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关键词 [账户] 的搜索结果:

4月10

  • 预计美联储降息随后将至?高盛、美国运通两巨头率先“降息”

    08:20 作者:博易快讯

      外媒4月9日消息:当前市场对美联储今年降息的预期越来越悲观。上周五美国超预期的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后,市场预计6月开始降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甚至认为首次降息可能要等到9月。然而,从华尔街两大巨头——高盛和美国运通的操作来看,也许市场的预期悲观过头了。

      上周三,高盛旗下消费银行Marcus三年多来首次降低了其高收益储蓄账户的利率,将该银行旗舰产品的年利率下调至4.4%,低于3月份时的4.5%。这是自2020年11月高盛将旗下产品的利率从0.6%下调至0.5%以来的首次降低。

      当被媒体要求解释降息原因时,高盛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我们目前的利率使我们高于大多数同行。我们将继续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价值,并发展我们的Marcus存款业务,这是公司的首要任务。”

      对于高盛的上述意外“降息”,分析指出,只有在降低高收益储蓄账户的利率而不会导致存款外流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存款业务的增长。这意味着,高盛知道其它同行也将追随美联储的脚步而降息时,这种情况才会发生。这一步骤通常发生在他们确信美联储将降息或紧随美联储决策的时候。

      无独有偶。本周,另一家金融巨头美国运通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从4月9日周二开始,将其高收益储蓄账户的利率从4.35%下调至4.30%。美国运通同样指出,该利率远高于美国全国的平均水平,可以使储户享有更高的收益。

      财经金融博客Zerohedge点评称,出于“不明原因”,明显鸽派趋势突然席卷美国银行业。或者也许两巨头的降息并不是出于“未知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之所以可以开始降低旗下产品的利率,是因为很快其他所有人都会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而做同样的事情:美联储将打响宽松周期的发令枪。

      媒体分析指出,此举表明金融机构对何时可以降低个人存款利率保持警觉。事实上,游戏中最大的参与者中的两个、而不仅仅一个已经这样做了,这应该足以让市场重新审视对美联储的降息计划预期。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当前市场的降息预期崩了,但高盛、花旗等华尔街大行仍继续预期美联储会在6月首次降息。

      不过,巨头们的分歧显然也很大。就在本周,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警告市场,由于美国政府的支出过高,美国的通胀和利率可能持续高于市场预期,已为美联储最高将利率上调至8%做好了准备。Dimon还预计,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不高。近期的地缘政治事件正酝酿着自二战以来最大的风险。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黄金投资渠道调查:方式多样谨防“踩坑”

    08:20 作者:博易快讯

      近日,黄金价格连创历史新高,让不少有意购金的民众跃跃欲试,一些头部黄金珠宝品牌店的金饰报价已突破700元/克。

      在黄金投资热潮背后,投资渠道也不少,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番走访和调查,发现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风险点,普通民众如果盲目投资黄金,也很容易“踩坑”,需要留意相关风险。

      黄金投资渠道

      方式多样各有需求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国内黄金投资最典型的方式就是直接去黄金珠宝店购买金饰,或直接购买金条等。

      记者近日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走访深圳多家品牌黄金珠宝连锁店发现,随着金价的上涨,目前零售端的黄金珠宝店金饰报价也持续走高,门店的金饰报价普遍已超过600元/克,部分头部品牌门店金饰报价已超过700元/克。

      在金价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相较于钻石饰品,黄金珠宝店销售人员推介黄金饰品和金条的热情及力度较以往明显增强。

      据相关销售人员介绍,一些重量较大的黄金类饰品通常按克重计价,比如黄金手镯等,报价相对较低,同时也能满足投资需求,较受有投资需求的顾客欢迎,而对于主要关注黄金投资价值而忽略佩戴价值的潜在客户,相关销售人员多建议直接购买金条。

      除黄金珠宝门店之外,银行也是当前投资黄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客户可以通过银行购买实物金条、办理积存金业务,部分银行还提供开立黄金账户,用记账方式来投资黄金。

      以某国有大行为例,客户可以在该行购买如意金条,也可以通过如意金积存、积存金等业务和产品进行黄金投资;另一家知名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提供实物黄金和黄金活期等产品,其中实物黄金一般是在客户购买后直邮给客户,黄金活期则是该行的一种黄金账户业务,是为客户开立、用于记录客户黄金份额相关交易的账户,黄金份额是以黄金实物为依托的黄金资产。

      不过据记者了解,一些国有大行出于控制风险的考量,已暂停账户黄金的开仓交易,比如工商银行已于2022年7月发布通知,自2022年8月15日起,该行暂停账户黄金、账户白银业务开仓交易;中国银行的APP则提示账户黄金业务目前暂时不支持签约。

      另外,在金价连续上行之际,多家银行上调黄金积存业务“门槛”,比如平安银行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自2024年4月2日起,该行平安金积存业务按金额设定的定投计划起投金额由500元上调至600元。

      另据记者调研了解到的信息,除了黄金珠宝门店、银行渠道外,普通民众投资黄金的渠道还有不少,包括通过投资黄金期货、黄金ETF、购买黄金类上市公司股票等渠道和方式来投资黄金。

      比如在黄金期货方面,国内投资者可投资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品种,同其他期货品种一样,该品种的投资需要开立期货账户,通过保证金进行交易,带有一定杠杆,可做多做空,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黄金ETF则是一种间接投资黄金的方式,该类ETF一般将绝大部分基金财产投资黄金现货合约等黄金品种;投资者还可购买上市黄金公司股票,来间接投资黄金,因黄金上市公司股价一般会随着金价的大幅波动而波动。

      此外,据记者调查,通过一些第三方互联网理财平台也可投资黄金。记者在蚂蚁财富、腾讯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平台的黄金频道发现,投资门槛低是各平台黄金相关产品的“卖点”之一,产品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实物黄金、黄金ETF联接基金等,互联网理财平台在其中主要起到通道的作用。互联网平台投资黄金相关产品的投资者普遍较年轻,比如记者从京东金融平台获悉,目前购买积存金的主流人群为26—35岁,占比超46%。

      盲目投金容易“踩坑”

      近日,传出部分黄金珠宝加盟店“闭店”,无法兑付消费者已购买的产品等消息,暴露了黄金投资的风险。根据记者的调查了解,上述风险只是黄金投资风险中的一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民众对于黄金投资存在一些认知误区,认为黄金是硬通货、保值品,投资黄金基本不存在价格风险。但实际上,投资黄金的风险主要还是在价格波动方面。

      黄金价格近年来持续受到地缘局势、通胀、美联储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扰动,不确定性非常多,并非铁定一路上涨。历史数据显示,伦敦金现货报价2011年就曾超过1900美元/盎司,其后出现大幅下跌,2015年一度跌至1000美元/盎司出头,直到2020年,伦敦金现货报价才重新回到1900美元/盎司以上。这期间,如果投资节奏没把握好,同样会亏损惨重。除了直接投资黄金要承受价格波动风险,投资黄金期货、黄金ETF、黄金股等品种的风险也同样如此。

      另外,在一些黄金珠宝门店销售渠道,记者走访发现,不少销售人员虽对黄金首饰产品较为熟悉,但在谈及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影响因素时,很多并不专业,有些销售人员甚至完全不了解,但仍片面强调黄金的保值特点和投资价值,却闭口不谈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

      黄金回收作为实物资产配置投资链的闭环,成为黄金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随着黄金市场价格变化,黄金回收、以旧换新成为消费热点,也是一般投资者“套现”的方式之一,但也存在一些猫腻和监管盲点。

