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关键词 [文字] 的搜索结果:

4月15

  • A股可持续发展信披迈入规范化新阶段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有望“量质齐升”

    08:25 作者:博易快讯

      4月12日,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采用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接轨国际规范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披露要求,明确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21个披露议题。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指引的落地实施,A股可持续发展信披迈入规范化新阶段。未来,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有望“量质齐升”,并激励引导上市公司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可持续投资资金进入A股,推动构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指引的出台,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填补了可持续发展信披执行上的空白,将进一步推进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规模的显著增长和信披质量的有效提升,加速推进资本市场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和互联互通。

      细化完善信披要求

      2月8日,沪深北交易所对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证监会及沪深北交易所研究后,吸收采纳了多数反馈意见。

      相较于征求意见稿,指引对多处进行精细化修订,主要是五方面:一是明确不同重要性议题的披露要求。具备财务重要性的议题需按照四要素框架(即“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进行披露,以保持和国际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准则的衔接。对于仅具有影响重要性的议题,根据具体议题相关指标要求披露即可。

      二是增加议题明细。指引附件中直接列明所包括的议题列表,便于公司执行。

      三是对于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作出衔接安排。应当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按照指引规定披露或自愿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无需再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四是适当放宽部分披露要求。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时间仅要求在4月30日前披露,但不要求必须和年报同时披露。另一方面,对于部分难度较高的定量披露要求增加定性替代披露的缓释措施,对于预期财务影响、除应对气候变化外的议题适应性评估等,由强制披露修改为鼓励披露,适当缓解公司披露压力。

      五是完善具体披露要求和文字表述。

      “沪深北交易所对指引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市场反馈的重视和对可持续发展信披要求的精细化调整,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更加全面、深入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促进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具体来看,指引明确不同重要性议题的披露要求,有助于提高报告的质量和针对性;增加议题明细,有助于提升报告内容的具体性和详尽度;衔接社会责任报告,避免信息重复和遗漏,也有助于提高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读性;适当放宽部分披露要求,既体现了监管的灵活性,也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完善具体披露要求和文字表述,使得报告更加规范、准确,提高了报告的可比性和可读性。

      据记者了解,后续,沪深北交易所将适时制定更细化的披露指南,为上市公司执行指引规定提供具体指导。

      未来主动披露公司将增多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可持续发展信披意识,上市公司披露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主动性不断提高。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14日,今年已经有764家公司主动披露了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占已经披露年报公司数量比例为47.42%。去年,披露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的上市公司有1841家,占比超过三成。

      据指引要求,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需要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目前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在450家左右。同时,监管部门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沪深北交易所将研究扩大强制披露主体范围,推动更多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信息。

      强制披露的公司应当在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按照指引规定编制的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同时,监管部门也鼓励上市公司提前适用指引的规定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报告内容应当与指引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

      实际上,随着指引正式出台,市场人士预计,未来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会显著增加。

      田轩表示,指引明确了强制披露的范围,鼓励自愿披露,且披露内容要求更细致,也体现了差异化和适应性安排,将对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产生正向引导与促进作用,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数量将逐步提升。

      与此同时,在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趋势化的情况下,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评价及估值也会更多地将ESG信息纳入进去,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主动性披露意愿,而披露内容要求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差异化安排,将提升披露规范性与可操作性。更多上市公司有了执行依据,主动披露公司数量将进一步增多。

      加强国内ESG评级体系建设

      指引出台后,中证、国证、Wind、商道、中诚信国际等指数及ESG评级机构紧跟指引要求,在ESG评级体系中纳入指引内容,持续加强国内ESG评级体系建设。

      重要指数及ESG评级机构将指引内容纳入评级体系,既有助于提升评级质量,也有助于促进市场透明和激励公司进步。田利辉表示,在ESG评级体系中纳入指引内容,有助于评级机构更加准确地评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评级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其次,通过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投资者和公众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提升市场透明度。评级结果的公布也将激励上市公司不断改进其可持续发展实践,以获得更好的评级和市场认可。

