024年,产业政策依然是推动汽车产销的主要驱动,而出口市场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政策引导是2023年乘用车销量稳步增长的重要推手,相关部门多次发文统筹车市零售。根据历年来乘用车市场消费结构的变迁分析,在需求占比中,乘用车换购需求自2016年的23%上升至2022年的41%,成为与新购需求几乎相当的购车目的。因此,各省市从限购优化、新能源产业等方面定向施策,通过扩大市场优惠幅度、降低乘用车成交均价等方式提高居民的购车意愿。

      观察2023年乘用车库存水平,自年初以来,渠道库存增速逐渐收窄,9月厂商库存进入去化阶段,带动整车行业开启去库周期。拆分经销商库存结构来看,进口车型库存水平始终处在相对低位,自主车型降库速率则逐步加快,使得乘用车经销商库存系数降至1.5的警戒水平之下,汽车市场结束长达两年的库存上行周期。值得一提的是,出口市场蒸蒸日上成为2023年车市复苏始料未及的边际增量。1—10月,我国汽车出口累计增速57.76%,乘用车月度出口量均创同期新高,凸显我国汽车产业链的稳定性优势。

      从出口结构的角度分析,燃油SUV依然是出口市场的主力军,柴油重卡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新能源汽车出口份额扩大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纯电车型是当仁不让的新生力量。尽管欧盟方面正式启动了对我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但因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欧盟售价普遍高于国内市场价格,且国内车企车型直补已落实取消,审查后,国产电车触发“双反”的概率实则较低,我国汽车出口增长动能依然强劲。据预测,2023年,我国乘用车出口将为392.7万辆,同比增长55.49%;2024年,我国乘用车出口将为480万辆,同比增长22.24%。

      综上所述,汽车产业作为消费复苏的重要抓手,2024年政策持续发力的可能性较大,国内消费势头正足,出口市场维持高增长态势,预计2024年乘用车零售将为2225万辆,同比增长2.50%;乘用车批发将为2705万辆,同比增长5.52%。

      其次,2023年是国内商用车市场的筑底之年。商用车产销虽然基本处于2017—2021年均值区间下沿水平,但整体表现显著好于2022年,国标升级带来的需求透支以及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刚需回落烟消云散,事件冲击的阶段性影响减弱。同期,重卡产销表现出相同特征。归根结底,重卡销量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程重卡市场需求,货物运输则利于物流重卡销量释放。

      2023年,物流业景气指数企稳,经济增长斜率虽缓,但大势明确。据统计,自2018年四季度以来,国内GDP累计同比增速与公路货运量累计同比增速的长期相关系数维持在96%之上。2024年,在我国经济复苏背景之下,公路货运量势必随之上升。

      2023年2月以来,公路货物周转量当月同比增速连续9个月录得正增长,累计同比增速快步转正。1—10月,公路货物周转累计增幅为7.09%,物流行业恢复势头良好,重卡需求预期开始显现出乐观迹象。同样,国内重卡出口也是近年来商用车市场的新兴增量。1—10月,物流重卡出口11.6万辆,相较近5年均值增长5倍以上;工程重卡出口5.2万辆,相较近5年均值几乎翻番。国产重卡参与全球角逐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优势。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截至2023年10月,行业CR3及CR5分别为60.51%及87.73%,高市占率匹配较好的需求弹性。预计2023年重卡销量将为93.9万辆,同比增速将为39.81%;商用车销量将为400.2万辆,同比增速将为21.32%。2024年,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兑现,以及出口市场的发展,重卡销量有望突破105万辆,同比增速将为11.83%,市场底部得到夯实后,沪胶上行驱动有望持续增强。

      最后,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汽车轮胎产量为7.0亿条,同比增长22.50%。其中,半钢胎产量为5.7亿条,同比增速为24.19%;全钢胎产量为1.3亿条,同比增速为15.86%。轮胎市场稳中有增,配套需求强于替换需求,半钢胎去库好于全钢胎去库。通过监测山东轮胎库存状况得知,2023年的轮胎库存水平均大幅低于2022年,且临近年末,半钢胎库存降至近年同期均值以下,企业去库成效显著。

      开工率的跟踪也能验证轮胎产品的结构性差异。半钢胎产线开工率基本维持在近年同期开工区间上沿水平,显示出较好的市场销路和生产意愿。全钢胎开工情况则不尽如人意,2023年一季度的表现优于往年,下半年开工则在低位徘徊,卡车市场虽然筑底增长,但高库存是制约卡车产销的主要因素。

