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关键词 [保证金] 的搜索结果:

1月22

  • 透视铜产业链探讨期货衍生品应用模式

    08:31 作者:博易快讯

      期货日报1月22日报道:企业应把风控作为生存底线,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和理念

      针对不同类型的铜产业链客户,简单的宏观面和基本面分析以及行情研判只能满足初级的企业诉求,因企业而异,独家定制,能够辅助企业铜现货采购销售、库存保值、期现交割、基差贸易和含权贸易的期货衍生品服务才能契合企业深度需求。本文着重分析5种有色金属产业期货衍生品应用模式,包括基差贸易、含权贸易、仓单质押和融资、套期保值、跨期套利,对企业接触较多的期货衍生品服务模式作简单归纳和探讨。

      铜产业链积极参与期货衍生品市场

      铜与期货的缘分由来已久,2023年是沪铜期货合约上市30周年,以沪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期货合约经历了从诞生到成长、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沪铜期货合约作为市场公认的最成熟的期货合约品种之一,是国内铜现货市场买卖最权威的基础价格。2018年,沪铜期权合约上市,这也是我国上市的首个工业品期权合约。2020年,国际铜期货合约上市,成为我国首个以“双合约”模式运行的国际化期货合约,采用“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的交易模式,力求将铜的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铜在电气、建筑、交通、家电、机械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同时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素有“铜博士”的美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冶炼生产国和铜消费国,铜原材料对外依存度却超77%,主要原因是海外铜矿被欧美老牌矿业把控,我国冶炼厂大而不强,赚取微薄加工费,进口铜精矿和精炼铜以伦铜价格为基础,以美元计价,面临海外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的双重风险。尤其是国内铜冶炼巨头,年均百万吨的铜精矿需求和精炼铜产量促使其必须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此外,大量中小型铜贸易商和中下游加工企业,以及终端用铜的电气和家电等企业也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积极参与套保。与此同时,铜较强的金融属性也吸引专业金融机构,以CTA策略、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的方式,进入铜期货衍生品市场。然而,针对不同类型的铜产业链客户,简单的宏观面、基本面分析以及行情研判只能满足初级的企业诉求,因企业而异,独家定制,能够辅助企业铜现货采购销售、库存保值、期现交割、基差贸易和含权贸易的期货衍生品服务才能契合企业深度需求。

      首先,作为国内的重要铜产业资金,冶炼厂常年有大量的铜原材料进口需求,需要通过期货市场锁定加工费,产生了大量买伦铜、卖沪铜的比价交易。随着国内铜冶炼巨头陆续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品牌,并获得了直接从事境外期货套期保值的资格,铜生产企业的进出口锁汇更加便捷。比如,在比价趋势走低时,做空比价,卖出沪铜,买入伦铜;在比价趋势走高时,做多比价,买入沪铜,卖出伦铜。然而,国际铜期货合约上市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通过国际铜期货进行套保,对有进出口交割业务的铜冶炼生产企业而言,在出口窗口打开的情况下,可以买沪铜、卖国际铜锁定价差;在进口窗口打开的情况下,可以买国际铜、卖沪铜赚取进口盈利。

      铜冶炼企业作为国内主要的铜卖出套保方,一般根据企业生产情况,逢高卖出套保,滚动持仓,并且为了避免近月合约软逼仓的风险,会优先选择远期合约。同时,铜冶炼企业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会利用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方式,适当让利给贸易商和中下游大型铜加工企业。

      其次,铜贸易商作为活跃市场的重要力量,对库存周转和现金流稳定十分看重,除传统的基差和含权贸易之外,贸易商也可以通过注册仓单、仓单质押融资和仓单冲抵保证金、期现交割等最大程度地盘活库存。通过灵活运用期权,提前锁定利润,赚取合理价差,保证企业稳健经营。

      最后,铜中下游加工企业和终端消费企业作为主要的铜买入套保方,对铜原材料长期存在现货缺口,但一般企业资金量较小且以销定产,缺少商品议价权,担忧价格上涨和库存跌价风险,而且面临低价时,上游捂盘惜售,出现市场买不到货的情况。然而,通过积极参与套期保值和期现交割提前锁定原材料成本,可以获得稳定高质量货源。

      基差贸易是全球通行的贸易定价规则

      2023年12月8日,上期所发布《上海期货交易所基差贸易业务管理办法》,对交易所开展基差贸易业务予以明确规定,为基差贸易业务顺利开展和平稳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基差贸易业务,是指交易双方以约定的基准期货合约某个时点的价格+挂牌基差(挂牌基差是基差交易商挂牌时确定的某一特定商品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差)作为交收结算价格,买卖一定数量商品的现货贸易活动。基差交易商基于交易所公布的合同模板,选择拟交易商品的品牌、品级(规格)、点价方式、交收方式等要素,并在平台上挂牌。首先,在规定的点价期内,点价方对数量和价格进行点价;其次,点价完成后,按照点价确定的基准期货合约成交价格+挂牌基差的方式,确定基差贸易合同交收结算价;最后,点价日收市前未完成点价的,将在最后点价日收市后,按照基准期货合约前一交易日的结算价+挂牌基差的方式,确定基差贸易合同交收结算价。

      买卖双方通过期货盘面点价来达成现货交易,点价促成了现货成交价格和期货价格的捆绑,是实现期货套期保值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上游为了打开销路和稳定下游关系,一般是买方拥有点价权,买方可以通过挂单和即刻实时点价的方式报出心理成交价,只要盘面卖价触及此价位,点价即完成。买方一般希望点价越低越好,如果看空后市,希望延期点价,可以相互协商、追加保证金等。点价的决策周期较短,非常依赖短时间内的行情预判和技术分析、经验判断等。而套期保值时间跨度一般较长,更看重宏观面和基本面分析。

      点价的时机稍纵即逝,对买卖双方而言,短期内行情研判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买方拥有点价权,如果买方预判价格将上涨,可以集中尽早点价,规避成本上涨风险;如果买方预判价格将下跌,可以延后点价,根据现货需求情况随行就市。而卖方为了对冲价格风险,一般会灵活调整升贴水来修正和引导买方的预期。点价借助期货价格公开、透明、公正、权威的特点,实现期现联动,同时减少买卖双方的对抗性,稳定上下游客户关系,实现双赢。

      基差贸易已经成为全球通行的贸易定价规则,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大宗商品领域。产业链企业对基差贸易实现“保供稳价”和风险管理的需求也越发迫切。基差贸易业务将为大宗商品行业提供一个公开、透明、安全、规范的基差报价市场,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多元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有利于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发挥,促进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

      大型铜冶炼厂用含权贸易方式报价

      含权贸易,是指场内外期权和基差贸易的组合,通过将期权嵌入基差贸易合同,帮助客户获得有条件的弹性结算方式,转移现货价格风险。上游企业可通过期权交易锁定最低销售价,实现销售价“遇涨则涨、遇跌不跌”;下游企业则可锁定最高采购价,实现采购价“遇涨不涨、遇跌则跌”,实现稳价的效果。利用期权非线性损益的特点,设计跨式期权、障碍敲入敲出期权等,达到保险的效果。比如,封顶采购、保底销售、二次点价、上游销售累沽基差贸易、下游累积基差贸易等,本文简单介绍常见的封顶采购和二次点价模式。

      从封顶采购模式来看,在传统的基差点价模式下,下游买方预期价格将下跌,希望能低价买货,但又担心期货价格上涨,导致成本提高。上游卖方为了加快库存周转,拓展销售渠道,和下游买方约定采购封顶价,保证下游买入价格不超过约定的封顶价。买卖双方签订封顶采购合同后,卖方买入封顶价的看涨期权,如果价格低于封顶价,双方盘面点价+基差成交,一旦价格上涨超过封顶价,买方要求封顶价买入时,上游卖方行使看涨期权,对冲价格上涨风险。

      从二次点价模式来看,在传统的基差点价模式下,下游买家担心点价后盘面价格下跌,点价过高造成损失。上游卖家为了加快库存销售,提供二次点价服务,如果点价后价格继续下跌,可以允许买方重新点价。如果点价后价格上涨,买方可以选择不二次点价。卖方在下游买方第一次点价后,立刻以第一次点价的价格买入看跌期权,一旦价格下跌,客户二次点价,则行权对冲价格下跌风险。

      近年来,随着铜期权工具的诞生,国内大型铜冶炼厂和风险管理机构采用含权贸易方式报价,即设定底板价。运用期权、期货、现货三种工具,将客户的一系列需求简洁有效地糅合在一纸现货合约中,满足客户对商品交易数量和价格的综合风险管理需求,而设计出的个性化现货贸易方案。