      除了实体回收黄金的店铺,记者发现许多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开设黄金回收业务,而且线上的黄金回收价则标得更高,但要收取一定服务费。回收价的计算方式为实时金价乘以熔后克重再乘以熔后纯度,然后再减去服务费。

      记者联系网上一家奢侈品黄金回收的店铺,该店自称是全国连锁黄金回收平台,号称“高价回收黄金”,该平台高级咨询师告诉记者,以4月2日的价格为例,黄金回收价格高达每克526克,可以提供上门回收,但要对饰品进行烧熔验成色,烧熔后重量会减轻,会按烧熔后重量计费。

      有商家告诉记者,一些商家还会洗金后再称重,然后用化学溶剂去“偷”金,计量无法保证。事实上,对足金首饰,烧金方法对重量影响并不大,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超过半数的黄金回收仍通过街边回收点进行,这些回收点普遍存在扣称多、折损大、回收价格低等问题。

      “淘金热”或需适当降温

      金价持续上涨之下,盲目投金的风险明显加大,投资者需要提高警惕,“淘金热”或需适当降温,避免金价出现超预期逆转导致投资“踩踏”,各方也需作出努力,加强监管或管理。

      对于相关职能部门而言,对黄金产品或黄金投资品种,包括金饰、黄金期货、黄金ETF等实物或金融类产品,需要加强监管,尽量减少潜在风险点。

      对于品牌黄金珠宝企业而言,需切实加强经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加盟商的巡查和管控,避免出现失控局面。

      银行方面,需加强黄金产品设计能力,审慎科学设计相关贵金属产品,对存在潜在缺陷或风险点的产品和业务及时清退或暂停,加强日常风控,同时加强营销管理。

    (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贷款额度上浮、提取条件放宽,全国多地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

    08:10 作者:博易快讯

        4月8日,北京、广州、沈阳、苏州四个城市同时出台对住房公积金的调整优化措施,进一步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江苏苏州针对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推出“乐居苏城”公积金存贷产品,灵活就业人员可自由选择产品购买时间、金额和频次,随时提取该产品账户余额,同时还可获得公积金贷款权益。

      辽宁沈阳优化了公积金提取政策。在今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职工在沈阳市贷款购买自住住房,本人及配偶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政策明确,公积金提取时限不晚于今年11月30日。

      北京发布《关于住房公积金支持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的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购房人所购房屋的绿色建筑等级、装配率等级越高,申请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也越高。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管理处副处长 白璐:同时满足多个适用条件的借款人贷款额度上浮金额可累加,最高可上浮40万元,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160万元。

      广州上调了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购房人购买自住住房的,一人申请贷款的最高额度从原来的60万元调整至70万元,两人或两人以上购买同一套自住住房共同申请贷款的最高额度从原来的100万元调整至120万元。符合特定条件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还可继续上浮。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 冯卫:对于购买新建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住房的,一星级的上浮10%,二星及以上星级的上浮20%。符合二孩及以上家庭贷款支持政策的,贷款最高额度上浮30%。例如,夫妻两人育有两个未成年子女,购买的房屋既是家庭首套住房,又是新建装配式建筑的,最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到156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出台超过100项各类住房公积金政策,涉及贷款额度上浮、提取条件放宽等多个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蔡真:一是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很多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降低了公积金贷款的利息成本。二是覆盖范围更广,例如江苏苏州和四川成都,都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出台政策,这些措施都能对房地产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央视财经)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4月10日股指要闻汇总

    08:05 作者:博易快讯

      1:重磅CPI前夕,标普艰难转涨,道指微跌、两连阴,纳指两连涨至一周高位。特斯拉涨超2%。谷歌涨超1%创历史新高。芯片股指三连涨,英伟达一度跌近5%、收跌2%创一个月新低,发布新AI芯片的英特尔早盘跌近2%后转涨。波音跌近2%。

      美债收益率脱离四个多月高位,十年期收益率较周一所创高位回落10个基点。美元指数企稳。日元连日下逼1990年来低位。

      原油跌超1%,两日跌离五个月高位。黄金十日内九日创收盘历史新高。伦锡涨超4%又创14个月新高,伦铜连创近两年新高。比特币盘中曾跌近4000美元、跌穿6.9万美元。

      中国市场方面,美股时段,中概股指收涨近2%,小鹏汽车涨近9%,蔚来涨近8%;离岸人民币盘中涨超百点,两周来首次涨破7.24。A股全天震荡反弹,固态电池概念爆发,油气等周期股回调,网易港股涨超4%。

       2:工信部等七部门: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根据多部门规划,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3:高盛、美国运通两巨头率先“降息”。高盛、美国运通两巨头下调“高收益”储蓄账户利率。分析称,明显鸽派趋势突然席卷美国银行业。两巨头降息,也许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很快其他所有人都会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而做同样的事情:美联储将打响宽松周期的发令枪。

      4:前美联储“鹰王”布拉德:今年降息三次是基准情形。前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表示,通胀率正在向美联储目标靠拢,而经济仍然保持弹性。

      5:“聪明钱”持续做空美股。高盛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上周连续第二周净抛售全球股票,这几乎完全是由卖空推动的,为自1月中旬以来对冲基金最大的抛售力度。非必需消费品板块是重灾区。美国银行的客户数据也显示出类似的趋势,其对冲基金客户上周连续第五周抛售股票。

      6:报道称日本央行考虑上调通胀预期,因“春斗”加薪势头强劲。报道称,日本央行考虑将本财年除新鲜食品外的通胀率预期从目前的2.4%上调,并将剔除能源的核心通胀指标预期提高至2%或更高。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维托尔首席执行官确认该公司正在重返金属交易领域

    07:15 作者:博易快讯

      

      外媒4月9日消息:全球最大的独立石油贸易商维托尔集团(Vitol)表示,在长期退出金属市场后,该公司正开始重开金属交易账户,并表示未来十年将会是“激动人心的十年”。

      维托尔首席执行官拉塞尔?哈迪周二在英国《金融时报》商品峰会上表示,(金属交易)对我们的业务来说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补充。

      哈迪的言论代表着该公司首次公开承认在过去六个月里进军金属市场。媒体报道称,去年维托尔聘请了一名铁矿石交易商。上周媒体报道维托尔还招聘了两名最近离开摩科瑞能源集团(Mercury)的工业金属交易员。

      维托尔在过去两年实现净利润超过280亿美元,业务范围已扩展到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以外的领域。该公司之前曾收购Euromin,但是在金属交易中遭受重创。Euromn是一家1990年代专注于金属交易的公司。

      本周伦敦期铜创下14个月高点。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转载请注明来源博易大师!违者必究!