      另外,轮胎出口也为需求回升提供稳定增量。虽然不同胎种之间存在需求差异,但乘用车胎和商用车胎出口表现均优秀,出口数量屡创新高。从轮胎出口目的地来看,我国轮胎出口区域相对分散,以墨西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洲位居前列,中东地区、欧洲、南美洲分列其后。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有所增多,轮胎出口增速表现亮眼。值得注意的是,大幅上升的全球海运市场已然回归常态,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回落至正常水平,而全球集装箱船运力水涨船高,2023年全球TEU较年初增长7.61%,国际海运成本降低及运力增加为轮胎出口创造了良好基础。因此,预计2024年轮胎出口市场延续10%的增长速度。

      [气候影响原料产出节奏

      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提高]

      2023年,云南产区天胶如期开割后,经历干旱和白粉病的侵袭,休割一个月有余方能重新割胶,单月产出偏离季节性特征。同时,天胶进口走势也一反常态,一季度进口大幅放量,四季度传统旺季则有走弱的可能。

      首先,依据ANRPC各主产国天胶总种植面积分析,种植峰值基本位于2016年前后。我国天胶总种植面积基本持稳,泰国天胶总种植面积由4153千公顷下降至3865千公顷,降幅为6.93%。观察各国新种植面积可知,我国自2013年以来几乎没有新增种植面积,泰国种植意愿更是降至冰点。考虑到橡胶树苗期到初产期有6—8年的时间,当前时点种植周期拐点即将显现。

      受制于不同区域的物候条件,各产区胶林的单产存在较大差异。近10年来,我国天胶单产基本稳定在1100千克/公顷,泰国天胶单产则显著下降,由峰值时期的1800千克/公顷回落至2022年的1375千克/公顷,割胶意愿不足及环境因素扰动是主要原因。同时,在小胶园经营模式下,胶农割胶多依赖原料的出售价格,价高则割胶生产积极性高,但随着种植周期向下,原料生产的供应弹性随之降低。

      受此影响,2023年1—10月,泰国天胶进口至我国的数量同比下降8.10%,相较近5年均值锐减21.08%。而当前泰国产区虽处于旺产时期,当地原料价格则表现出较强韧性。预计2024年,随着我国与主要进口来源国泰国的种植周期拐点临近,原料供应弹性将有所降低。

      其次,2023年,气候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近些年,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交替出现,印证了全球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高于历史监测时期,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球大气系统与海洋系统面临异常严峻的未知考验。

      笔者梳理近年来ANRPC主要生产国的割胶季分布得知,以我国为例,2021年10月,台风天气造成当年旺产季中断,当月天胶生产较历史均值水平下滑14.37%,较当年旺产季月度产量均值下滑24.56%。2023年4月,干旱天气侵扰云南产区,使得当地割胶季开割伊始便被迫陷入停割状态,且气候问题加剧了胶树的病害防治困难程度,过渡期延后、旺产季压缩造成全年全乳胶减产。其余主要天胶生产国,诸如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也同样遭受气候条件变动造成的割胶季异常。

      追根溯源,气候问题是长周期、慢变量的影响因子。根据NOAA预测模型分析,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持续至2024年5月前后,峰值时期出现在2023年10月—2024年1月。对比1980年以来历次厄尔尼诺事件,本轮极端天气发生强度仅次于2015年、1997年与1982年,而影响周期明显长于均值水平。综合来看,2024年上半年,气候因素依然会对天胶供应端造成较大影响,而2024年年末则需关注拉尼娜事件的卷土重来。

      最后,我国天胶生产集中在云南、海南两省。近年来,云南天胶产量占比逐步提升至全国比例的六成左右。其中,西双版纳是其最大子产区,普洱、临沧两地也贡献部分产量。跟踪云南、海南两省的原料价格走势可知,2023年国内胶水价格明显强于2022年,其价格中枢呈现逐步抬升之势。究其原因,前述种植周期的制约以及气候异常表现使得各产区原料放量节奏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市场预期频频转换,收胶价格随之走高。

      另外,就天胶种植成本拆分细项而言,包含人工费用的护林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45%—50%,而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均GDP提升,薪资水平不免同步上涨。以云南为例,2023年,SCRWF加工成本不断攀升,截至停割季,全乳胶生产成本为12800元/吨,相较年初增加1400元/吨,相较2022年均值增加661元/吨。展望2024年,天胶种植周期拐点临近,供应弹性将减弱,生产成本逐步抬升,而气候状况依然是干扰供应的主要因素,预计2024年国内天胶生产量将为85万吨,ANRPC天胶生产量将为1282万吨,同比增速将为2.20%。