      标准仓单是连接期现货市场的纽带

      标准仓单,是指交割仓库开具并经期货交易所认定的标准化提货凭证。通俗来讲,标准仓单是连接期货和现货的纽带。2018年5月28日,上期所正式上线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下称平台),为实体企业提供标准仓单开户、交易、结算、交收、 信息、风控等一站式服务,标的是期货标准仓单,通过标准仓单交易,可以实现天天交易、日日交割,改变传统期货交易只能在每月交割期内交割一次的模式。目前,平台通过卖方挂牌交易,买方摘牌成交,并于当日完成结算交收,大大提高了有色金属贸易的效率,作价、签约、货款支付、货权转移、发票开具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平台的挂牌情况直观,及时了解到当日行情和库存信息,价格公开透明。整个交易流程由交易所背书,公信力强,货物、资金、票据均通过交易所流转,规避了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对长期拥有滚动库存的中大型贸易商而言,仓单质押和融资或仓单冲抵期货保证金可以盘活库存,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

      标准仓单质押,是指出质人(即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拥有的标准仓单移交给质权人(债权人)占有,将该标准仓单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以该标准仓单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标准仓单的价款优先受偿。资金方不会在期初将完全与货物价值相等的款项给予融资方,而是会打个折扣——质押率。一般来说,放款数额约为期初货值的70%(即质押率为70%),这样一来,就算融资方到期违约,资金方仍然保有100%的货物处置权,只要货物价值下跌幅度不大于30%,资金方处置货物后仍可弥补融资方未偿还的资金。对资金紧缺、融资需求大的企业来说,100%的货物仅能获得70%价值等额的融资额度,而剩下30%的货物未能完全发挥效用,以及随时可能被追加保证金,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对资金方来说,在货值大幅下跌时,可能面临保证金追加失败的风险,而且在融资方违约后,缺少现货渠道去做弃货处置,最终处置得到的金额也可能无法抵补融资款。因此,引入了“仓单质押+期货/期权”模式,对冲质押物价格下跌的风险。如果选择“仓单质押+场外期权”模式,资金方需要向融资方事先收取一笔服务费,但当仓单价格上涨时,资金方的期权头寸不会有亏损。如果仓单价格下跌,看跌期权行权可以弥补现货货值的亏损。如果选择“仓单质押+期货”模式,资金方事先不需要向融资方收取任何费用,但当仓单价格上涨时,资金方卖出期货的头寸会产生一定亏损。如果仓单价格下跌,期货盘面盈利可以弥补现货货值的亏损。

      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是为了规避风险

      套期保值(对冲贸易),是指交易人在买进(卖出)实际货物的同时,在期货交易所卖出(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交易合同作为保值。一般情况下,随着期货交割临近,期货和现货价格趋于一致。套期保值也是利用这个原理,用一个市场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对冲价格风险。因为期货投机参与者的存在,期货价格的涨跌幅相对现货价格更大,所以两者价格波动幅度不同步会导致基差走强或者走弱。

      套期保值的实质是将基差变化替代了价格变化,用相对价格替代绝对价格。极端情况下,比如,现货库存货源较为紧缺,现货一价难求,现货价格远大于期货价格,或者现货市场货源过剩,市场买涨不买跌,现货难以成交,现货价格小于期货价格。临近交割,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出现背离,这种情况会促使产业客户通过期现交割或注册仓单入市期现套利,逐步缩小两市价差。

      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当基差变强时,即现货价格上涨幅度大于期货价格上涨幅度,或者现货价格下跌幅度小于期货价格下跌幅度,则有利于卖出套期保值。反之,当基差走弱时,即现货价格上涨幅度小于期货价格上涨幅度,或者现货价格下跌幅度大于期货价格下跌幅度,则有利于买入套期保值。比如,春节前后作为电解铜传统消费淡季,中下游铜材加工企业大多进入休假模式,但上游的铜冶炼生产企业一般不会停产,产业上下游的不同步导致现货市场出现电解铜阶段性累库,期现价格差异较大。上游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卖出套期保值,通过期转现交割的方式销售电解铜。利用期货市场,在相对高位提前锁定售价。如果出现严重的期现价格背离,产业客户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寻找贸易机会,在期货市场以12%—15%的资金杠杆买进同等货值电解铜,等待期现价格回归后平仓了结。如果期现继续背离,期货价格仍处于低位,可以期转现交割,再在现货市场卖出货物,赚取期现差价。

      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目的是规避风险,平滑波动,而不是单方面投机,所以对于套期保值的效果,需要结合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套期保值的方向和时机需要结合企业短期订单,中长期战略储备因地制宜,即使是加工企业,如果原材料库存过高存在跌价风险,也可以选择卖出套保,弥补原材料和销售损失。长期套期保值需要关注合约的连续性和月间价差结构,有色金属现在都是连续合约,注意移仓时机选择,减少交易的摩擦成本。如果套保期货账户出现浮亏,建议严格设定止盈和止损,一旦出现企业期货账户亏损超过15%,立刻无条件平仓,防止期货账户亏损进一步扩大。合理规划套保比例,如果缺乏专业团队,可以循序渐进,从30%—60%开始套保,熟悉相关流程和操作后,套保比例可以增至80%—90%。除此之外,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13%增值税的问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套保节奏。

      跨期套利核心是观察现货市场强弱

      跨期套利,是指利用同一个品种、不同月份合约之间的强弱差异,根据宏观面和基本面分析,寻找合适的套利机会。在不同合约月份建立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交易头寸,并以对冲或交割方式结束交易的一种操作方式。跨期套利一般分为正套、反套以及组合套利,正套为买近抛远,反套为买远抛近,组合套利相对复杂,卖出(买入)前后合约,再买入(卖出)中间合约。跨期套利的核心是现货的强弱,也就是基差的强弱,一般现货走强,可正套;现货走弱,可反套。

      整体而言,在铜产业链中,矿采选企业和冶炼行业大多为国有大型企业,拥有丰富的套期保值经验和人力财力,大部分企业对期货、期权套期保值等衍生品应用娴熟。不过,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的下游加工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和充裕的现金流,对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常常难以下手。在面临价格波动时,只能通过硬抗来渡过难关。在价格上涨时,企业采购原材料成本上升,但其生产的终端产品价格难以同步上调,企业利润损失严重。然而,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大,企业如果不能有效管控成本,任何一个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引发企业的生存问题。而管控风险、锁定利润对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实体企业应该把风险控制作为生存的底线,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和理念,建立系统的套期保值风险管理制度与体系,并将其嵌入企业全流程过程中,才能利用好期货工具,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风险,让衍生品成为铜企新生产力,帮助企业实现成本保、利润增、波动小,稳健经营,做大做强。(作者单位:中辉期货)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19

  • 业内人士:区块链技术在场外业务应用将发挥更大价值

    08:21 作者:博易快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简称《指南》)对外发布,这有望加速区块链技术在期货市场的创新和应用。但是,在现实中想要落地生根并非易事。那么,期货市场应如何把握区块链发展的重要政策机遇呢?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指南》旨在明确一系列举措加快区块链重点标准研制。《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的标准体系,重点面向基础共性、应用和服务等标准化领域,制定30项以上区块链相关标准,基本满足我国区块链标准化需求。

      为规范区块链在特定行业的应用方法,促进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金融标准方面,《指南》提出,规范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等应用技术要求,用于指导区块链在金融产品服务、监管风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应用。关于金融标准建设重点,《指南》提出,围绕金融产品安全、数据安全、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区块链在金融数据、金融风控、供应链金融等重点标准研制。

      “《指南》为区块链业务的开展提供具有权威性的参考和指导,将加速区块链技术在期货市场的应用与融合。”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期货市场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与区块链技术这个“新基建”融合,打开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它犹如一个信号“放大器”,可以帮助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但就目前而言,区块链技术在期货行业的应用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有待解决。

      “无规矩不成方圆”,与《指南》不谋而合,1月11日,由上海大宗商品仓单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期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区块链 大宗商品仓单数据规范》正式实施,该规范是基于全国大宗商品仓单登记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嵌入仓单交易,助力交易数据的安全可信、流通共享。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期货市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仓单业务方面。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不断与期货市场碰出“火花”,比如:上期所与青岛海关和浙江自贸区合作建立区块链保税仓单登记平台,积极探索尝试区块链在跨境保证金场景的应用;郑商所交割智慧监管平台利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可信的数字化仓单系统;大商所与交通银行、中粮贸易合作搭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仓单质押融资试点——联盟链平台。

      此外,区块链技术在期货市场上应用有着很好的政策基础。据记者了解,去年2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3009号(财税金融类199号)提案的答复函。针对《关于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期货行业应用的提案》,证监会表示将支持各期货交易所在开展区块链应用中,融入更多参与方。