      此外,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指引与境外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的系列对比分析报告,帮助上市公司尤其是多地上市的公司降低信息披露成本,同时加强境内外投资者及相关主体对指引的认识和理解,供上市公司和市场各方对比参考。

      可持续信披指引的出台,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田利辉表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指引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披质量,鼓励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积极改进。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对ESG信息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指引还有助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形象。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指引的出台有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信披的质量和透明度,提高市场公平性,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和活力。同时,指引的出台也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绿色转型,通过引导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有助于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低碳、循环的领域。

      (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4月09

  • 财政部:中美两个工作组的第四次会议拟于4月中旬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09:00 作者:博易快讯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就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情况向媒体吹风并答问4月8日下午,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就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情况向媒体吹风并答问。吹风会文字实录如下:

      一、情况介绍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吹风会。为落实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会晤及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于4月4日至9日访华,耶伦财长系今年首位访华的美内阁成员。期间中方与耶伦财长举行了多层级、多领域的会谈交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京会见耶伦财长,就中美关系、中美经济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4月5日至6日,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耶伦财长在广州举行多轮会谈,就两国及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应对全球性挑战及双方经济领域关切事项进行了深入、坦诚,务实、建设性的沟通。4月7日至8日,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京与耶伦财长分别举行会谈,就两国宏观经济形势及财政金融领域事务进行交流。在华期间,耶伦还会见了一些中国政界、学界人士。在此,我重点介绍一下双方牵头人何立峰副总理与耶伦财长的会谈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会谈中,中方强调,应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美关系要坚持的“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三大原则,通过努力工作将“旧金山愿景”转为“实景”。双方一致同意,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持续加强经济、金融领域沟通合作,努力为两国企业双向贸易、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中美经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关于宏观经济形势。中方重点向美方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中方指出,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和可持续增长。去年中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势头,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这些成绩是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取得的。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回升向好势头,有信心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中方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国策,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正在谋划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大力破解妨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卡点堵点,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加快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将为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美方在会谈中就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包括劳动力市场、通胀、金融体系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于应对全球性挑战。双方就发展中国家债务处理、世界银行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改革、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全球性挑战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同意在多边渠道下就相关问题继续保持沟通与合作。

      关于双方关切。双方认为,每个国家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合理需要,但中方强调,不应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所谓“多元化”为由冲击两国及全球正常贸易投资往来和产供链稳定。中方明确表达了对美方制裁限制中国企业、对华加征关税、对华投资限制等措施的严重关切,指出这些措施损害中国企业和民众的正当权益,也不利于美国企业和民众的福祉。中方欢迎美方关于无意寻求对华脱钩的表态,希望美方采取切实行动,停止制裁限制中国企业。针对美方提出的产能过剩等问题,中方进行了充分回应。

      关于共识成果。双方重申了11月旧金山会谈达成的“加强沟通”、“防范脱钩”、“应对共同挑战”三点共识,并达成以下新的共识成果:一是由两国财政部牵头,在中美经济工作组框架下就两国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议题进行交流。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牵头,在金融工作组框架下就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等议题持续开展交流。

      关于下一步安排。遵照双方牵头人指示,双方工作层将在经济、金融工作组项下持续推进落实上述共识。两个工作组的第四次会议拟于4月中旬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期间分别举行。

      以上是我今天要通报的主要情况。在此,我愿回答各位的问题。

      二、媒体提问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此次中美双方在经济、金融领域均达成了重要成果。想请问双方有哪些具体考量?

      答:谢谢您的提问。中美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深化经济金融政策沟通协调和互利合作,对于维护两国和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促进疫后经济复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方对此始终秉持开放、积极的态度,此次经中美双方深入磋商讨论,最终在经济、金融领域达成重要共识。

      经济领域方面,在双边渠道下:双方同意就两国和全球经济平衡增长议题开展深入讨论,这也符合中国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目标与实践。中美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愿进一步加强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对于稳定双边经济关系,增进两国企业和民众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在多边渠道下:当前全球经济延续高债务、高通胀、高利率、低增长态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受到较大外溢影响。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双方同意在G20等多边渠道下就发展中国家债务处理、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事宜继续保持沟通,就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加强合作。

      金融领域方面,双方同意就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议题持续开展交流合作。中美在金融工作组和G20等多双边渠道下就上述议题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有利于释放中美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积极信号,对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一步,中方愿与美方一道,在经济、金融工作组项下努力将上述共识转化为务实合作成果,为中美经济关系发展不断贡献正能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我们注意到,耶伦财长在广州参加中国美国商会活动时指出,其尤其关注产能过剩问题,包括在新兴领域出现的产能过剩迹象。想请问中方在会见会谈中就此问题作出哪些具体回应?