    分享到

4月09

  • 英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08:50 作者:博易快讯

     

      3月20日,在英国伦敦,人们走在樱花树下。新华社记者 李 颖摄英国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了新修正的2023年四季度及2023年经济增长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3%,为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英国经济正式陷入技术性衰退,2024年英国经济将面临不小挑战。

      总供给收缩

      从总供给角度来看,2023年四季度,英国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均出现萎缩,20个经济子部门中有12个经历了收缩。其中,服务业在2023年四季度下降了0.1%,全年仅增长0.3%。受计算机软件、IT服务咨询等服务需求下降影响,信息和通信业成为服务业中产值降幅最大的行业,下降0.9%。此外,教育服务、批发和零售业也表现不佳。由于入学率下降等原因,四季度教育服务行业下降0.8%。并且在2023年12月,零售业也创下自疫情以来的最大降幅。

      从消费者视角来看,面向市场消费者的服务业产值在2023年四季度下降了0.4%。促进服务业增长的唯一积极因素来自公共管理和国防投入,包括强制性社会保障支出在内的公共服务产出增加了1.0%。根据近期市场调查数据,今年1月英国零售业反弹了3.6%,显示出复苏迹象,并且在通胀回落和实际工资上涨的支撑下,复苏势头可能会持续。但从整体来看,服务业仍将面临较大挑战,微观经营主体活力不足、增长韧性需要政策发力维持,市场信心和消费者需求等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修正后数据,2023年四季度,英国制造业下降1.0%,在13个制造业子部门中,有10个子部门出现下降。其中,机械和设备制造业下降了6.5%,橡胶和塑料制品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制造业下降了5.9%。制造业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是汽车制造业,增长2.1%。除汽车制造业外的其他制造业门类均表现疲软,主要是受到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因素、原材料成本和能源成本因素的影响。以机械和设备制造业为例,英国国内和欧洲市场的需求放缓是其下降的主要因素,而生产成本、供应链中断等外部因素也未得到根本改善。汽车制造业的逆势增长则反映出宏观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其增长受益于英国国内和主要出口市场对纯电车、插电混动车型的升级消费,以及全球市场对电动车型的青睐。

      总需求疲软

      2023年四季度,英国出口、资本形成总额和实际家庭支出均有所下降。具体来看,四季度实际家庭支出进一步下降0.1%,全年实际家庭支出仅增长0.2%,而2022年为4.8%,这反映出消费者信心不足,对英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不佳导致整体消费意愿下滑。政府实际支出四季度增长了0.1%,全年政府支出增长了0.5%,相较于2022年的增长幅度有较大收缩,英国政府有意控制开支,以避免政府债务负担进一步上升。

      在对外贸易方面,2023年四季度经常账户贸易赤字占GDP的比例达到1.1%,但剔除非货币性黄金贸易,英国经常账户赤字预计占名义GDP的1.8%。英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黄金交易活动颇为频繁,剔除非货币黄金贸易后,经常账户占GDP赤字比重上升,反映出英国核心出口竞争力下降,在进口方面对外依赖性上升。数据表明,英国脱欧后,与欧洲共同市场的贸易便利受损,在欧洲市场外的其他新兴市场上也未取得明显的贸易突破,导致出口下滑。而英国对外部关键原材料、中间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依赖使得进口额持续大于出口额,在出口市场萎缩下,贸易赤字扩大。

      分析显示,英国制造业在地缘政治危机、贸易碎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脆弱性明显上升。与2022年相比,2023年英国商品出口总额下降了152亿英镑,对欧盟和非欧盟国家的出口均大幅下降。进口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因素导致了英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在海外市场上英国出口的商品缺乏价格竞争力。

      另外,从社会融资和信贷角度看,2023年英国对外借贷占GDP的百分比从三季度的2.9%上升到四季度的3.3%,与贸易赤字扩大、对外投资减少相匹配。金融类企业净贷款总额从占GDP的1.4%增至2.0%,反映出金融中介机构在英国国内市场上的信贷投入增加,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但在英国整体经济衰退下,资本的边际产出效益明显不高,多数企业营运利润下降、财产收入减少,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复苏基础不稳

      今年2月,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英国GDP环比增长0.2%,零售业、商业信心和抵押贷款总额等指标较去年均有所改善。剔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家庭可支配收入在2023年四季度增长了0.7%,家庭储蓄率从2023年三季度的10.1%升至四季度的10.2%。

      分析认为,家庭财务状况改善将有助于刺激支出和整体经济复苏,但在英国生产率未得到持续改善下,复苏动力难以持久。英国央行预计,2024年英国GDP仅增长0.25%,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为0.6%。

      降息正在路上

      英国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4%,与1月的4.0%相比进一步下降,但仍然高于英国央行设定的2%目标。部分经济学家预计,4月能源成本将进一步下降,由此推动通胀进一步下降,可能低于英国央行设定的2%通胀目标。

      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近期表示,英国降息正在成为可能,在过去一年英国总体通胀率大幅降低的背景下,降息将在5月的议息会议上成为热点话题,英国央行正在为几个月后削减企业资金成本做准备。

      但贝利同时表示,目前没有看到通胀持续下降的明显表现。英国央行政策制定者乔纳森·哈斯克尔也表示,英国降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分析认为,由于名义工资增长水平强劲,且服务业CPI仍有上涨趋势,通胀将表现出不确定性,在今年下半年将存在高于目标2%的可能。英国央行将至少再等待两个月,以便更新的官方通胀和就业市场数据出炉后再考虑是否降息。

      近期,英国财政部长杰米·亨特宣布的减税计划,使普通劳动者每年额外增加450英镑的收入,个体经营者每年额外增加350英镑,以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刺激消费需求。苏纳克政府希望在减税政策和央行降息预期下,将英国经济从衰退中拉出,为保守党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的英国大选中争得希望。(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郑商所:动力煤期货2504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为50%,涨跌停板幅度为10%

    08:30 作者:博易快讯

         经研究决定,现将动力煤期货2504合约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

      交易保证金标准为50%,涨跌停板幅度为10%。按规则规定执行的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高于上述标准的,仍按原规定执行。

      二、交易限额

      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单日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为20手。单日开仓交易数量是指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当日在单个期货合约上的买开仓数量与卖开仓数量之和。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组单日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按照单个客户执行。套期保值交易和做市交易的开仓数量不受交易限额限制。

      对于第一次超过交易限额的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郑州商品交易所将采取暂停开仓不低于5个交易日的监管措施,累计两次超过交易限额的,将采取暂停开仓不低于1个月的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按照《郑州商品交易所违规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上述事项与动力煤期货当前挂牌合约保持一致。

       特此公告。

                                                                郑州商品交易所

                                                                2024年4月8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郑商所:动力煤期货2504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为50%,涨跌停板幅度为10%

    08:30 作者:博易快讯

         经研究决定,现将动力煤期货2504合约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

      交易保证金标准为50%,涨跌停板幅度为10%。按规则规定执行的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高于上述标准的,仍按原规定执行。

      二、交易限额

      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单日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为20手。单日开仓交易数量是指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当日在单个期货合约上的买开仓数量与卖开仓数量之和。实际控制关系账户组单日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按照单个客户执行。套期保值交易和做市交易的开仓数量不受交易限额限制。

      对于第一次超过交易限额的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郑州商品交易所将采取暂停开仓不低于5个交易日的监管措施,累计两次超过交易限额的,将采取暂停开仓不低于1个月的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按照《郑州商品交易所违规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上述事项与动力煤期货当前挂牌合约保持一致。

       特此公告。

                                                                郑州商品交易所

                                                                2024年4月8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如何看待股指期货的“净空单”?