      虽然区块链技术近些年在期货市场“落地开花”,但两者的融合速度和深度仍然不够。中仓登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马令海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期货行业大有可为,但想利用好首先要厘清三个问题:一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目的。二是目前有哪些业务必须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三是区块链技术能给期货行业带来哪些新的业务机会,或者如何提升业务运行效率。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期货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期货品交割和场外业务两个方面。对此,马令海表示,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交割环节相对简单,其更大的价值发挥是在期货交易所的场外业务方面。当前普通现货仓单业务的痛点在于,虽然法律上规定仓单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可以被理解为兼具“债权”和“物权”凭证的属性,但在司法实践中还未被清晰认定,而在市场实施层面上,尤其涉及交易和融资,交易商和资金方都难以验证现货仓单持有者的实际权益,因此很难实现现货仓单作为权利凭证的流转和融资。对于场外市场业务而言,现货普通仓单也需要一套体系化的基础服务来做保障,让市场为现货仓单建设的登记公示等一系列基础服务上链,以达到与期货仓单数据形成联动的标准,帮助期货交易所扩大场外业务规模,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抓手。

      那么,区块链技术如何应用在期货交易所场外业务上呢?马令海表示,使用“登记公示”+“货权管理”这种社会化的机制,来使仓单在实际应用层面上具备权利凭证的特性,目前看是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包括实现“仓库登记”“货权登记”“仓单登记”“电子仓单运营关系确认公示”、支持“仓储方对相关公示数据做公开确认”、支持权利人进行“货权管理”,这一系列基础性服务都可以与区块链进行结合。

      马令海进一步阐述道:“由于其中涉及货权和仓单能否作为权利凭证被整个市场所信任,因此对区块链的公共属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国内常见的、单一方面建设和控制的私有链和联盟链难以实现其公共化的属性,可以依托国内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来实现公共性服务。由工信部支持、中国信通院牵头建设的‘星火·链网’是‘许可公有链’,其最大特点是既不同于海外缺乏监管的公有链,也不是国内常见的单方建设、单方控制的联盟链,而是多方审核后参与,并有政府参与指导、参与运行的公有型区块链。期货行业可以通过接轨国家公链,有效解决现货仓单中面临的风险问题,达成市场共识,实现期货仓单和现货仓单业务的协同,从而做大场外业务规模,以及帮助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更好地开展期现业务。”(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11

  • 过剩压力增加 原油价格中短期下行风险较大

    06:00 作者:博易快讯

      进入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继续表现疲软,并没有受到红海危机的提振而大幅上涨,主要原因还是需求不振,而供应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回顾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二是OPEC+减产政策,三是消费淡旺季的需求表现。

      从未来1—2个月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看,需求疲软的情况暂难逆转,而供应端的冲击并不会太大,且库存出现增加的特征。这意味着原油市场将继续保持偏弱的走势,除非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升级,波及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和更多中东国家卷入其中,原油供应短期锐减。

      供应端短期受冲击并不大

      对于原油市场而言,当前红海危机和OPEC+减产是影响其供应的两大事件,但短期来看并没有对国际原油供应造成重大冲击。

      从全球供应来看,2023年下半年,虽然OPEC+延长减产周期,但是全球原油产量持续回升。以2023年11月OPEC+达成的减产协议为例,2023年11月全球原油产量较10月增加10万桶/日,较2022年同期产量增加20万桶/日。减产后产量反而上升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减产以配额为基准,实际产量低于配额的情况下,减产量会很小。二是减产是自愿的形式,而非强制执行。各个国家宣布的减产量,并没有将这部分减量固定在OPEC+统一规定的减产协议中。三是沙特和俄罗斯的减产计划仅为之前额外自愿减产的延期而非新增减产,伊拉克等其他6个国家的减产计划均为新增减产额度,合计新增减产规模为69.3万桶/日,低于会议前对新增减产规模的预期(100万桶/日)。若考虑部分成员国2024年产量配额有所上升,预计2024年一季度OPEC+实际产量仅下降50万桶/日。四是非OPEC+产油国产量出现大幅增长,例如美国原油产量在2023年不断创新高。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美国原油产量已突破1330万桶/日,达到创纪录水平。

      从并购交易来看,美国页岩油投资正在复苏。北美页岩油行业日趋成熟且增长放缓,许多最好的页岩油生产地点已经被开发,油企争先恐后地收购竞争对手,以确保新的钻探地点。西方石油收购CrownRock,明显增加了其在多产的二叠纪盆地的资源。

      从OPEC的产量来看,2023年11月的产量较10月小幅下降了5.8万桶/日,降幅仅为-0.2%,其中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伊拉克、尼日利亚产量有所下降,而伊朗、科威特、利比亚和沙特产量环比在上升。

      红海危机虽然影响航运,但是出现了美国原油替代部分中东原油出口的特征。根据EIA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9日当周,美国原油出口量每天增加137.7万桶,达到529.2万桶。根据EIA自1991年2月以来的数据,美国原油单周出口量上一次录得历史新高是在2023年2月24日当周,当时每天出口562.9万桶。国际托运人担心在红海上遭到攻击,并且改道绕行非洲也会增加航运成本。特别是对欧盟买家来说,更安全、更便宜的采购方式,是将船开往美国墨西哥湾沿岸,装载廉价的美国石油。

      需求出现明显的走弱特征

      2023年下半年,海外经济减速,中国石油进口增速下滑,叠加严格的能效标准、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计划,全球原油需求明显走弱,这是国际原油价格并没有受红海危机影响上涨反而下跌的主要原因。据测算,2023年四季度全球原油需求下滑至1.01亿桶/日,较2023年三季度减少112万桶/日。

      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美国2023年四季度经济减速导致原油需求明显下降,且四季度美国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导致美国原油需求雪上加霜。从先行指标制造业PMI来看,2023年12月美国制造业PMI略微反弹至47.4%,但是还是处于50%荣枯分水岭下方,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在减速。据OPEC测算,2023年四季度美国原油需求下滑至2005万桶/日,较三季度减少42万桶/日。从炼油厂开工率来看,2023年四季度美国炼油厂开工率远低于三季度的90%以上,2023年11月下降至88.05%。

      虽然美国低价补充战略原油储备带来需求阶段性增量,但是整体上美国消费需求表现疲软。2023年12月底,美国能源部表示,已经抢购了约1380万桶原油,最近几周还在加速购买。另外,到今年2月,随着石油公司归还通过互换借给它们的石油,大约400万桶石油也将回到SPR。

      欧洲经济增长相对于美国更加疲软,这意味着欧洲对原油的需求不大可能对冲美国原油需求下降的缺口。2023年1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下降至44.4%,尽管较6—11月略微反弹,但同样低于50%荣枯分水岭。另外,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23年12月依旧处于负值,低至-15。从炼油厂开工率看,2023年11月,欧洲16国炼油厂开工率跌破80%,仅有78.53%。

      中国需求在2023年四季度也有所减速。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中国原油进口降至4月以来最低纪录,降至4244.5万吨,同比下降9.2%,相当于1033万桶/日,较10月的1153万桶/日下降了 10.4%。2023年前11个月,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增长了12.1%,约增长121万桶/日,低于IEA预计的全年日增180万桶/日的均值。

      综上所述,全球原油市场中短期面临过剩的压力,供应端并没有因OPEC+减产和红海危机出现重大缺口,全球原油产量还保持增长;需求端则因欧美经济减速和中国季节性消费淡季进口需求减弱而明显走弱。且2023年四季度,全球原油市场出现累库,面临去库存压力,原油价格缺乏上行动力。在过剩的压力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宣布下调2月出口油品价格。不过,原油市场也存在潜在的积极因素,例如美联储加息周期基本结束,地缘政治危机存在扩大的风险。

      因此,境外投资者可以运用芝商所旗下的微型WTI原油期货合约对冲原油短期下行风险,且防止远期的上行风险,例如卖出微型WTI原油期货近月合约,买入远月合约。而境内投资者可以运用上期能源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进行类似操作。数据显示,微型WTI原油期货是芝商所增长最快的能源产品之一,自推出以来,合约交易量已近2000万份。微型WTI原油期货为交易员提供一个规模更小、精确度更高的原油价格敞口管理工具,由于微型WTI原油期货的规模只有基准WTI期货合约的十分之一,让交易员以较低的保证金要求,获得与传统WTI原油期货相同的透明度与价格发现功能。(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10

  • 2024年国内期货市场十大猜想

    08:55 作者:博易快讯

     
      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地区分化不断加剧。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首次提出“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展望2024年,期货市场发展势头向好,业务创新步伐或迎提速;品种注册制全面落地,多样化期货品种上市成为业内共同期许;坚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稳慎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加快期货行业数字化转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创新服务绿色发展、多元化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纵深推进,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主题。

      猜想一:国内外经济错综复杂,商品结构分化明显

        2023年是我国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推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由稳及进将是2024年经济发展的基调。