      [2024年基本面因素占优

      全年走势大致呈“V”形]

      供应方面,2024年,天胶生产节奏受制于气候变化,上半年产出料偏紧,下半年存在放量预期,但考虑到种植周期拐点向下,ANRPC全年产量增速预计为2.20%。需求方面,出口增长动能充足,重卡市场底部确认,汽车工业延续复苏态势,2024年销量增速预计为5.11%,带动轮胎产销同比增长超过10%。受供需结构转变的影响,预计2024年沪胶期货库存全年维持低位运行,港口库存上半年继续下降,下半年累库速率或低于近年均值,天胶库存结构逐步改善。

      整体而言,展望2024年,国内经济延续复苏态势,需求兑现有望稳步增长,而种植周期或面临拐点,在极端天气干扰下,成本上行概率增加。由此来看,天胶供应增速将低于需求增速,基本面积极因素占优,沪胶价格中枢有望抬升。从节奏上来看,供需阶段性错配或出现在2024年一季度、四季度,沪胶价格全年走势大致呈现“V”形,价格区间在12500—16500元/吨。(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2月19

  • 矿端扰动频发 僵持局面有望打破

    07:35 作者:博易快讯

      12月19日消息;近期,在海外矿山扰动与美联储意外鸽派的双重影响下,铜价振荡偏强,沪铜主力合约周度上涨0.93%。但国内铜供需本身并没有突出的矛盾,预计12月供需将从前期的紧平衡转向平衡,供需层面能提供的驱动不多,因此随着铜价重心的上移,压力或逐步显现。

      1  运行特征:胶着振荡行情占主导

      今年以来铜市场的运行节奏有一个明显特征,僵持振荡的时间占主导,趋势性机会极少。1月下旬至4月下旬、6月下旬至9月下旬、11月初至今,共计近8个月的时间都是窄幅区间振荡,而且从波动性的角度来看,波动率逐步降低,其中11月初至今的这波僵持格局表现得最为明显。11月3日以来,沪铜主力合约价格振荡区间主要集中在66700—69200元/吨,上下仅2500元/吨波动,即高低点仅3.7%的波动区间。

      僵持背后的具体原因错综复杂,但实质上来看还是宏观多空交织,且与基本面上的边际变化也缺乏合力。

      原因一是对海外政策预期阶段性有摇摆,而对国内政策预期持续积极,内外宏观驱动无显著合力。

      美国劳工统计局12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符合预期,但较10月的3.2%略有放缓;环比则增长0.1%,稍高于预期和前值的零。值得一提的是,超级核心CPI(即剔除住房的核心服务通胀)同比飙升至3.93%,这是今年以来第二次超级核心通胀加速。该指标是美联储密切关注的指标。11月CPI数据突显了通胀回归正常水平的道路是波动的,尤其是服务业,美联储已将其视为抗击通胀的最后一英里。尽管价格压力已从几十年来的高点大幅回落,但仍然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继续为消费者支出和整体经济提供动力。有分析认为,消费者物价指数在经历了10月时的大致持平后,于11月出现环比回升,剔除食品和能源成本后,核心CPI环比也加速上涨。由于住房和其他服务业成本的增加,美国CPI在11月环比增速扩大,使得通胀持续顽固,这足以阻碍美联储很快降息的操作。

      11月CPI数据发布后,美国财长耶伦表示,没有看到通胀不逐步降至2%的理由。抗击通胀最后一英里尤其艰难这种想法缺乏很好的依据。没证据表明美国高通胀问题根深蒂固或存在薪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实际利率上升,可能影响到美联储对利率路径的决定。美国处于软着陆的道路上,没必要为了压低通胀而推高失业率。

      原因二是从国内市场来看,现货端因地产和新能源合力强,令库存在长时间内保持历史低位状态,对铜价形成支撑。

      从10月中下旬以来铜价陷入的这一波极低波动率的偏高位僵持来看,一方面是宏观上预期和现实多空交织。海外,美联储议息会议确定加息尾声,市场预期美联储明年降息提前,但从美国经济数据实际表现来看,经济韧性尚足。今年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5.2%,较首次预估数据上调了0.3个百分点,降息的必要性相对有限,因此虽然从利率期货的市场预期反推来看,美联储明年降息可能提前至二季度内,但预期仍存不确定。