    08:15 作者:博易快讯

      近期,期货公司在股指期货中的“净空单”头寸,成为广大投资者讨论的焦点。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每日收盘后,会公布所有股指期货合约的前二十大会员持仓。上海证券报记者观察发现,多数头部期货公司在股指期货中的空头持仓大于多头持仓,从而形成所谓的“净空单”,这是否就说明这些公司在做空市场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空头持仓来源广泛

      从股指期货的功能发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期货市场具有三大功能——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股指期货作为国内股票市场为数不多的套期保值工具,凭借其套保成本可以预见且交易难度较低的特性,吸引了大量的中性产品进场,对风险敞口进行管理。

      其中,空头套保是股指期货最基本的功能,构成股指期货空单的主要来源。

      多家期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头部期货公司服务大量金融客户,因此股指期货空仓很大一部分来自套保持仓。这些套保持仓的客户持有大量股票,为了规避股票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同时减少净值的波动,他们会选择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对冲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业内表示,正是因为有了股指期货这个对冲工具,金融机构才敢于长期、大量持有股票,敢于在市场下跌时不抛售股票。从这个层面来说,股指期货起到了股市下跌缓冲器的作用,是中长期资金平滑净值波动的重要工具。

      “如果真的要说投机,我认为股指期货多头持仓的投机成分还更多一点。”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通过股指期货多头替代策略的买入,特别是利用股指期货相较现货指数的贴水,既可以节约资金,又可以增厚收益,是股指期货多单的重要来源。

      期货公司并无自营盘

      从“净空单”的本质看,《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期货公司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期货自营业务。中金所在公布的成交持仓排名下方,也明确备注:期货公司当前无自营业务,上述披露期货公司成交持仓数据均为统计期内经纪业务客户交易数据。

      由此来看,交易所披露的期货公司持仓均为经纪业务客户的持仓,与期货公司本身并无直接关联,因此简单将持有“净空单”等同于期货公司做空市场,存在明显误读。

      从某头部期货公司提供的数据看,其空仓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公司经纪业务客户的中长期资金套保持仓;二是采取市场中性策略的机构投资者。

      更具体来看,有三类客户持有“净空单”数量较多:一是QFI客户,这类账户不允许做投机交易,套保编码持仓占比100%;二是证券同业相关账户,包含收益互换、金融投资业务、场外对冲账户等,这类账户套保编码持仓占比较高,非套保编码下的持仓也均为场外对冲持仓,非方向性投机仓位;三是私募基金产品。

      目前股指期货参与者分为两种,投机编码和套保(套利)编码。套保编码交易开仓数量不受限制,但需要获得中金所批复,按照严格的期现匹配要求进行交易。期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中金所套保编码管理非常严格,难以申请,市场上不少机构使用投机编码做套保交易,因此套保的实际持仓总量要超过套保编码账户中的持仓量。

      助力中长期资金入市

      长期以来,监管层一直致力于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中金所去年正式启动“长风计划”,旨在凝聚市场各方合力,提升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资金参与金融期货市场的质量。

      业内普遍认为,在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股指期货作为权益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若充分发挥其现金替代、风险管理的基本作用,将极大提高资金进入权益市场意愿,更有利于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权益市场。

      以上文提到的空头套保与多头替代策略为例。

      国泰君安期货2023年10月发布《股指期货助力中长期资金入市——基于指数化产品投资与期指功能发挥角度》专题报告,观察了市面上规模较大的17只对冲型公募基金产品,其利用股指期货的对冲比例多数在90%附近。观察发现,在持续下跌的行情中,这些产品规避了大幅的净值回撤,相对于股票型基金平均水平,实现了较高的超额收益,最大回撤控制也在较低水平,充分体现了股指期货对冲的作用。

      多头替代策略也长期跑出了较丰厚的超额收益。特别是沪深300股指期货自2016年进入稳定贴水状态后,该策略跑出了较高的超额收益。而中证500期指上市之初即进入漫长的贴水状态,因此IC品种上的超额收益更高且更稳定。综合测算看,IH、IF、IC、IM四个品种的当月合约多头替代较其标的指数的年化增强收益分别为4.5%、4.6%、17.3%和2.7%(若考虑期货保证金交易的杠杆属性,还能获得额外的现金管理收益)。

      “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媒体广泛传播金融期货基础知识,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期货业人士说。现今,海外金融期货交易量已远远超过商品期货的总和,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进一步让广大投资者认可金融期货的市场功能,任重而道远。
     
    (上海证券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4月07

  • 去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

    14:05 作者:博易快讯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稳健,年末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明显增强,市场预期基本平稳,外汇交易理性有序。

      报告认为,今年我国国际收支更有条件也更有基础保持基本平衡。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步调整,全球流动性收紧局面将有所缓解;另一方面,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基本面对国际收支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基本盘继续稳定发挥作用

      去年,经常账户、直接投资等基础性构成继续发挥稳定国际收支的基本盘作用。

      2023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530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4%,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其中,货物贸易保持韧性,贸易伙伴多元化稳步推进,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持续巩固,货物贸易进出口提质增效,顺差规模继续运行在历史高位。服务贸易稳步提升,居民跨境旅游留学逐步恢复推升旅行支出,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同时,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带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入稳步增长。

      2023年,我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2099亿美元,与经常账户顺差形成自主平衡格局,储备资产保持稳定。一方面,来华各类投资总体呈现净流入态势。其中,外商股权性质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四季度净流入规模较二三季度平均水平增长近2倍;来华证券投资由2022年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四季度外资投资我国债券净流入595亿美元,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另一方面,境内企业等主体对外投资有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稳定在较高水平,企业“走出去”步伐保持稳健;受国际市场环境和外部流动性变化影响,对外证券投资有所减少,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呈现净回流。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2023年经常项目顺差收窄,主要是因为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货物贸易顺差缩小。2023年,资本项目逆差收窄,短期资本流出压力明显缓解。去年外汇储备余额增加1103亿美元,主因是四季度美联储紧缩预期缓解、全球股债“双升”带来的正估值效应。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保持稳健,体现了稳经济、稳外贸、稳预期等政策成效,也反映了提升外汇市场韧性的积极作用。”报告称,一方面,我国顶住压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促进外贸平稳发展,不断提升境内外投资者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持续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更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收付增多,有助于更好应对外部环境波动。此外,我国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管理框架,有效维护跨境交易理性有序。

      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近年来,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总体稳步增长。报告显示,2022年1月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4.15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此后,主要经济体快速加息引发国际资本流动转向,全球跨境债券投资表现总体低迷。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债券市场高质量开放稳步推进,叠加外部金融环境变化,外资自2023年2月起连续11个月净买入境内债券,2023年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3.67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8%。

      报告显示,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更加丰富。截至2023年12月末,共有1124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自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约100家。已入市的境外机构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组织、商业银行、资管机构等各种类型,全球前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我国债券市场。

      与此同时,境外机构持债品种多样,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公司信用类债和同业存单等多种类型。其中,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收益稳定等优势,备受境外投资者青睐。2023年末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托管余额2.29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2.7倍,在外资托管债券总量中占比超60%。

      “从外部看,主要经济体紧缩货币政策可能转向,美欧政策利率将有所下行,有利于国际资本跨境流动。从内部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

      外商直接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近年来,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波动性明显上升,总体呈现先升后降发展态势。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全球走势基本一致,但反映跨国企业在华长期投资意愿的新增资本金相对稳定。报告显示,未来,随着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逐步改善、我国吸引外资新优势持续巩固,外商直接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首先,内外部环境变化将推动外资流入稳步恢复。当前市场普遍预计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调整,全球流动性收紧的环境将总体改善,有助于国际投资更加活跃。同时,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发展态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商投资意愿有望进一步增强。

      其次,我国传统制造业吸引外资仍具备相对优势。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产能位居全球首位,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将为各国来华企业发展提供更基础、更广泛的支持。

      再次,外商投资新增长点将不断巩固和提升。从国际经验看,主要发达工业国引资领域基本经历了由基础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趋势性转变,我国也在发生同样变化。外汇局统计显示,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向高端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资金占比合计较2021年上升7个百分点。未来,随着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科技等持续创新发展,上述领域有望成为我国主要引资增长点。同时,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未来还会继续增加,是各国企业不可忽视的广阔市场。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向批发零售业的资金占比较2021年上升10个百分点。未来,我国巨大消费潜力将持续吸引外资深耕国内销售及服务市场。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展望2024年,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市场普遍预计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将开启降息周期,外部金融条件更趋缓和。随着内外部环境总体改善,我国国际收支更有基础和条件保持基本平衡。 (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去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