      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开始急剧加息,截至2023年12月,美联储本轮已连续加息11次,预计2024年中期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引发大宗商品的突破性反弹。随着全球化浪潮逐渐退去,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在重构。我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恰是以外循环为主。因此大宗商品安全体系也正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随之发生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我国经济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更是首次提出了“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宏观政策方面,国内将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受中美经济现实和预期的错位、加息周期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2023年国内外商品价格指数分歧明显,商品结构分化严重。展望2024年,海外将进入降息周期,地缘冲突、央行购买等是重要支撑因素,黄金具备长线配置价值。由于美联储大概率由加息转向降息,黄金有望确立新一轮上涨周期。能源方面,受强劲需求和供应缺口的支撑,预计国际原油将保持价格高位,给国内动力煤带来一定的利好因素,动力煤价格在春节后的旺季有望迎来涨价窗口期。工业金属方面,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和全球整体增长放缓,预计2024年矿产品和金属价格略有上涨。农产品方面,预计2024年全球粮油食品价格将从历史高位回落。其中,由于巴西大豆产量创纪录,全球库存增加,大豆、玉米、豆油及豆粕价格预计下降。此外,生猪行业供给端仍存在一定压力,消费需求或将缓慢回暖,猪价需谨慎看待。

      猜想二:稳慎发展期货市场,坚持严守两个底线

        从经济体系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更是强调了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期货和衍生品正是防范风险的有效工具,因此各项政策的制定为期货行业提供了展现其风险规避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绝佳机会。期货市场应趁势而为,做到强监管、防风险,始终坚持严守两个底线,即牢牢守住整个宏观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守住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本身的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满足日益增长的风险防范需求,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要坚持底线意识不放松,最重要的是加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的有效性。2023年,证监会对期货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做到“稳慎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而在此之前强调的一直都是“稳步发展”,由“稳步”到“稳慎”,这个转变也更加强调了守住期货市场底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望2024年,加强监管能力、有效防范风险将是整个期货行业共同发力的方向和目标,在保证期货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的同时,努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更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并利用好科技创新前沿技术,持续强化监管,切实提高监管能力,为整个期货市场乃至金融市场保驾护航。

      猜想三:品种注册制全面落地,航运指数期货发展亮眼

        在期货和衍生品法推出之前,我国期货品种上市机制一直采用的是并联审批模式,上市周期过长,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受到相应限制。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推出明确期货及期权新品种上市实行注册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种上市机制,将上市品种的选择权从原来的行政机构转移到市场机构,明显缩短新品种的上市时间和流程,有效丰富了期货品种,提升了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

      可以发现,在品种注册制全面实行的第一年,各交易所新品种上市节奏明显加快,2023年共上市21个期货和期权品种。在品种结构上,新上市品种由过去商品期货品种为主向商品金融并行、期货期权并重转变,且包含工业产生的初级、中间、终端产品。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交易所已上市期货及相关衍生品品种共计131个,其中商品期货68个、金融期货8个、商品期权43个、金融期权12个,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

      2023年,上期所新上市的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近年来最具创新性的期货品种,是全球首个依托我国指数开发的航运期货品种,也是我国期货市场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同时又是面向国际投资者开放的境内特定品种,有效填补了航运风险管理工具的空白。

      随着注册制的全面落地,展望2024年,各大交易所上市新品种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且有权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上市差异化合约,上市品种将更加多样化。大商所将不断推进钢铁、农林、化工、天气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工作;郑商所继续推进鸡肉等期货研发工作;广期所将加快新能源金属板块品种研究工作,上市多晶硅等期货品种,持续稳妥推进碳、电等绿色战略品种的研发,进一步完善新能源金属板块,并持续探索指数类期货品种的研发;中金所上市30年期国债期货,深证100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呼之欲出。

      猜想四:金融科技创新赋能,助力打造“期货科技云”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5G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金融期货行业聚焦的重要话题,5G技术的成熟标志着面向实体世界的物联网时代的到来。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中提出要“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为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2023年8月,瑞达期货先行先试,率先设立了期货行业内首家金融科技类子公司——瑞达瑞控,全面进行数字化布局,致力于通过“数据驱动”助力金融发展。因此,展望2024年,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国内各大期货公司将纷纷加大对金融科技探索的力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科技助力金融发展,进而实现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期货,推动金融科技护航期货行业行稳致远。

      与此同时,随着期货市场交易规模的快速发展,期货行业的各种数据处理需求面临井喷式增长,包括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汇总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整合和量化分析、运用智能算法对客户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等。展望2024年,期货公司数字化探索之路潜力巨大,期货公司应积极用科技为期货赋能,制定期数字化转型战略,探究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动公司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打造出一朵独具特色的“期货科技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金融科技必将成为期货行业的重要驱动力。

      猜想五:行业后浪换前浪,人才推进是发展之基

        疫情之后,期货行业人事安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23年9月召开的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此外,在近年来监管部门、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的高管层更新明显,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走到了幕前,60后逐渐退居幕后。新一批的期货业界人才上任施展才华,给整个期货行业带来了新的气象。

      培养优质的期货人才是期货行业向前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当前我国期货从业人员数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数量依然不足,需要加强行业宣传,支持创新人才培养,更要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标准,重点把好“董、监、高”人员的任职资格关。展望2024年,期货市场要坚持打造适应期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把适当的人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培养和使用一批既懂现货又懂期货、既懂场内业务又懂场外业务、既懂国内市场又懂国际市场的人才。提高综合素质不仅是培育优质期货从业人才内在的要求,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从业人员站得更高、想得更深,扎实工作,才能为整个期货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想六:聚焦期货绿色发展,为服务市场再添助力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较大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风险,期货行业交出了自己的答卷。2023年12月,招商期货发布了国内首个寒潮+降水指数衍生品——招商期货天气指数系列衍生品。以温度、降水等天气指数为标的,利用期货等衍生品工具,帮助实体企业和农户对冲不利天气风险。这一指数衍生品的发布,不仅贯彻落实了经济工作中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要求,而且有效发挥了期货市场的功能。

      绿色低碳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大方向。如今,距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双碳”目标已过三年。三年的发展,金融业为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绿色能量”。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立足服务于“双碳”目标,致力为国家绿色发展赋能。随着广期所工业硅、碳酸锂等新能源品种在近两年的陆续推出,期货行业服务绿色金融的脚步逐渐加快。但总体来说,期货行业发展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期货经营机构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服务业务能力还不足。展望2024年,期货经营机构必将进一步加大绿色发展的投入,期货市场不仅需要持续布局发展更多绿色期货品种,还应该抓住政策机遇,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探索绿色期货与其他金融工具的融合,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的管理工具,更好地为碳中和目标服务。未来期货行业的绿色步伐必将继续加快。

      猜想七:外商独资公司再添新军,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止

        随着期货行业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外资企业参与国内期货行业的进程加快。2020年1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被取消;2023年5月26日,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经证监会依法核准落地北京,成为自摩根大通以后在国内设立的第二家外资控股期货公司。此外,还有瑞银期货、兴业期货、迈科期货三家中外合资背景的期货公司。外资控股公司的加入,进一步推进了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有效提高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为国内期货行业带来新的风貌,有效提升了期货市场运行质量,深化了境内外市场的合作与交流。

      除了外资不断“引进来”以外,我国期货市场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也从未停歇。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期货公司共设立了19家境外子公司,其中18家位于中国香港,1家位于新加坡,跨境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化品种扩容提速明显,目前已有24个品种相继实现对外开放,46个商品期货、期权及股指期权面向QFII/RQFII开放交易。我国期货的国际价格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价格”正逐渐被广泛使用。展望2024年,我国开放型期货品种业务布局将持续得到优化,QFII/RQFII的投资范围加速拓宽,国际化品种继续稳步推出,不断营造并深化循环畅通、领域宽广、层次深入、合作共赢的开放格局。

      猜想八:期货多元业务纵深推进,服务实体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另一个重点在于“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强调金融领域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愈加被看重。风险管理业务方面,截至2023年底,我国期货行业共计备案了101风险管理子公司,总资产达到1801.51亿元,为众多的实体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在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增长的当下,利用期货市场避险已深入人心。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截至2023年7月末,共有129家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净资产规模3019.12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在国内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在促进企业创新成长的功能上也更加突出。此外,“保险+期货”模式已经连续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规模和成效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保险+期货”也在持续进行创新,在模式和品种方面纵深推进,衍生出“保险+期货+N”等跨界创新合作,紧密结合产业链各环节,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自2016年以来,共有73家期货公司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生猪、玉米等18个品种提供了服务,累计承保货值1346.04亿元。

      期货公司的各项创新业务为服务实体经济贡献了源源不断的期货力量。展望2024年,期货市场将进一步与实体产业链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格局,不断创新满足实体企业多样化需求,向常态化机制化迈进。一方面落实政策安排,强化期货和衍生品领域专业优势,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甚至与不同行业领域形成合力,稳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另一方面以创新业务发展为目标,不断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为业务需求日益增加的各类企业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稳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盈利能力。

      猜想九: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期货公司大有可为

        目前整个期货行业的业务模式仍相对单一,期货公司的头部化趋势明显。长期以来,期货公司过度依赖经纪业务为行业痛点,成为制约我国期货行业整体发展的瓶颈之一。经纪业务竞争激烈,传统经纪业务仍将是期货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利润来源,期货公司急需开展多项业务来为整个市场发展注入新动力。