      国内在节奏上却有差异,政策方面相对积极,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未来经济工作将以“先立后破”为主基调,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具体部署中指出:“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也就是货币财政方面大概率会有创新工具,值得期待,且财政政策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除重大项目、中小金融机构注资外开辟新的资本金用途,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资金流转的灵活性。

      从国内近期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来看,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87%、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26%,分别处于年内高点或次高点;需求端数据则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社零环比下降0.06%;房地产销售同比下降10.2%,前值为下降10.9%,维持低迷;出口环比增长6.5%大致持平于季节性均值。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信贷方面,M1、M2同比增速均有回落,表明信用扩张的节奏并不积极。需求侧的改善对于政策的支持敏感度不及供应侧,因此尚需等待才能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是基本面上低库存格局持续僵持,累库进度不及预期。由于进入11月后,市场普遍预期国内冶炼供应保持在相对高位(102万吨以上),进口环比有明显增量(非洲进口增加),且季节性消费逐步进入淡季下,国内供需平衡转为明显过剩。但从库存的实际变化来看,截至12月15日,全球显性库存较11月初不升反降1.57万吨,其中国内库存降低0.72%。

      2  生产端:海外铜矿存在干扰因素

      近期,海外铜矿生产端存在干扰因素。虽然秘鲁Las Bambas铜矿抗议示威事件已经结束,并未对铜矿生产构成较大影响,但是巴拿马Cobre Panama铜矿的事态趋于严重,这给铜精矿供应带来一定压力。11月下旬,Cobre Panama铜矿因当地抗议示威中断了矿山能源原材料的供应,使得铜矿电力供应中断,矿山停产进入检修,铜矿端面临较大的减量。值得注意的是,Cobre Panama铜矿是全球最大的铜矿之一,年产量达35万吨,占全球铜产量的1.5%,一旦长期停产,将对国际市场的铜产品供应造成一定影响。

      分析人士表示,巴拿马和秘鲁日益减少的铜供应可能会在2024年消除全球铜过剩。研究机构CRU Group首席分析师Craig Lang认为,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增加了供应前景的不确定性。花旗集团评论称,预计Cobre Panama铜矿将至少关闭到2024年5月巴拿马总统选举之后,鉴于该矿对巴拿马经济的重大财政贡献,新政权或寻求重启Cobre Panama铜矿。

      而从国内铜市供需两端来看,供应上增长落空。根据机构数据,国内炼厂11月电铜产量为96万吨,环比回落3万吨左右。主要是再生原料紧张之下,粗铜供应不佳,部分炼厂检修超预期,产量不及预期。进口方面,由于非洲运力以及港口罢工等问题,非洲电解铜流出不畅,进口到国内增量不及预期。而消费方面,精废替代偏差叠加电网订单意外偏强下,大幅超预期。11月电网意外集中下单,提振线缆订单,并向铜杆传导。同时,再生原料并不算宽松,精废价差改善有限。根据我们的表观消费推演,11月电解铜消费同比增长接近9%,环比基本持平,大幅好于季节性表现均值,也因此体现为现货累库不及预期。

      从市场极低波动率的现状分析,铜波动率进一步走差的空间有限,也对应着即将进行方向选择。根据目前宏观和基本面的情况来看,或面临合力向下的机会。宏观上乐观预期短期内出清得较为干净,下一步现实的兑现面临难点。一是季节性问题,1月、2月本来就是铜消费季节性淡季,消费复苏较难明显兑现。二是信心短期改善有难度。目前国内居民存款上升,投资意愿、消费意愿下降。信心的修复实际是慢变量,并非一蹴而就,因此需要看到持续性的政策支持。从长远来看,如果持续的积极性政策叠加经济数据筑底回升,宏观情绪的改善可能有提速阶段。但就短期来看,未来1—2个月,信心大幅改善仍有难度。

      基本面方面则应该关注国内累库拐点可能更加明确。供应方面,近期粗铜供应边际已经改善,受粗铜供应限制检修的几家炼厂减量缓和。进口方面,12月中下旬有智利进口、非洲进口的货源集中到港。智利进口货源增加主因欧美需求走弱后,转出口至国内;而非洲进口货源增加则是此前的交通运输状况边际有所改善。消费方面,进入到季节性淡季后,边际走弱较为明显。终端调研反馈建筑、传统汽车、家电等传统领域订单全面环比走弱。因此供需此涨彼消之下,国内铜市供需平衡预计转为显著过剩。现货升贴水及月差结构反应得较为敏锐,现货升水2周内从600元/吨回调到100元/吨以下,月差结构也从200元/吨以上回落到100元/吨附近。