    14:05 作者:博易快讯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稳健,年末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明显增强,市场预期基本平稳,外汇交易理性有序。

      报告认为,今年我国国际收支更有条件也更有基础保持基本平衡。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步调整,全球流动性收紧局面将有所缓解;另一方面,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基本面对国际收支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基本盘继续稳定发挥作用

      去年,经常账户、直接投资等基础性构成继续发挥稳定国际收支的基本盘作用。

      2023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530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4%,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其中,货物贸易保持韧性,贸易伙伴多元化稳步推进,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持续巩固,货物贸易进出口提质增效,顺差规模继续运行在历史高位。服务贸易稳步提升,居民跨境旅游留学逐步恢复推升旅行支出,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同时,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带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入稳步增长。

      2023年,我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2099亿美元,与经常账户顺差形成自主平衡格局,储备资产保持稳定。一方面,来华各类投资总体呈现净流入态势。其中,外商股权性质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四季度净流入规模较二三季度平均水平增长近2倍;来华证券投资由2022年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四季度外资投资我国债券净流入595亿美元,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另一方面,境内企业等主体对外投资有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稳定在较高水平,企业“走出去”步伐保持稳健;受国际市场环境和外部流动性变化影响,对外证券投资有所减少,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呈现净回流。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2023年经常项目顺差收窄,主要是因为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货物贸易顺差缩小。2023年,资本项目逆差收窄,短期资本流出压力明显缓解。去年外汇储备余额增加1103亿美元,主因是四季度美联储紧缩预期缓解、全球股债“双升”带来的正估值效应。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保持稳健,体现了稳经济、稳外贸、稳预期等政策成效,也反映了提升外汇市场韧性的积极作用。”报告称,一方面,我国顶住压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促进外贸平稳发展,不断提升境内外投资者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持续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更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收付增多,有助于更好应对外部环境波动。此外,我国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管理框架,有效维护跨境交易理性有序。

      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近年来,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总体稳步增长。报告显示,2022年1月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4.15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此后,主要经济体快速加息引发国际资本流动转向,全球跨境债券投资表现总体低迷。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债券市场高质量开放稳步推进,叠加外部金融环境变化,外资自2023年2月起连续11个月净买入境内债券,2023年末境外投资者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3.67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8%。

      报告显示,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更加丰富。截至2023年12月末,共有1124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自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约100家。已入市的境外机构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组织、商业银行、资管机构等各种类型,全球前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我国债券市场。

      与此同时,境外机构持债品种多样,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公司信用类债和同业存单等多种类型。其中,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收益稳定等优势,备受境外投资者青睐。2023年末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托管余额2.29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2.7倍,在外资托管债券总量中占比超60%。

      “从外部看,主要经济体紧缩货币政策可能转向,美欧政策利率将有所下行,有利于国际资本跨境流动。从内部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

      外商直接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近年来,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波动性明显上升,总体呈现先升后降发展态势。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全球走势基本一致,但反映跨国企业在华长期投资意愿的新增资本金相对稳定。报告显示,未来,随着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逐步改善、我国吸引外资新优势持续巩固,外商直接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首先,内外部环境变化将推动外资流入稳步恢复。当前市场普遍预计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调整,全球流动性收紧的环境将总体改善,有助于国际投资更加活跃。同时,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发展态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商投资意愿有望进一步增强。

      其次,我国传统制造业吸引外资仍具备相对优势。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产能位居全球首位,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将为各国来华企业发展提供更基础、更广泛的支持。

      再次,外商投资新增长点将不断巩固和提升。从国际经验看,主要发达工业国引资领域基本经历了由基础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趋势性转变,我国也在发生同样变化。外汇局统计显示,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向高端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资金占比合计较2021年上升7个百分点。未来,随着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科技等持续创新发展,上述领域有望成为我国主要引资增长点。同时,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未来还会继续增加,是各国企业不可忽视的广阔市场。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净流向批发零售业的资金占比较2021年上升10个百分点。未来,我国巨大消费潜力将持续吸引外资深耕国内销售及服务市场。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展望2024年,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市场普遍预计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将开启降息周期,外部金融条件更趋缓和。随着内外部环境总体改善,我国国际收支更有基础和条件保持基本平衡。 (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27

  • 资本市场研究人士:ETF期权行权交收对标的ETF无明显影响

    21:04 作者:博易快讯

      近期有市场观点认为,ETF期权行权交收导致现货市场下跌。对此,资本市场研究人士认为,该观点归因逻辑不清,缺乏理论根据。由于期权市场相较标的ETF现货市场已处于较小规模,因此ETF期权行权交收对标的ETF影响不大。

      上述市场研究人士表示,行权交收日,行权交收相关账户整体呈现标的ETF净买入,且金额不大。总体而言,ETF期权市场相较标的ETF现货市场规模较小,其中需要使用标的ETF进行行权交收的又仅占全部期权持仓的很小比例(约2%),因此ETF期权行权交收对标的ETF总体呈中性偏正面影响且因规模限制影响不大。(上证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全球最大资管CEO警告:医学突破了,寿命延长了,养老金不够了怎么办

    10:20 作者:博易快讯

     

      贝莱德首席执行官Larry Fink提到,到2050年全球将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年龄超过65岁。目前,美国人实际储蓄与养老所需之间存在4万亿美元的差距。

      随着医学突破大大延长人类寿命,世界即将面临一场迫在眉睫的“退休危机”。

      这是贝莱德首席执行官Larry Fink在其备受关注的年度公开信中发出的最新警告。

      在信中,Fink引用了联合国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年龄超过65岁,相比之下,2019年的这一比例为十一分之一。

      他呼吁更广泛地利用全球资本市场,帮助劳动者为老年生活积攒储蓄。同时,他也指出,确定贡献型养老金计划的兴起和政府社会保障退休计划日益增长的压力,使得美国面对退休人口激增显得尤为措手不及。

      “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延长人们的寿命,却几乎没用同等的努力来帮助人们负担那些额外的年份,”他写道,“在美国,政府和公司对员工的基本退休信息就是:‘一切都靠你自己。’”

      Fink强调,美国人的储蓄与他们退休所需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这是一个如此严峻和紧迫的问题,政府和企业领袖必须停下手头的工作,打破壁垒,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贝莱德管理着的10万亿美元资产中有超过一半是退休储蓄,其中包括机构养老基金、所谓的401(k)企业确定贡献计划,以及个人账户。

      Fink并不是唯一嗅到“退休危机”的人物。

      退休服务提供商TIAA的首席执行官Thasunda Brown Duckett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谈论美国人实际储蓄与养老所需之间存在的4万亿美元差距。

      她认为,所有公司都应该被要求将员工纳入一个能够为他们积攒可观养老金的储蓄计划,而不是让员工自己选择是否加入。

      Fink还提到,日本已找到鼓励人们推迟退休的方法,而澳大利亚的国家退休储蓄制度——养老金保障计划,已经有效地为更多工人创造了更大的养老金储蓄。(华尔街见闻)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南非国会议员批准黄金和外汇应急储备法

    08:15 作者:博易快讯

        外媒3月26日消息,南非国民议会周二通过了《黄金和外汇应急储备法案》,使政府能够从央行持有的账户中提取部分资金来偿还债务。

        这项立法现在将提交全国省级事务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Provinces)进行批准。该账户将在三年内重组,释放出1500亿兰特(79亿美元)。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26