      随着各大经营机构紧跟市场需求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业内呼声,期货和衍生品法的落地加速推动了行业规范和机构业务发展,给期货公司创新业务的开展预留了法律空间。证监会发布的《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和《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更是贯彻落实了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拓宽了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种类,不仅拟新增期货公司保证金融资业务、期货自营业务、境外经纪业务,还拟将衍生品交易、期货做市交易、资管业务收归期货公司。期货公司进一步向“衍生品经营机构”的新角色迈进。业务范围的拓展,有利于期货公司突破利润单一的发展困境,使用更多的工具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做市业务的回归,有利于期货公司运用成熟的风险管理模式开展相关业务,同时便于对各个环节风险进行管理。

      展望2024年,在传统业务竞争日渐激烈、利润空间逐渐缩小的情况下,期货公司可以着力发力风险管理业务、国际业务等创新业务,期货公司发展转型的可选择路径也逐渐清晰。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途中,期货公司大有可为。

      猜想十:构建良好期货生态体系,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自ESG概念被提出以来,可持续发展就一直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2023年,招商万得ESG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推出,更是打开了期货市场ESG发展的新局面。对于期货行业来说,推进行业发展可持续,重要的是构建良好的期货生态体系,持续建设并践行期货行业文化。从整体来看,与期货行业规模、资本实力、利润水平等“硬指标”的快速扩张相比,行业“软实力”发展相对滞后,制约着行业经营质量效率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厚植发展力量和文化基因,切实担负建设行业文化、防范道德风险、履行社会义务乃是期货行业发展的首要责任。期货行业各主体有着共同的制度体系,也有共同的价值体系,有责任共同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去维护行业的长治久安,在共同的文化基因中积淀普遍的文化共识,共育文化、共建生态,实现期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回顾2023年的期货行业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同样坚持稳中求进,总体上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展望未来,实现期货行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从硬监管和软自律两大方面保证。在监管层面,全面提升监管科技和行业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强调“合规”文化;不断完善行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适度合理监管,鼓励“创新”文化。在自律层面,重视声誉风险,对从业人员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营造诚信环境;完善交易运作机制,打通多元化投资渠道;强化行业合规意识,充分发挥“自律、服务、传导”职能。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未来期货行业经久不衰的发展主题和要求。探索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整个行业一直在努力。(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分析人士:供应过剩担忧加剧 油价大跌

    07:30 作者:博易快讯

      1月9日,在前一日国际油价跌超3%的影响下,SC原油主力合约2402跳空低开,截至下午收盘,大跌3.16%,报收540.0元/桶。对于近期原油期货的偏弱表现,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受供应过剩担忧影响。至于未来原油价格的表现,建议重点关注地缘政治冲突和金融危机风险。

      新年伊始,在基本面利空逐渐消散、采购需求逐渐回升、地缘冲突持续升级的情况下,利多因素显现,原油价格在首个交易周录得“开门红”。

      到了第二周,随着大宗商品整体回调,悲观情绪主导市场,利空因素又让投资者趋于谨慎。南华期货能化分析师胡紫阳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特别是当红海事件有缓和迹象和沙特阿美超市场预期下调2月销往亚洲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两个因素叠加时,更是强化了市场对于供应过剩的担忧。

      对此,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原油分析师赵若晨表示认同。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日当周,WTI原油投机性净多头大幅减少,在她看来,这正是市场信心不足的表现。

      至于近期外媒提及的伊朗部分卖家为提高对中国炼厂的价格而压货不卖的情况,某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确有此事。

      “目前伊朗与国内地炼企业仍处于博弈过程中。一方面,地炼需要折价原油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伊朗原油仍处于被制裁状态,并没有很好的去向。目前这种博弈仍未结束,具体结果如何仍需进一步观察。”胡紫阳补充道。

      赵若晨介绍,之所以会出现当前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委内瑞拉等国家有所提价。

      胡紫阳告诉记者,目前伊朗原油在国内的贴水一直在上涨,但在国内伊朗原油成交量相当清淡,实际成交价格并不算透明。考虑到一旦伊朗原油贴水上涨至-9美元/桶以上,其竞争性将大打折扣。炼厂是否接受伊朗价格,更多还是取决于相对ESPO等原油价格的比较和炼厂的实际效益。

      总的来说,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伊朗上调出口至中国的原油价格,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有限。国内炼厂受制于生产成本,接受提价的可能性不大。在不接受提价的情况下,炼厂可转而采购其他地区的原油,也只会带来国内原油进口结构的变化。

      胡紫阳介绍,目前中国直接从伊朗进口原油约占进口总量的4%左右,主要是进常减压装置做常规炼化生产。

      至于未来原油价格走势,胡紫阳认为,短期受供给过剩担忧和地缘风险溢价的影响较大,波动加大。长期来看,只要OPEC+成员国内部稳定,供给端依然缺乏弹性,油价仍有底部支撑,何时上涨更多看需求端何时改善。

      中信期货油气及制品组长桂晨曦表示,2024年,需求弱稳和供应低位可能导致油品库存下降,原油价格区间可能温和上移。上行风险来自地缘冲突,下行风险来自金融危机。

      桂晨曦认为,供应方面,2024年一季度,在沙特和俄罗斯目前自愿减产基础上,OPEC+将额外扩大减产范围。需求方面,若2024年经济能从温和筑底向弱复苏逐渐过渡,则油品需求或维持相对稳定。不过,巴以和俄乌冲突持续,不稳定博弈可能使冲突扩大,进而导致原油供应中断风险,同时外溢至金融风险升温,因此需持续关注相关事件进展。

      赵若晨认为,相关企业有必要通过配置衍生工具,以有效对冲价格波动带来的运营风险,并锁定销售利润,从而保障产业链更加稳健运行。

      “就相关企业而言,油价对于公司利润的影响是显著的。尤其是原油价格的全球性特征显著,会随着国际政治局势、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自身供需变化等因素产生剧烈波动,会给实体经营带来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赵若晨补充道。

      赵若晨提醒,相关企业在参与套期保值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其次是成本或利润的锁定;最后才是成本和利润的优化。在衍生工具的配置和使用上可以灵活选择。企业不仅可以选择在期货上套保,也可以在不确定性较高时,运用期权实现风险规避,而有纸货或掉期的品种,也可以用保证金来锁定远期价格。此外,衍生工具使用需要通过系统化研究得出策略来操作,以确保企业能更准确地实现保值需求。(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09

  • 广期所:关于减免交割、期转现、仓单转让、仓单作为保证金及套期保值手续费的通知

    08:35 作者:博易快讯

       各会员单位:

      经研究决定,自2024年1月10日至2024年12月31日,我所实施如下手续费减免措施。

      一、免收全部期货品种以下手续费:

      (一)交割手续费;

      (二)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

      (三)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手续费;

      (四)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

      以上措施采取直接免收方式实施。

      二、全部期货、期权品种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减收50%,每月对会员核算并发放减收额度,抵扣后续产生的交易手续费。

      特此通知。

                                                         广州期货交易所?

                                                         2024年1月8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08

  • 广期所:关于减免交割、期转现、仓单转让、仓单作为保证金及套期保值手续费的通知

    20:30 作者:博易快讯

      广期所1月8日发布通知:自2024年1月10日至2024年12月31日,我所实施如下手续费减免措施。一、免收全部期货品种以下手续费:(一)交割手续费;(二)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三)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手续费;(四)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以上措施采取直接免收方式实施。

       二、全部期货、期权品种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减收50%,每月对会员核算并发放减收额度,抵扣后续产生的交易手续费。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发挥风向标作用 助白糖行业融合发展

    13:45 作者:博易快讯

        白糖期货上市十八周年

      白糖作为重要基础农产品,上游连接着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原料主产区产业发展,关乎乡村振兴,下游则广泛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和居民消费,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我国是全球食糖第四大生产国、第三大消费国、第二大进口国,对外依存度超过30%,涉糖企业通常面临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白糖期货自2006年1月6日在郑商所上市以来,一直发挥着糖市“风向标”的作用,是制糖企业、食品贸易企业、用糖企业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回望这十八年来,白糖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白糖期货功能有效发挥,助力行业朝着更高效、更健康的方向阔步向前。

      助力白糖行业提质增效

      “回望过去,中国白糖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这些变化反映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农业结构、市场开放程度、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变化的影响。”中粮期货白糖分析师周航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周航介绍,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逐步减少贸易壁垒,使得国内白糖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进口糖的增加对国内市场价格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基于此,国际糖价的波动对国内市场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巴西、印度等主要糖生产国的生产情况变化时,国际糖价的波动将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口成本和市场供给。

      近年来,白糖的国内供应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国信期货资深软商品分析师侯雅婷介绍,2017年是甜菜糖发力的分水岭,内蒙古大力新建甜菜糖产能,使得甜菜糖产量在此后的榨季里升至50万—60万吨的水平,改变了蔗糖占据绝对主导的格局。此后的2020年,食糖进口配额外关税降低与数量管控措施放松,进口糖数量大幅增加,创历史新高;同时液体糖浆、预拌粉等白砂糖替代品进口量也大幅放量,国内供应格局再度发生变化。