      综合来看,铜市短期供应仍有北方暴雪的干扰,山西地区的部分炼厂、矿山暂时停产,但应该属于短期扰动,待天气扰动结束后,国内库存累积的兑现会更加流畅。

      3  铜价:明年波动节奏或前低后高

      未来1—2月铜价驱动中宏观面和现货面有共振向下机会,或对应铜价较流畅下行,国内价格或在63000元/吨甚至更低水平。但从长远来看,2024年铜价没有这么悲观。虽然供需平衡预计转为供应过剩,且再生项目储备较为充裕,供应增量可能超预期,而消费放缓,新动能转换放缓,消费增速预计向潜在增速回归。但平衡过剩的弹性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是供应兑现或面临原料限制。明年铜矿即期供需转缺口,考虑到往期结余库存量,总体均衡,但铜矿干扰居高不下,缺口兑现可能超预期。再生原料方面,总量预计延续增长,结构仍有利于流向冶炼,但流向间博弈仍可能影响供应。

      更重要的是,从2024年宏观面来看,流动性上有宽松趋势,经济增长逆风相对有限。节奏上宽松触发与复苏加速指向远期节点,节奏上前高后底。流动性上海外限制性继续缓解,国内政策力度加大,或继续改善。中美库存周期错位或收敛,下半年有累库合力预期。基准假设下,美国明年经济或仍软着陆,衰退风险相对有限,而国内经济预计在政策呵护下逐季强劲增长。

      展望2024年铜价,重心小幅下移,节奏前低后高。欧美流动性转向宽松需等待实际“衰退”触发,预计2024年下半年,铜价整体将宽幅振荡,LME铜核心区间在7200—9000美元/吨,均价在8300美元/吨左右,对应沪铜核心区间在60000—71000元/吨,均价在66000元/吨左右。

      从铜价核心驱动来看,2024年的价格逻辑中也存在合力偏弱、单边指引偏弱的问题,但从库存周期来考量,明年中美错位的周期可能收敛,合力情况可能好于今年。单边预期下,一季度欧美市场偏空因素较为集中,利多因素偏向于在下半年兑现,因此单边策略的配置性价比或好于今年。(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分析人士:关注聚酯终端开工率变化

    07:30 作者:博易快讯

      12月19日消息;近期,聚酯产业链品种现货价格呈现振荡偏弱走势,盘面价格也维持低位波动,上行驱动有所减弱。

      对此,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成雪飞解释,当前整个聚酯产业链品种的供需矛盾有限,各产业加工费分配也较为合理,聚酯产业链品种多空驱动不明显,整体呈现低位波动状态。

      “一方面,临近春节,需求季节性转淡,叠加供应端没有特别突出的变化,上游PTA等都在季节性累库的过程中,供需矛盾不大;另一方面,成本端原油价格近期弱势振荡,波动率也比较有限,受此影响,整个能化品种价格的波动相比之前都有所收敛。”浙商期货分析师朱立航称。

      在成雪飞看来,聚酯产业链品种的上行驱动力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产业链自上而下的驱动,如果原油价格持续走强,将带动聚酯产业成本抬升,聚酯产业链品种价格会被动跟随上行;另一方面,如果终端订单持续好转,相关企业原材料补库积极性增加,或带动聚酯产业链相关品种价格走强。

      目前来看,聚酯产业链品种上行动力减弱的原因主要是近期终端订单天数减弱。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当前聚酯产业链企业备库积极性下降,终端企业及聚酯企业开工负荷开始边际回落。在需求走弱的背景下,聚酯产业链品种上行动力减弱。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主导聚酯产业链品种的关键因素仍在成本端。

      对此,朱立航也表示,目前来说,聚酯产业链各品种的供需矛盾不突出,基本呈现供应宽松但价格估值不高的情况。“短期价格的主导逻辑会落在成本端,聚酯产业链品种价格短时间内仍受到原油波动的影响。”他称。

      从成本端来看,原油价格连续下行后,近期有所企稳,从而指引PX—PTA—聚酯价格企稳。

      “作为聚酯行业的上游原料,原油价格出现大涨大跌均对聚酯市场产生明显影响。原油市场近期估值明显偏低,未来有望企稳上行,可能带动聚酯产业链库存出现良性传导,聚酯产业链品种价格也可能明显走高。”成雪飞称。