  • 美国佛州立法禁止14岁以下未成年人拥有社交媒体账户

    09:54 作者:博易快讯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签署了一项法案,禁止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拥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14岁和15岁的青少年在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拥有社交媒体账户。

      据悉,该法案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22

  • 美联储进退两难:短期利率太高,长期利率较低

    08:30 作者:博易快讯

      外媒3月21日消息:美联储给市场吃“定心丸”,称今年降息仍在路上,但在把握降息时机上陷入两难境地。

      据媒体周四报道,隔夜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保持在5.25%-5.5%的高位水平。同时鲍威尔暗示今年晚些时候或将开始降息,而何时开始降息可能给不同群体带来了不同影响。

      对许多美国家庭和小公司来说,高利率加重了借贷,降息看起来迫在眉睫;但对于能够发行企业债的大企业和从股市上涨中收益的投资者来说,美联储宽松政策似乎没那么必要。

      这是由于美联储基准利率调整影响的是各种短期利率,如银行存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基金利率,但对企业债券等长期利率的影响较小。

      短期利率太高 家庭与中小企业承压

      当前美联储利率具有“限制性”是由模型测算得出的,根据美联储通胀目标、当前通胀率、对经济松弛程度的估计出利率最终位置,亚特兰大联储结果表明美联储的目标利率现在应该是为3.9%至4.7%。

      从美国信用卡账户的利息也可以看出这一高水平,根据美联储数据,去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信用卡计划的平均利率为21.5%,攀升至三十年来最高。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最近的研究表明,高借贷成本可能是拖累消费者信心的主因

      小企业也经常使用信用卡,美联储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56%的小企业经常使用信用卡融资,超过其他任何信贷来源,借贷成本也与短期利率挂钩。

      小企业受到限制可能会导致就业增长乏力,员工人数少于100人的公司约占私营企业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小型企业正成为美国就业市场的决定性因素。

      长期利率较低 大企业和投资者获益

      然而,最近10年期美债收益率约为 4.3%,虽然高于疫情之前的水平,但从历史水平看并不算高,而且比去年秋季触及的5%的水平要低得多。

      这种长短期利率分化,让人不禁想起格林斯潘时代的“利率难题”,当时长期利率保持低位,与美联储主导的短期利率存在明显偏离。

      这表明投资者似乎不仅认为美联储能够控制通胀,而且还认为美联储能够在不使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

      该预期反映在较低的公司债收益率和飙升的股市上:美债收益率与公司债收益率利差较疫情之前十年的任何时候都要小,美股屡创新高,标普500一年前上涨30%以上。

      其结果是,与许多小公司和家庭相比,能够利用公开市场的大企业融资条件更加宽松,而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不断增长的收益则为经济带来另一支撑。

      高盛和芝加哥联储等机构制定的衡量标准显示,美国整体金融条件限制正在减少。美联储根据隔夜利率、债券收益率、抵押贷款利率、房屋和股票价格等一系列指标自行编制的指数显示,1月份的金融条件为2022年8月以来最宽松。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家Jonathan Wright指出:

      归根结底,决策者能够直接控制的是短期利率,而且他们认为这些利率已经足够严格,即使他们降息,也更像是“放松刹车”,而不是踩油门,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股市从此再上涨10%。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21

  • 日本人投资偏好出现变化 千万亿日元储蓄瞄准股市

    13:26 作者:博易快讯

        随着日本股市飙升至创纪录高位,日本政府正试图鼓励普通投资者将他们的一千万亿日元现金储蓄投入股市。日本央行最新的季度调查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日本家庭的现金和储蓄仍超过1000万亿日元(约合7万亿美元)。由于长期的通缩环境,现金占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的52.6%,远高于其他国家。

        然而,人们的偏好开始发生变化。日本家庭股票资产总值同比增长29.2%,而现金储蓄仅增长1%。景顺资产管理策略师 Tomo Kinoshita表示,投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因为飙升的市场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可观的资本收益。日本政府最近对免税的日本个人储蓄账户(NISA)进行了全面改革,取消了股息和其他资本收益免税期限的限制,提高了年度供款,并将终身供款上限提高了一倍或更多,从而使该账户更加有利可图。Kinoshita表示说:“从现在开始,现金储蓄不太可能进一步增长。”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20

  • 日本结束负利率与YCC 资产价格将如何演绎?

    08:15 作者:博易快讯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大幅调整

      3月19日,日本央行公布了3月货币政策会议结果。此次会议调整了负利率、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和央行购债的措施,具体政策如下:

      短端利率方面,央行将鼓励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保持在0—0.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央行将对金融机构在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利率自-0.1%提升至0.1%。

      长端利率与国债购买方面,央行取消对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目标设立,将继续以与之前大致相同的规模购买日本国债。在长端利率快速上升的情况下,央行将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例如增加日本国债购买量、进行固定利率购买操作等。

      资产购买方面,央行将停止购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同时,央行将逐步减少商业票据和公司债的购买量,并在一年左右时间里停止购买。

      信贷投放方面,央行将根据刺激银行信贷投放计划、支持灾区金融机构资金投放行动计划、应对气候变化融资计划等提供利率为0.1%,期限为一年的贷款。

      YCC政策的历史变迁

      2016年1月,为了应对前期施行的质化量化宽松政策效果下降的问题,日本央行在原有的宽松政策基础上,对超额准备金账户采取-0.1%的利率,日本也成为亚洲第一个实施负利率的国家。但随着时间推移,“质化量化宽松+负利率”的组合货币策略逐渐显露副作用:一方面质化量化宽松中刚性购债的要求使得日本央行在日本国债中的持有比例越来越高,央行后续可能陷入无债可买的窘境;另一方面负利率政策实施带动日本长短期利率皆大幅下行,利差收缩给金融机构的收益形成了压迫。

      为了解决刚性购债+负利率政策存在的问题,日本央行在2016年转向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CC)。其短端利率目标继续锁定-0.1%,同时长端(10年期)利率目标确定为0并允许±0.1%左右的波动幅度。

      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的使用意味着日本央行货币政策重心由“量”重新转为“价(利率)”,这一调整既可以弱化此前提出的刚性购债规模目标,又能抬高过度下行的长端收益率。同时,为配合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日本央行引入了固定利率无限量购债操作,即在利率向某一方向波动速度过快或超过日本央行指明的利率波动区间时,日本央行会以利率上限(下限)去向民间金融机构无限量收购(释放)对应国债,从而起到控制国债收益率在目标区间的作用。收益率曲线控制+无限量购债政策实施以来,日本长端利率基本维持在了央行的目标范围内。

      YCC实施以来,政策又经历多次调整。日本央行在2018年7月将长端利率的波动区间由±0.1%扩大到±0.2%,并在2021年3月将波动区间进一步扩大至±0.25%,同时引入连续固定利率无限量购债操作加强对收益率的控制。2022年年底到2023年年中,日本央行又将利率区间进一步扩大至±0.5%,同时称上下限仅作为参考。2023年10月,日本央行称将把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1.0%的上限作为市场操作的参考,即收益率的硬性边界消失。

      而本次议息会议不仅将短端超额准备金账户利率自-0.1%提升至0.1%,也放弃了对10年期日债收益率的控制,彻底结束了持续了8年之久的负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