      “此外,行业发展方面,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效率为目标,一些规模较小、效率不高的糖厂逐渐被淘汰,行业发生结构性调整,大型糖企逐渐形成市场主导地位。”周航表示,整体来看,中国白糖行业在过去二十年呈现出从增长到调整,再到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转型特点,未来中国白糖行业的发展仍将受到国际市场变化、国内政策的影响与市场供需关系的共同驱动。

      在此过程中,白糖期货让相关涉糖企业面临波动的市场有了抵御的能力。“白糖期货上市十八年来,交易持续活跃,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对我国食糖行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一是白糖期货的交易量和持仓量逐年上升,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多,包括制糖企业、食糖贸易商、基金、投资者等多个层面,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二是白糖期货市场提供了透明的价格机制,参与者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了解供需情况和预期变化。三是随着市场规则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完善,为企业管理价格波动风险提供了可靠工具,更在企业决策优化、现货市场定价参考、行业投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贸易影响等方面对产业、现货贸易、企业产生正向影响。”周航表示。

      特别是在2023年,白糖产业面临食糖供给减少,价格重心上移,进口成本高,加工企业经营困难以及糖浆、预混粉持续冲击的多重矛盾,白糖期货市场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数据显示,2023年,白糖期货日均成交78.13万手,同比增长106.95%;日均持仓106.08万手,同比增长47.82%;日均换手率0.74。白糖期权日均成交19.88万手,同比增长134.71%;日均持仓39.7万手,同比增长90.32%。期货、期权市场规模达到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良好的价格发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参与白糖期货。据了解,2023年,白糖期货法人客户日均持仓76.12万手,同比增长35.52%,日均持仓占比71.76%;产业客户日均持仓32.56万手,同比增长32.33%,日均持仓占比30.69%。

      “白糖期货上市十八年来,不仅成为糖业市场重要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和价格发现平台,也推动了我国白糖产业的发展,同时提升了国内外贸易商参与中国市场的意愿和能力。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也形成了积极影响,使得现货价格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了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周航表示。

      促进行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事实上,作为白糖现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制糖企业和贸易商群体均有巨大的套期保值需求。

      泛糖科技产业研究部部长刘芷妍表示,对于制糖企业来说,甘蔗收购价是相对固定的,食糖是季产年销的产品,主要面临存货贬值风险。为规避库存糖价格下跌风险,糖企可以在期货市场选择合适的价位通过卖出期货或期权套保锁定销售价格。贸易商作为连接生产企业和消费企业的桥梁,主要面临包括价格波动、库存管理、资金占用等方面的风险。白糖价格走势的周期性明显,在糖价单边上涨的情况下,贸易企业面临的困难会较为突出,可以运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比如,贸易商在跟终端企业签订供货协议后糖价跳涨,如果该贸易商没有在期货市场提前买入套保锁价,那么在执行采购订单时将面临大幅亏损甚至被迫违约。如果该贸易商在签订单时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则可以对冲糖价上涨风险,顺利履约,甚至还可能获得基差走弱带来的额外收益。

      此外,侯雅婷介绍,2019年以来,白糖行业逐渐从一口价模式转向了基差报价,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程度加深,随着白糖期权的上市,含权贸易的模式也在业内展开。

      “市场需求和食糖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使得贸易商需要合理控制库存,避免滞销或库存积压。在一口价模式下,食糖贸易商可以先在白糖期货合约低价时建立虚拟库存,锁定采购价格,节约仓储成本。近年来,随着白糖价格波动性增加,为锁定利润和控制采购成本,白糖基差贸易逐渐成为行业趋势,产业链上下游参与基差贸易的需求增加。广西食糖制糖集团与贸易商之间的基差贸易多采用卖方点价,而贸易商对下游用糖终端采用买方点价模式居多,双方在期货市场上承担不同卖出套保和买入套保角色。”刘芷妍表示,在解决涉糖企业的融资问题方面,郑商所的场外业务平台仓单融资质押业务能够提供高效的低成本融资。

      在刘芷妍看来,白糖期货上市十八年来,食糖现货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与期货市场协同度越来越高。市场专业度提升,期现结合的基差贸易成为主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以及套期保值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相对公平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刘芷妍表示,期现结合的基差贸易模式可以让买卖双方通过期货市场实现在不同时间、不同价格上的“双赢”,也逐渐成为白糖现货流通定价的主流方式。

      据介绍,目前,广西主要糖业集团都在尝试运用基差贸易的方式销售,2023/2024榨季的预售糖在100万吨左右,基本上采用卖方基差点价的方式,以SR01或SR03合约升水定价,制糖企业的点价区间约6900元/吨,成功在高位区间锁定了约1/6的产糖量销售价格,为实现全年的经营业绩打下良好基础。从2023年12月开始,国内外食糖价格大幅回调,用糖终端通过与贸易商进行买方点价采购,及时把握市场机会降低成本。

      顺应市场发展  更好服务白糖产业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服务食糖产业,郑商所围绕交割、市场培育、场外平台等多方面做了诸多工作。

      具体来看,郑商所一直以来都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套保需求,全力保障交割顺畅,助力企业拓展货物购销渠道。2023年,郑商所在广西、云南等主产区增加3家交割库,在主销区浙江恢复1家交割库,为产业企业参与交割提供更多便利。为了降低企业参与成本,郑商所免收2023年全年套保开仓、交割、仓单转让及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通过标准仓单冲抵保证金、买断式回购等业务,为产业企业提供融资40亿元以上,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衍生品业务方面,2021年12月27日,郑商所联合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白糖基差贸易泛糖专区”,推广“期货市场定价、现货平台交收”的期现结合新模式。2023年,专区累计成交量达6.7万吨,全部为现货产业客户参与,全部进行实物交收,全部有期货对冲头寸。

      此外,市场培育方面,郑商所开展“产业服务专项支持计划”,拓展361家食糖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选取中粮糖业、广西糖业集团、云南英茂糖业、广西泛糖科技等主产区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基地,开展多层次市场培育活动,不断提升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工具的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郑商所深入开展“保险+期货”试点。2022年在广西、云南、新疆开展5个白糖“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承保白糖33万吨,实现赔付3652万元。2023年,郑商所继续在糖料蔗、甜菜品种上开展“保险+期货”试点,试点项目13个,为48.45万吨白糖原料提供种植保障。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完善品种体系,丰富相关企业风险管理手段,郑商所正积极推进原糖期货研发,通过开展产业调研、质量摸底检验、完善规则设计、加强各方沟通等,持续深化原糖期货研发。下一步,郑商所将继续全面深入论证上市原糖期货对国内产业、市场、政策管理的影响,持续推动原糖期货研发上市。(期货日报网)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四家期交所发布2024年相关费用减免通知

    08:05 作者:博易快讯

     

      1月5日,上期所及其子公司上期能源、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同日发布公告,对交割手续费等实施减免。

      上期所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铜、铝、锌、铅、镍、锡、氧化铝、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不锈钢、燃料油、石油沥青、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纸浆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交易所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上期能源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原油、铜(BC)、低硫燃料油、20号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能源中心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郑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当晚夜盘交易时起至2024年12月31日,免收全部期货品种套保开仓、交割、仓单转让(含期转现中仓单转让)及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

      大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9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将免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手续费、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期转现交易手续费,并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

      中金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减半收取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交割手续费、股指期权行权(履约)手续费。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减税降费号召,近年来期货交易所持续推出降费措施。以大商所为例,自2020年起逐步实施了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和交割(含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的措施;2022年进一步免收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业务手续费,同时将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业务范畴进一步扩大至全口径的期转现业务;2023年延续实施交割、期转现、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和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4项业务的手续费免收措施。2020—2023年,上述各项措施累计为实体企业降费超2亿元。今年,大商所在以往措施的基础上新增了“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优惠政策,预计2024年全年整体降费金额超1亿元,将有助于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参与。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理念,关切实体产业需求,多措并举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支持与便利,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推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四家期交所发布2024年相关费用减免通知

    08:05 作者:博易快讯

     

      1月5日,上期所及其子公司上期能源、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同日发布公告,对交割手续费等实施减免。

      上期所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铜、铝、锌、铅、镍、锡、氧化铝、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不锈钢、燃料油、石油沥青、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纸浆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交易所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上期能源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原油、铜(BC)、低硫燃料油、20号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能源中心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郑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当晚夜盘交易时起至2024年12月31日,免收全部期货品种套保开仓、交割、仓单转让(含期转现中仓单转让)及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

      大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9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将免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手续费、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期转现交易手续费,并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