      从基本面来看,上周福海创450万吨、逸盛大化600万吨装置提升开工负荷,威联化学装置重启,恒力惠州装置恢复正常,个别装置短停,PTA开工负荷升至83.9%。

      “上周五,个别装置恢复,PTA开工负荷提升至85.3%,但PTA的高开工并没有给市场带来过多的供需矛盾,因PX开工率高位,成本端供需双增。从聚酯方面来看,瓶片开工上行,长丝库存低位,聚酯开工仍具韧性,所以PTA供增需稳。”物产中大期货能化组组长谢雯表示,短期来看,临近年底,聚酯终端开工值得关注,若出现开工大幅下行的情况,将对盘面有一定压制。此外,成本端短期仍受需求季节性走弱、供应减少但存变数的影响,原油上行驱动不足,对盘面提振有限。因此,短期内PX—PTA—短纤仍将维持区间整理。

      除聚酯终端开机率发生变化,市场还需关注聚酯端的出口情况。“终端织造开工呈现季节性下降态势,但聚酯开工存在韧性,聚酯出口量对库存的影响较为关键。”谢雯认为,根据目前海外设厂的情况推测,聚酯出口量大概率不会降低,对盘面有一定支撑。

      “从品种自身出发,就PX而言,后续关键变量在于供应端能否摆脱调油带来的影响,重新回到往年正常水平。”朱立航表示,如果可以摆脱,PX供应将偏宽松,整体估值仍有下降空间。如果目前的高负荷只是短期行为,那么2024年PX供应仍较为紧张,估值或有反弹空间。相比较而言,PTA自身矛盾不大,定价核心在于上游PX估值情况。PTA自身供需在连续大投产节奏里影响有限,预计加工费仍然偏弱运行。(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锰硅 落后产能淘汰任重道远

    07:30 作者:博易快讯

      12月19日消息;截至目前,2023年锰硅合金总体呈现振荡走势,期货主力合约最高价为7430元/吨,最低价为6270元/吨,最大振幅1160元/吨,波动率显著收窄。能耗双控政策对供应端的影响消退后,产能过剩再度成为行业关注点。2023年1—10月份锰硅产量1062.82万吨,同比增长20.95%。供应高速增长而粗钢产量同比不增的大背景下,锰硅行业利润显著收窄,高成本企业陷入亏损。

      钢铁行业目前呈现出“总量达峰,结构优化”的特点。“双碳”战略指导下,全国粗钢产量于2020年开始见顶回落,“粗钢产量同比不增”始终是钢铁行业产量调控底线。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10.13亿吨,同比降低4.79%,预计2023年粗钢产量也同比不增。2023年1—10月全国钢筋产量1.92亿吨,同比降低2.86%;前三季度,电工钢板(带)产量同比增长14.3%,冷轧窄钢带产量同比增15.7%。制造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行业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推动非建筑用钢需求增长。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下降9.4%;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1.2%;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7.2%。房地产运行承压,新开工和施工面积的下降拖累建筑用钢需求,预计2023年建筑用钢需求同比回落。

      中长期来看,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必然带来钢材总量的降低和质量、效能的提升,再生钢铁循环利用比重将逐年递增。人口结构、城中村可改造规模、房地产行业库存、基建接近饱和等因素中长期也将限制建筑用钢需求。

      锰硅90%以上应用于钢材冶炼,少部分用于其他行业。螺纹钢等建筑用钢对锰硅合金需求较大,热轧卷板等其他品类钢材对锰硅合金需求较少。粗钢产量直接决定锰硅需求,钢种变化影响锰硅需求边际变化。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钢材总量回落和建筑用钢比例的降低,将在较长周期内压制锰硅合金需求。

      2023年11月30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其中提到,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逐步淘汰步进式烧结机和球团竖炉以及半封闭式硅锰合金等电炉,引导重点区域等产业有序调整优化。目前全国25500KVA半封闭及以下炉型227台,占全国总炉数51.6%。全国锰硅合金产能1900.74万吨,其中落后产能769.8万吨,占全国总产能40.5%。按照每年10.2亿吨粗钢产量估计,锰硅合金全年需求量1116万吨,对应产能利用率58.73%,锰硅合金产能过剩依然严重。

      经历3年的落后产能改造,内蒙古、宁夏等西北地区锰硅合金落后产能占比大幅降低,12500KVA及以下小炉型完全淘汰,25500KVA半封闭及以下炉型内蒙占比10%,宁夏占比8%。目前广西地区25500KVA半封闭及以下炉型99台,落后产能占比为43%;贵州地区25500KVA半封闭及以下炉型36台,落后产能占比18%。虽然近几年各地方政府均加大锰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力度,但南方锰硅合金企业规模小、产能改造资金紧张,叠加工人就业等问题的制约,南方地区落后产能淘汰和改造依然任重而道远。