      本次货币政策调整原因何在

      实际上,在本次会议开始前,市场已经预期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引发市场预期的一个因素是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3月中旬表示日本央行将考虑调整其政策框架,包括负利率、收益率曲线控制和其他工具。同时,3月以来日本时事通讯社、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也相继报道了日本央行可能在3月会议进行货币政策转向调整。从金融市场表现来看,2—3月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便开始显著走升,收益率自年初的0.6%走升至2月的0.7%,截至本次会议开始前进一步上升至0.8%。因此,本次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早已是市场与官方的共识,而引发如此强烈调整预期的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

      一是日本工会涨薪谈判超出预期。对本次货币政策影响最大的是3月日本“春斗”,即日本工会与经营者之间在春季开启的薪资交涉谈判。一般来说,“春斗”将持续半年以上,从3月中旬至7月上旬陆续公布第一轮至第七轮谈判的结果,并以最后一次谈判结果作为当年“春斗”的最终结果,即最终达成的相关企业涨薪幅度。而3月中旬所公布的“春斗”首轮谈判结果为涨薪幅度5.28%,远远超出2023年3.8%的首轮谈判结果和过去10年2%左右的涨薪水平。虽然后续谈判会对首轮谈判结果进行调整,例如2023年最终从3.8%下调至3.58%,但实际调整力度并不会太大,今年日本工会最终可能实现5%左右的涨薪幅度。作为通胀驱动性最强的内在因素,工资大幅上涨有助于推动形成物价上涨并带动利率走升,因此本次日本超预期的涨薪谈判结果推动了货币政策调整的尽快落地。

      二是日本通胀分化将结束。虽然日本CPI在2022年4月开始一路攀升至4.3%的30年高位,随后回落至当前的2.2%,但仍高于央行指定的2%的水平。从CPI分项来看,反映生活成本的家具与家用电器、食品的涨幅都有6%左右,衣服鞋帽涨幅也有3%,而反映人力成本的教育、其他服务、住房、租房的涨幅仅有0.2%—1.4%。通胀的显著分化一方面来源于日本国内消费的低迷叠加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生产国的成本控制,使得面向全球市场的日本制造业人员工资面临难以提升的困境;另一方面也使得货币政策面临复杂局面,令加息的决策难以落地。而此次薪资谈判带来的5.28%的首次谈判结果,将使得日本人力相关的物价水平迎来显著上涨,日本通胀结构将从分化变成共涨,这更有利于加息政策的实施。

      三是日本债券市场需要正常化。在常年的收益率曲线控制过程中,日本的债券市场乃至利率市场均发生严重的扭曲。债券市场方面,虽然日本央行施行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的初衷有减少资产购买规模的考量,但为了应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日本央行还是屡次采取了无限量购债操作,使得日央行持有的日本国债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年底,日本央行持有的国债已经占到日本全部未偿还国债的52%,创历史新高。利率市场方面,日本央行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虽然保证利率不会突破上限,但利率长期会在设定的上限附近小幅振荡,波动率大大降低,市场的定价能力也严重受损。

      四是货币政策效果下降。从过去20年日本货币政策的沿革上看,不论是量化宽松、质化量化宽松、负利率还是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政策的有效期一般只有1—3年。当前施行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至2019年就出现了明显的政策效果消失的问题,最近两个季度日本实际GDP的环比增速分别录得-0.8%与0.1%,货币政策的推动作用基本消失。与之相对的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2023年11月公布了一项约17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对居民部门减税、对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及对汽油和公用事业费用进行补贴的方式进行财政刺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引领下,日本可能会在后续出现如同美国、欧洲所经历的通胀,这样就要求当前的货币政策发生改变。

      货币政策调整影响及未来展望

      虽然此次议息会议结束了负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宣告了持续8年的政策框架彻底改变,但从-0.1%到0.1%的实际加息力度并不高,明显低于可能加息至0.2%—0.25%的市场预期。从议息会议结束后的市场反应看,10年期日债收益率、日元兑美元汇率均迎来回调,日经225指数则明显冲高。

      未来加息窗口打开,资产波动加大。虽然本次议息会议的加息利率不及预期,但是随着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终结,加息窗口随之打开。在未来日央行继续加息的大背景下,日本货币政策仍将带动多类资产的变动。受影响最直接的资产是日债,收益率控制的取消和央行加息将使得日债收益率迎来走升。受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变动影响,日-美利差将迎来走缩,带动日元兑美元汇率的走强。

      日本股市将迎逆风。对于股市而言,加息的进一步推进产生的影响来源于多个层面。首先是盈利预期下降,利率抬升将压制内部需求、汇率走强将压制外部需求,这都将使得企业盈利出现受损。其次是贴现率提升,随着基准利率的抬升,市场利率以及估值模型中的贴现率也将上升,带动估值走低。最后是计价因素,在此前日元大幅贬值过程中,以外币计价的日本股市估值大幅走低,这也带动了股市的抬升,而日元走强将逆转这一趋势,带动日本股市的走低。

      全球金融市场或受影响。对全球市场而言,日本央行的加息可能对美债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冲击。2022年以来,虽然日元大幅贬值,但日本外汇交易市场的发达程度以及日元的融资货币地位并未改变,日元仍是全球市场重要的融资货币。同时,随着美元加息和美日利差的扩大,跨市场套息交易也卷土重来。一旦日本央行开始大规模加息,跨市场套利资金回流将引发美欧债券市场的大规模波动,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未来加息将取决于通胀进展。展望未来,日本央行的加息活动将取决于日本通胀的进展。虽然薪资谈判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工资-物价的传导仍需时间,居民消费意愿也会影响到传导效果,因此日本央行需要看到明显的通胀趋势才可能采取更激进的加息活动。对此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在于日本财政的后续发力,岸田文雄政府17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只是开始,而按照前期欧洲和美国经验,大规模发钱虽然无法立即导致经济和通胀走升,但随着时间进展会对通胀形成有力推动,这也将成为后续日本货币政策及相关资产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大幅调整

    08:11 作者:博易快讯

       3月19日,日本央行公布了3月货币政策会议结果。此次会议调整了负利率、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和央行购债的措施,具体政策如下:
      
      短端利率方面,央行将鼓励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保持在0—0.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央行将对金融机构在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利率自-0.1%提升至0.1%。
      
      长端利率与国债购买方面,央行取消对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目标设立,将继续以与之前大致相同的规模购买日本国债。在长端利率快速上升的情况下,央行将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例如增加日本国债购买量、进行固定利率购买操作等。
      
      资产购买方面,央行将停止购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同时,央行将逐步减少商业票据和公司债的购买量,并在一年左右时间里停止购买。
      
      信贷投放方面,央行将根据刺激银行信贷投放计划、支持灾区金融机构资金投放行动计划、应对气候变化融资计划等提供利率为0.1%,期限为一年的贷款。(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19

  • 日本时隔17年首次加息!全球“负利率时代”彻底落幕

    13:16 作者:博易快讯

        随着日本央行周二时隔17年首度加息,全球货币政策领域的“负利率时代”,也正式宣告落下了帷幕……日本央行日内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符合市场预期。除了终结负利率外,日本央行还宣布将取消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并停止购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风险资产,从而正式结束了前行长黑田东彦自2013年以来实施的激进货币宽松试验。

      尽管本月早些时候,接受调查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预计日本央行将等到4月份才会结束负利率,但过去几日日本媒体其实已频繁对日本央行日内采取行动有所“放风”,而上周日本“春斗”结果显示各行业加薪幅度普遍超过预期,也进一步增添了日本央行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做出加息决定的可能性。

      今日日本央行的决定,使得其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后一个放弃负利率的央行,并结束了过去十几年来全球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廉价货币和非常规货币工具,来支撑经济增长的特殊时代。