      中金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减半收取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交割手续费、股指期权行权(履约)手续费。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减税降费号召,近年来期货交易所持续推出降费措施。以大商所为例,自2020年起逐步实施了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和交割(含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的措施;2022年进一步免收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业务手续费,同时将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业务范畴进一步扩大至全口径的期转现业务;2023年延续实施交割、期转现、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和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4项业务的手续费免收措施。2020—2023年,上述各项措施累计为实体企业降费超2亿元。今年,大商所在以往措施的基础上新增了“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优惠政策,预计2024年全年整体降费金额超1亿元,将有助于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参与。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理念,关切实体产业需求,多措并举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支持与便利,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推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四家期交所发布2024年相关费用减免通知

    08:05 作者:博易快讯

     

      1月5日,上期所及其子公司上期能源、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同日发布公告,对交割手续费等实施减免。

      上期所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铜、铝、锌、铅、镍、锡、氧化铝、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不锈钢、燃料油、石油沥青、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纸浆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交易所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上期能源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原油、铜(BC)、低硫燃料油、20号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能源中心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郑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当晚夜盘交易时起至2024年12月31日,免收全部期货品种套保开仓、交割、仓单转让(含期转现中仓单转让)及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

      大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9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将免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手续费、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期转现交易手续费,并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

      中金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减半收取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交割手续费、股指期权行权(履约)手续费。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减税降费号召,近年来期货交易所持续推出降费措施。以大商所为例,自2020年起逐步实施了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和交割(含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的措施;2022年进一步免收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业务手续费,同时将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业务范畴进一步扩大至全口径的期转现业务;2023年延续实施交割、期转现、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和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4项业务的手续费免收措施。2020—2023年,上述各项措施累计为实体企业降费超2亿元。今年,大商所在以往措施的基础上新增了“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优惠政策,预计2024年全年整体降费金额超1亿元,将有助于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参与。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理念,关切实体产业需求,多措并举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支持与便利,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推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四家期交所发布2024年相关费用减免通知

    08:05 作者:博易快讯

     

      1月5日,上期所及其子公司上期能源、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同日发布公告,对交割手续费等实施减免。

      上期所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铜、铝、锌、铅、镍、锡、氧化铝、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不锈钢、燃料油、石油沥青、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纸浆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交易所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上期能源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原油、铜(BC)、低硫燃料油、20号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能源中心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郑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当晚夜盘交易时起至2024年12月31日,免收全部期货品种套保开仓、交割、仓单转让(含期转现中仓单转让)及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

      大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9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将免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手续费、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期转现交易手续费,并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

      中金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减半收取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交割手续费、股指期权行权(履约)手续费。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减税降费号召,近年来期货交易所持续推出降费措施。以大商所为例,自2020年起逐步实施了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和交割(含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的措施;2022年进一步免收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业务手续费,同时将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业务范畴进一步扩大至全口径的期转现业务;2023年延续实施交割、期转现、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和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4项业务的手续费免收措施。2020—2023年,上述各项措施累计为实体企业降费超2亿元。今年,大商所在以往措施的基础上新增了“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优惠政策,预计2024年全年整体降费金额超1亿元,将有助于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参与。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理念,关切实体产业需求,多措并举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支持与便利,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推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四家期交所发布2024年相关费用减免通知

    08:05 作者:博易快讯

     

      1月5日,上期所及其子公司上期能源、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同日发布公告,对交割手续费等实施减免。

      上期所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铜、铝、锌、铅、镍、锡、氧化铝、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不锈钢、燃料油、石油沥青、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纸浆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交易所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上期能源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原油、铜(BC)、低硫燃料油、20号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能源中心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郑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当晚夜盘交易时起至2024年12月31日,免收全部期货品种套保开仓、交割、仓单转让(含期转现中仓单转让)及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

      大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9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将免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手续费、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期转现交易手续费,并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

      中金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减半收取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交割手续费、股指期权行权(履约)手续费。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减税降费号召,近年来期货交易所持续推出降费措施。以大商所为例,自2020年起逐步实施了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和交割(含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的措施;2022年进一步免收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业务手续费,同时将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业务范畴进一步扩大至全口径的期转现业务;2023年延续实施交割、期转现、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和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4项业务的手续费免收措施。2020—2023年,上述各项措施累计为实体企业降费超2亿元。今年,大商所在以往措施的基础上新增了“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优惠政策,预计2024年全年整体降费金额超1亿元,将有助于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参与。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理念,关切实体产业需求,多措并举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支持与便利,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推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四家期交所发布2024年相关费用减免通知

    08:05 作者:博易快讯

     

      1月5日,上期所及其子公司上期能源、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同日发布公告,对交割手续费等实施减免。

      上期所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铜、铝、锌、铅、镍、锡、氧化铝、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不锈钢、燃料油、石油沥青、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纸浆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交易所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上期能源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原油、铜(BC)、低硫燃料油、20号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能源中心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郑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当晚夜盘交易时起至2024年12月31日,免收全部期货品种套保开仓、交割、仓单转让(含期转现中仓单转让)及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

      大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9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将免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手续费、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期转现交易手续费,并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

      中金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减半收取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交割手续费、股指期权行权(履约)手续费。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减税降费号召,近年来期货交易所持续推出降费措施。以大商所为例,自2020年起逐步实施了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和交割(含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的措施;2022年进一步免收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业务手续费,同时将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业务范畴进一步扩大至全口径的期转现业务;2023年延续实施交割、期转现、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和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4项业务的手续费免收措施。2020—2023年,上述各项措施累计为实体企业降费超2亿元。今年,大商所在以往措施的基础上新增了“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优惠政策,预计2024年全年整体降费金额超1亿元,将有助于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参与。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理念,关切实体产业需求,多措并举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支持与便利,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推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四家期交所发布2024年相关费用减免通知

    08:05 作者:博易快讯

     

      1月5日,上期所及其子公司上期能源、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同日发布公告,对交割手续费等实施减免。

      上期所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铜、铝、锌、铅、镍、锡、氧化铝、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不锈钢、燃料油、石油沥青、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纸浆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交易所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上期能源方面,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原油、铜(BC)、低硫燃料油、20号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能源中心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郑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当晚夜盘交易时起至2024年12月31日,免收全部期货品种套保开仓、交割、仓单转让(含期转现中仓单转让)及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

      大商所方面,自2024年1月9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将免收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手续费、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期转现交易手续费,并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

      中金所方面,自2024年1月8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减半收取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交割手续费、股指期权行权(履约)手续费。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减税降费号召,近年来期货交易所持续推出降费措施。以大商所为例,自2020年起逐步实施了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手续费和交割(含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的措施;2022年进一步免收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业务手续费,同时将标准仓单期转现手续费免收业务范畴进一步扩大至全口径的期转现业务;2023年延续实施交割、期转现、标准仓单转让货款收付和标准仓单作为保证金4项业务的手续费免收措施。2020—2023年,上述各项措施累计为实体企业降费超2亿元。今年,大商所在以往措施的基础上新增了“减半收取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优惠政策,预计2024年全年整体降费金额超1亿元,将有助于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参与。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理念,关切实体产业需求,多措并举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支持与便利,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推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05

  • 郑商所:动力煤期货2501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为50% 涨跌停板幅度为10%

    15:20 作者:博易快讯

         1月5日消息,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通知,经研究决定,现将动力煤期货2501合约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交易保证金标准为50%,涨跌停板幅度为10%。按规则规定执行的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高于上述标准的,仍按原规定执行。

         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单日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为20手。单日开仓交易数量是指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当日在单个期货合约上的买开仓数量与卖开仓数量之和。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组单日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按照单个客户执行。

        套期保值交易和做市交易的开仓数量不受交易限额限制。对于第一次超过交易限额的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郑州商品交易所将采取暂停开仓不低于5个交易日的监管措施,累计两次超过交易限额的,将采取暂停开仓不低于1个月的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按照《郑州商品交易所违规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上述事项与动力煤期货当前挂牌合约保持一致。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市场普遍预计需求难以有效回升,集运市场将继续面临供需失衡的格局

    08:20 作者:博易快讯

        1月4日,上期能源发布公告,调整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部分合约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根据公告,自2024年1月4日(周四)收盘结算时起,集运指数(欧线)期货EC2408、EC2410、EC2412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22%,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20%。

      昨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近远月合约表现分化,主力2404合约冲高回落,远月合约延续涨势,盘面各合约持仓继续减少。受近期红海局势愈演愈烈影响,集运市场期货价格跟随现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由于近月合约新开仓和保证金等受限,叠加红海事件发酵提振市场预期,周四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远月合约表现更加强势。”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总经理王克强表示,市场需要注意红海事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供应链潜在矛盾能否爆发更多取决于货量的现实变化,因此远月合约的显著上行存在更多隐性风险。

      他认为,调整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部分合约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有利于引导交易者理性参与,平抑市场过热情绪,维护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健康平稳运行。

      招商期货航运研究团队认为,近期亚欧航线受红海事件影响,船公司纷纷选择绕行好望角。但从供需两端看,红海事件对基本面仅是短期扰动,现货价格和盘面价格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了红海事件的影响。