      2023年9月开始,内蒙古地区可以申请新的铁合金产能,目前内蒙古工信厅已经批复通过了17个涉及铁合金产能项目,其中锰硅合金100万吨,占比25%。新增产能均配备大型矿热炉,将加剧锰硅合金产能过剩局面。叠加内蒙古地区极低的电力成本,南方锰硅合金企业将感受到更多寒意。

      拥抱绿电,降低成本。1—10月份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42.56GW,同比增长145%,创历史新高。硅料价格下跌,N型组价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单度光伏发电成本显著降低。内蒙古部分地区锰硅企业开始使用新能源电,电价市场化改革以后,内蒙古地区电价开始依托发电成本浮动,2023年内蒙古地区电价整体低于2022年。目前南方锰硅企业综合平均用电成本仍在0.6元/度左右,即便是丰水期,用电成本相较于内蒙古地区也无优势。锰硅合金企业可积极利用光伏发电低成本优势,最终形成“光伏发电基地+储能电站+锰硅企业”的产业格局,推动行业用电成本降低。

      报团取暖,提升效能。除部分龙头企业以外,南方锰硅合金企业呈现出分布范围广、规模小等特点。在行业产能过剩且无成本优势的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能改造、环保设施建设均需要大量资金,先进产能建设有更高技术要求,进口锰矿价格走低进一步削弱本土锰矿性价比,南方锰硅厂家可加速企业重组、合并进程,推动产能改造升级,降本增效。

      用好金融衍生工具。2023年锰硅合金期货合约连续性更强,成交量同比增幅达到37.94%,不再是期货市场的“小品种”。10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锰硅期权,进一步为锰硅企业提供了化解敞口风险的工具。产能过剩必然使得锰硅合金价格承压,进而带来存货贬值等一系列经营问题,钢铁行业利润回落挤压锰硅利润空间。用好期货工具,从而规避价格风险、提高库存管理能力、细化经营模式、提高议价能力,是未来锰硅合金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2月12

  • 股指期权成交量回落

    23:00 作者:博易快讯

      12月12日,A股缩量振荡,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收涨0.40%,创业板指数收跌0.62%,科创板收跌0.97%,沪深两市成交0.79万亿元。期权标的分化,科创板50ETF收跌0.78%,创业板ETF收跌0.64%,中证1000指数基本收平,上证50指数收涨0.56%,沪深300指数收涨0.31%,中证500指数收涨0.2%。隐含波动率日内窄幅波动,整体较前一交易日小幅回落。期权市场交投活跃度有所下降,当日沪深两市及中金所期权总成交404.87万张,较前一交易日的790.46万张减少48.78%;总持仓982.28万张,较前一交易日的926.29万张增加6.04%。

      科创50ETF期权成交量降幅超过47%,而持仓量增加7%。科创50ETF期权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3.8万张,持仓量则增加10.1万张。从成交最活跃的华夏科创50ETF期权成交情况来看,当月合约总计增持2.34万张,其中认购增持1.66万张、认沽增持0.68万张。认购、认沽在虚值部位均有增持,且认购增持力度更大,预计短期市场宽幅波动。

      50ETF期权成交量减少49.27%,而持仓量增加5.94%。50ETF期权成交131.98万张,较前一交易日的260.17万张减少128.19万张;持仓285.79万张,较前一交易日的269.78万张增加16.01万张。从各执行价的持仓变动情况来看,当月合约合计增持7.73万张,其中认购增持3.44万张、认沽增持4.28万张。认购、认沽在虚值各部位均有增持,且认购增持力度更大、范围更宽,预计短期市场偏空振荡。

      沪深300期权成交量下滑,而持仓量回升。深证300ETF期权成交量减少27.22%,上证300ETF期权成交量减少49.40%,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权成交量减少47.19%。与此同时,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权持仓量增加1.11%,深证300ETF期权持仓量增加6.43%。从交投最活跃的上证300ETF期权持仓变动情况来看,当月合约总计增持5.78万张,其中认购增持2.28万张、认沽增持3.50万张。与50ETF持仓变动类似,认购、认沽在虚值部位均有增持,且认沽增持力度更大,预计市场短期宽幅偏多运行。