      从近来日本国内外的环境看,伴随日本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出现复苏,日本国内通胀正逐步由外部输入转为工资-需求拉动的良性循环,日本央行持续进行货币宽松的核心目标已接近实现。而与此同时,长期货币宽松造成日本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突出,国债价格被人为扭曲的客观挑战也愈发凸显,日元汇率更是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贬值压力。

      这一系列因素都促成了今日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重大调整。

      不过,分析人士也表示,虽然此举标志着日本17年来首次加息,但由于脆弱的经济复苏,可能迫使日本央行在进一步提高借贷成本时会放慢脚步,因而从长期来看,日本利率预计仍将维持在零附近。

      以下是日本央行日内利率决议宣布的主要政策改动:

      终结负利率

      日本央行此次以7-2投票的结果通过了结束负利率的决定。日本央行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为2007年以来首次加息,而且长达8年的负利率时代正式终结。日本央行表示,其主要政策工具目前仍然是短期利率。

      日本央行此前实施三层利率体系,对基础账户余额实施0.1%正常利率,对包含法定存款准备金在内的宏观附加账户实施零利率,对余额超出上述两部分的政策利率账户实施-0.1%的负利率。

      日本央行预计,暂时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在前瞻性指引方面,日本央行并未提供太多信息,其表示将继续关注金融和外汇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日本经济活动和价格的影响。但此前那一句“如有必要,将毫不犹豫地采取额外宽松措施”的承诺已被取消。

      退出YCC

      日本央行在此次声明中也不再提及0%的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宣告着其取消了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

      日本央行认为,附带收益率曲线控制的量化和质化货币宽松(QQE)政策框架,以及迄今为止的负利率政策,已经发挥了作用。以2%的物价稳定目标为指导,日本央行将从可持续、稳定实现目标的角度出发,根据经济活动、物价和金融状况的变化,适度实施货币政策,引导短期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工具。

      日本央行承诺将继续购买债券,金额与之前大致相同。这一举措以8-1的多数票赞成获得通过。日本央行并表示,如果长期利率迅速上升,可能增加日本政府债券购买金额,进行固定利率购买操作。在收益率快速上升的情况下,日本央行将做出灵活的反应,比如增加日本国债的购买量。

      事实上,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日本央行已多次对YCC政策作出过调整,因而此次彻底取消YCC政策,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YCC政策设定之初,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严格设定为-0.1%至0.1%区间内,当国债收益率触及上限时便会触发央行买入行为。之后利率控制上下限不断放松——2022年12月将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放宽至-0.5%至0.5%区间,2023年7月进一步将“硬上限”调整为“软上限”,允许国债收益率超过0.5%,当进一步触及1%时才会触发央行买入行为。

      日本央行此次还提议在4月将四次买入4000-5500亿日元5-10年期国债。

      此前日本媒体曾报道过,日本央行正在研究提前公布未来国债购买规模的新量化金融政策框架,为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作准备。

      结束ETF购买

      日本央行此次还宣布取消购买ETF,同时取消购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日本央行将逐步减少商业票据和公司债的购买量,并在一年左右停止购买。

      这同样也是日媒此前就曾爆料过的日本央行紧缩转变的三大组合拳之一。目前,这些投资赚取的股息和利润已占央行收益的很大一部分。普遍预期的情况就是,日本央行会结束购买ETF,然后在数年或数十年内开始长期逐步的抛售。

      作为货币宽松政策的一部分,日本央行于2010年12月开始购买日股ETF,当时日经225指数仅约为10000点。

      上月,日本央行持有的这些资产的市值已高达约为70万亿日元,几乎与国家税收收入持平,相当于持有日本股市约7%的股份,并已长期成为日本市场上最大的持股者。

      日本金融市场何去何从?

      在日本央行日内宣布结束负利率、退出YCC等多项紧缩货币政策的组合拳后,日本金融市场今日也陷入了剧烈动荡之中。日经225指数在午后经历了数波过山车行情,截止发稿,该指数上涨约0.13%。

      而尽管日本央行的紧缩行动不可谓不鹰派,但由于市场已普遍对此有所预期,美元兑日元(150.20, 1.0800, 0.72%)日内仍出现了“卖预期买事实”般的跳涨行情,最新交投于149.76附近。

      有分析师表示,美元/日元汇率可能已经消化了日本央行将退出负利率政策的因素,不过有鉴于数小时后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还将召开新闻发布会,日元汇率可能持续震荡。虽然收紧政策表面上是鹰派之举,但日本央行声明中也含有大量鸽派警告。

      而从长远来看,毫无疑问,随着日本央行正式加息,或将大幅改变目前日本资本市场的格局。此前,在日元走软利好国内出口商等因素推动下,日经225指数刚刚在年内突破了40000点的历史新高,不过近来日股涨势已有些停滞不前。尽管最近的休整没有阻止投资者的热情,但他们现在正更为关注个股的选择。

      国金证券在上周末的研报中表示,超宽松政策退出,从分母端和分子端似乎对日股都构成一定利空。第一,“负利率”退出或带来日债利率上行,从分母端利空日股。第二,日股营收中42%为海外收入,“超宽松政策”调整或驱动日元升值,进而冲击日股盈利。第三,前期净出口是日本经济重要支撑,“超宽松政策”退出也有可能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的成色。

      当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目前仍看好日股前景。贝莱德日本活跃投资主管Yue Bamba此前表示,“这是一个重大事件。”他预计日本央行的加息将是渐进式的,货币环境仍将保持宽松并支撑股市。Bamba指出,“日股上涨的动力是多样的、广泛的、持久的。我认为,价格要完全反映出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历史上看,根据中金的统计,2000年以来,日本央行曾于2000年和2006-2007年两轮加息,2022-2023年调整YCC上限。复盘上述政策收紧及日本资产表现的历史经验——日本短债利率在加息周期小幅上行、长债利率受加息影响有限但在YCC上限调整前通常走高、日股短期承压、日元短期升值但长期走势取决于利差。

      日本加息对全球资产的影响

      2021年以来,为应对大流行时期货币超发、供应链冲击所导致的高通胀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主要经济体纷纷收紧货币政策,开启快节奏、大幅度的加息周期。与其他经济体不同,日本央行多年来则持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政策利率长期锚定在-0.1%的扩张水平,成为全球仅存的“利率洼地”之一。

      浙商固收在近期的研报中表示,在此背景下,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将具有较强的信号效应。而日本央行最新的举动或意味着全球低利率环境的彻底终结,全球或将进入高利率与高通胀并存的全新时期。伴随全球广谱利率体系普涨,作为金融资产估值体系核心的无风险利率或将面临一定程度的上修压力,使大类资产面临估值重估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日本仍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截至去年年底,日本的海外证券投资总额相当于4.2万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日本的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就一直有业内人士担心,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可能会导致大量日本资金从全球市场流回日本国内。

      不过,至少从眼下来看,投资者或许也不必就日本央行紧缩政策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感到过于担忧。由于日本央行收紧政策的步伐料将是渐进的,而海内外市场整体的利差幅度依然巨大,大量日本资金至少在短期内仍将继续留在海外市场。

      在上周一份调查统计的273位受访者中,只有约40%的受访者表示,日本央行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将促使该国投资者抛售海外资产并将收益汇回国内。他们认为,日本央行政策利率的“有限上调”后,日本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之间仍保持较大的收益率差,尚不足以促使日本投资者采取转变行动。

      Fivestar Asset Management Co.高级投资组合经理Hideo Shimomura表示,“我们看到此前大量日本散户资金外流到外国债券和股票中,而我不认为日本央行负利率政策的结束,会改变这一趋势。”(财联社)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2345...11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