      该研究团队分析称,红海事件主要影响2024年度的长协谈判,但是大部分货主对高昂海运费的长协价签署意愿不强,维持正常年份的长协价仍是货主的主流想法。航运供给的恢复将在较短时间内让市场回归基本面定价,现货市场运价短期上涨无法影响长期供大于求的基本面。

      在该研究团队看来,现货运价继续上涨缺乏长期动力。究其原因,一是供给端,大量船舶正在下水,可以有效补充红海事件带来的供给收缩;二是需求端,欧洲经济仍然在反复筑底过程中,需求未见显著提升,支持运价上涨的动力仍然不足。

      “目前随着马士基、赫伯罗特等班轮公司先后宣布继续绕航好望角,红海局势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在逐渐下降,中期市场终将回归基本面逻辑。”申银万国期货航运分析师柴玉荣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23年集装箱运力供给增速为7.8%,预计2024年集装箱船运力供给将继续以超过7%的速度增长。今年1月1日起,欧洲将航运碳排放纳入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计划,预计最多能吸收新增运力的1%—2%,运力供给仍相对过剩。

      数据显示,欧洲央行对2024年GDP增速的最新预测为0.8%,克拉克森对2024年集运需求增速预测为3.6%。市场普遍预计需求难以有效回升,集运市场将继续面临供需失衡的格局。

      国泰君安期货航运分析师黄柳楠表示,近期集运市场期现货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交易者应理性看待。长期来看,无论红海局势是否缓和,未来6个月全球运力仍面临明显过剩,全年运力投放幅度为9.47%,处于过去10年以来高位,且跨地域的运力调度也会缓解红海地区运力偏紧的格局,运价下行风险正在积累。从需求端来看,海外经济体去库周期步入尾声,虽然存在寻底反弹的可能性,但在季节性淡季的一季度开启趋势性补库的概率不大。

      此外,他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4月最后三周的SCFIS均价一般贴水上一年12月末即期运价20%—30%,部分弱势年份可能贴水50%。如果按照贴水25%估算,EC2404合约当前估值已经偏高,上行空间有待观察。

       (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集运指数期货合约昨日打开涨停板 期货公司风控工作不停歇

    08:15 作者:博易快讯

       1月5日消息,在开年收获两个涨停板之后,1月4日,集运指数期货5个合约全部打开涨停,全天维持偏强震荡走势。

       多家期货机构透露,在前两个交易日中,已有部分客户出现穿仓情况,不过,从资金量和客户数量来看,整体还不算太严重,且多数客户已追加了保证金。

       据了解,相较此前的涨停板行情,本次行情波动时投资者已有心理准备,且在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同步采取风控措施下,多数客户都能够配合做好风险管理。 (来源: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走势分化

    08:05 作者:博易快讯

        胡塞武装一艘载有爆炸物的无人艇在红海爆炸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据路透社援引一名美国海军指挥官的消息称,当地时间4日,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海域引爆了一艘载有爆炸物的武装无人艇。由于爆炸时该无人艇没有靠近美军的舰艇以及商船,因此并未造成人员伤亡。美军称,这是胡塞武装第一次在红海海域使用此类装置。

      马士基当地时间周四宣布,该公司滞留在红海的五艘集装箱船中的四艘已经改道好望角,现在正从红海返回苏伊士运河,以防遭到胡塞武装袭击。该公司的官方航程表显示,四艘名字分别为Maersk Genoa、Maersk Londrina、Ebba Maersk和Gjertrud Maersk的集装箱船已经改道好望角,开始了绕非洲的长途旅行。不过,名为Gjertrud Maersk的集装箱船航线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走势分化

      1月4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近远月合约呈现分化表现,主力合约EC2404上涨势头放缓,当日收涨5.17%,至2446.4点;次主力合约EC2406收涨15.12%,至2306.1点;远月合约涨幅较大,EC2408收涨22.55%,至2261.6点,EC2410收涨22.99%,至2082.1点,EC2412收涨19.43%,至2090.3点。盘面各合约持仓有所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当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调整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部分合约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自2024年1月4日(周四)收盘结算时起,集运指数(欧线)期货EC2408、EC2410、EC2412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22%,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20%。

      现货市场运价或存虚高风险

      中银期货航运研究员章星昊表示,受近期红海局势愈演愈烈影响,集运市场期货价格跟随现货价格大幅波动。现舱价格方面, 1月3日统计的即期公开市场报价(1月出运)显示,东方海外1月上旬出运下降470美元/TEU,至2709美元/TEU;1月下旬出运下降1200美元/TEU,至3479美元/TEU。韩新海运1月上旬出运下降1000美元/TEU,至2147美元/TEU。从报价可以看到,部分船公司1月下旬实际报价已明显下调。另外,从成本环节测算,考虑到保费以及其他潜在成本,绕航后预计增加的成本约80—100美元/TEU,部分市场报价已明显高于实际所承担的额外成本,现货价格存在虚高风险。

      在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总经理王克强看来,目前现货运价仍维持相对稳定,参考电商平台的数据,达飞在1月第三周报价维持3651(美元/TEU)/7077(美元/FEU)不变;MSC在1月第二周价格为3820(美元/TEU)/7240(美元/FEU);马士基价格为3569(美元/TEU)/5122(美元/FEU)。需要注意的是,线上报价仅供参考,一方面不同船司线上和线下经营策略不同,报价有较大分化;另一方面,电商价格调整频繁,存在不同时间抓取导致运费水平波动,需要结合线下数据理性看待。

      从短期来看,王克强表示,现货运费仍存在上升基础,偏强态势预计将维持至1月底。传统旺季货运需求提供一定支撑,而且复航红海实质性推进存疑,绕航仍是大部分欧线和地线集装箱船的主要选择,供应链紊乱催化的矛盾逐步暴露,包括缺柜和后续班次紊乱等。

      “目前市场普遍对1月第三、第四周运价持中性偏乐观态度,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舱位供应偏紧。而2月中国春节前后运费是否会出现季节性回调,仍需关注货运需求的实际变化和相应的运力匹配程度。”但他同时表示,目前市场的缺箱问题更倾向于是局部性矛盾,部分船司出现缺柜情况,调整并缩短免用箱期,主要是由于回程船绕航影响空箱回流所致,但暂时未捕捉到进一步发酵成广泛矛盾的迹象。

      此外,他表示,由于近月合约新开仓和保证金等限制,叠加红海事件发酵提振市场对其持续性影响的预期,周四EC期货远月合约表现更加强势。但市场需要注意,红海事件影响存在较高不确定性,且供应链潜在矛盾能否爆发更多取决于货量的现实变化,因此远月合约的显著上行存在更多的隐性风险。

      基本面难以支撑运价持续大涨

      在章星昊看来,伴随着各大船东逐步接受绕航计划,基本面上缺乏有效支撑运价继续上涨的动力。综合来看,考虑到全球集运运力过剩且欧洲需求疲软,基本面决定中枢运价长期下行。

      具体看向供给端,他表示,运力过剩风险仍是影响2024年集运欧线市场的主要因素。据了解,截至2023年11月,新船交付量已达到181万TEU,较2022年底增长约7%,拆解运力不及新交付运力的10%,2023年11月市场闲置运力小幅提升。叠加红海事件影响,船公司主要通过空班、超慢速航行以及绕航消化运力。除此之外,部分新增运力将在2024年一季度集中释放,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集装箱船运力将在200万TEU以上。从新船结构上来看,一季度新船交付均以巴拿马及超巴拿马型等大船为主,基本符合绕航好望角线的需求。

      看向需求端,他表示,2024年欧洲需求预期整体向下,目前欧洲商品需求预期没有根本性变化,部分主要核心经济体仍面临通胀压力,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下滑,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移,欧元区PMI长期处于荣枯线之下。另外,从近期货运需求看,相关市场人士透露,中国工厂一般在春节前两周放假,因此春节前最后一个出运高峰在1月的第二、第三周。但从近期接收的订舱需求看,目前亚欧航线货量较往年处于较低水平,出运高峰并未发生。集运市场虽存在货物爆仓情况,但是由短期船期延误、运力不足导致的,目前仍有一定的调控空间。

      整体而言,申银万国期货航运分析师柴玉荣认为,集运市场将继续面临供需失衡的格局。2023年集装箱运力供给增速为7.8%,预计2024年集装箱船运力供给将继续以超7%的速度增长。今年1月1日起,欧洲将航运碳排放纳入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计划中,预计最多能吸收新增运力的1%—2%,运力供给仍相对过剩。而在需求方面,欧洲央行对2024年GDP增速最新预测为0.8%;克拉克森对2024年集运需求的预测增速为3.6%,集运市场将继续面临供需失衡的格局。(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04

  •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22%

    15:40 作者:博易快讯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公告,经研究决定,自2024年1月4日(周四)收盘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调整如下:集运指数(欧线)期货EC2408、EC2410、EC2412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22%,此前为20%,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20%,此前为18%。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2345...9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