      隐含波动率变动不大。目前,上证50ETF当月合约平值期权隐含波动率为15.42%,基本与前一交易日的15.97%持平。历史波动率小幅走高,50ETF30日历史波动率为10.24%,沪深300指数30日历史波动率为10.18%。隐含波动率与历史波动率价差收窄。此外,50ETF期权认购、认沽波动率价差扩大,合成标的维持升水状态。

      整体上,隐含波动率高于历史波动率,持仓方面大小盘指数分化,大盘指数认沽在浅虚值部位明显增持,预计市场整体振荡上行为主,建议持有牛市价差多头组合。(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苯乙烯 关注远月做多机会

    07:40 作者:博易快讯

      12月12日消息;产业链此波自上而下的负反馈始于11月下旬,暂止于12月初,在此期间苯乙烯价格重心随成本端一路下跌,总跌幅超过1000点,主力合约最低下探至7756元/吨。然而自上周二开始,原料端纯苯波动率下降,同时苯乙烯供应缩减不断兑现,期现价格同步低位止跌反弹。

      远端供应有望趋紧

      从长线角度看,苯乙烯供应端增量有限,明年一到二季度下游投产计划明显高于苯乙烯,供应过剩逻辑中断;相反若计划产能按时落地,苯乙烯供应有望不断收紧,进而成为基本面主要矛盾之一。具体来看,2024年1—6月苯乙烯新增产能仅68万吨,而三大下游新产能折算苯乙烯消耗量约250万吨,对应的新增供应缺口在182万吨左右。

      从中短线角度看,在产能不变的前提下,应重点关注开工变化趋势。进入12月后,检修装置数量有增无减,损失量不断增加,开工不断下滑,截至12月8日,苯乙烯周度开工率在66.92%,已跌至近5年最低点。据统计,部分检修装置将于12月下旬回归,届时开工率将有所回升,但幅度仍有限,苯乙烯供应近、远端压力均不大。

      需求向上弹性更大

      笔者对于明年终端总体表现,现阶段仍持谨慎态度,但节奏上看苯乙烯下游正处于季节性淡季,且宏观层面积极信号偏多,因此仍可期待后市旺季需求表现。

      目前来看,三大下游在上游主动让利下修复了部分估值,EPS和PS已具备一定盈利空间,ABS仍处于大幅亏损之中。开工方面,亏损持续压制ABS表现,EPS则主要受淡季压制,PS受到利润修复的提振作用,最新开工分别在74.4%、51.39%、64.7%。综合来看,12月至明年1月直接下游将进入探底阶段,需求难有正面效应,但春节过后旺季阶段或打开向上弹性。

      库存方面,当前全产业链苯乙烯库存水平不高,工厂库存上周去化0.85万吨,至14.57万吨,位于中性略偏高水平;港口库存上周累积0.63万吨,至6.81万吨,位于绝对低位水平。若明年春节累库幅度不大,再配合供需格局趋紧,苯乙烯价格上涨潜力将被快速激发。

      原料大跌风险降低

      上游原材料大跌后,价格底部逐步出现利好因素支撑,原油继续大跌需经济衰退逻辑驱动,主观上我们认为概率慢慢变小。汽油在低裂差背景下跟随原油为主。而纯苯长周期供需依旧偏紧,阶段性利空已充分兑现,价格再度暴跌风险较小。

      上周产业链各环节产品表现分化,原油及汽油价格重心再下一个台阶,纯苯下跌速率却大大放缓,情绪修复给予价格支撑。苯乙烯绝对价格企稳反弹,非一体化利润在-685元/吨、PO/SM生产利润在-18元/吨,短期基本面优于纯苯,预计估值仍有上行空间。

      综合分析来看,中短期苯乙烯下游利润修复,整体继续走弱幅度不大,供应端缩减预期慢慢兑现,基本面驱动略偏向上,但力度不足以支撑价格大涨,单边价格继续跟随原料走势。展望后市,原料负反馈或进入尾声,苯乙烯供需存在趋紧预期,12月至明年1月逢低可考虑布局长期多单。(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9月06

  • 隐含波动率持续回落

    23:00 作者:博易快讯

    隐含波动率持续回落

    分享到

8月18

  • 隐含波动率有所回升

    08:15 作者:博易快讯

    隐含波动率有所回升

    分享到

8月17

  • 隐含波动率走高

    08:10 作者:博易快讯

    隐含波动率走高

    分享到

7月12

  • 波动率持续回落

    08:15 作者:博易快讯

    波动率持续回落

    分享到

6月26

23456...6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