      答:谢谢您的提问。中方对产能问题高度重视,在与耶伦财长的各层级会见会谈中均对此作出充分、理性的回应。实际上,这个问题存在分歧和争议,比如,彭博社4月3日最新文章认为,相关数据分析并不支持新兴产业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的说法。中方认为:一是应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看待产能问题。所谓“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

      二是应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分析产能问题。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中国新能源产业历经数十年长足发展,目前所具备的竞争优势根植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工业体系和丰富人力资源,更离不开企业对研发创新的巨大投入以及企业家的不懈奋斗精神。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新能源产品的经济可及性。中方在满足国内需求、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上,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对此应作出客观评价。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无助于解决产能问题。针对一些地方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中方将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做好统筹引导,相关政策导向是公开明确的。应强调的是,我们坚决反对部分发达经济体搞“泛安全化”、升级绿色保护主义措施,这对其自身有害无益,更会严重侵害中国企业正当发展权益,中方不会坐视不理。实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无助于解决实质性问题。正如彭博社4月3日另一篇文章指出,过去十年美国采取钢铁保护主义措施,并未阻止美国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还增加了美国经济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如果将这一政策应用于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削弱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中方认为,在新能源产业技术进步推动全球产供链深度调整大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会面临产业转型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的挑战,我们应客观看待这一现象,作出务实理性的政策选择。中方注意到美国及其他相关方的关切,愿与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理性看待和妥善处理分歧。双方将在工作组层面继续就此保持沟通。(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27

  • 中央部门集中公开2024年部门预算 有哪些特点?

    08:30 作者:博易快讯

     

      核心阅读

      预算公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各部门均公开了部门收支总表、财政拨款收支总表等9张报表,全面、真实反映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各部门预算安排,体现“习惯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的指导方针。

      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不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指导督促中央部门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严格绩效目标审核,做好绩效目标公开。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提出,“落实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可以省的钱一定要省,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乱花,坚决防止大手大脚花钱、铺张浪费。”

      3月26日,中央部门集中公开2024年部门预算。今年的预算公开有哪些特点?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不断完善制度,有序推进公开

      预算公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强化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强化外部监督的机制性安排,对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我国预算公开取得新进展。一方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预算公开制度框架。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有序推进预算公开工作。通过细化要求、完善机制、加强考核等,组织做好中央预算公开,同时积极指导督促地方做好预算公开。“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也基本实现‘应公开尽公开’。”该负责人介绍,地方各级政府2023年预算和2022年决算公开率均为100%,省、市、县级部门2023年预算和2022年决算公开率均达到99%以上。

      今年,中央各部门均公开了部门收支总表、部门收入总表、部门支出总表、财政拨款收支总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财政拨款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等9张报表。此外,各部门还对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机关运行经费安排、“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等情况予以说明,并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

      为使公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各部门的部门预算除在本部门网站公开外,继续在财政部网站设立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展示,方便人民群众监督政府财政工作。

      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提高预算精准性

      “习惯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的指导方针,体现在了今年的中央部门预算安排中。

      集中财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2024年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8.6%,扣除重点保障支出后仅增长0.3%,其中重点保障国防武警支出、科技教育支出、中央储备支出、国债发行付息支出等支出项目。同时严控一般性支出,尽可能压缩中央部门支出,大力推动各部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资金用在刀刃上。

      做好部门履职经费保障,坚持有压有保,提高预算精准性。比如,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行政运行经费2024年预算数比2023年执行数减少674.96万元,压减4.8%;财政部行政运行经费2024年预算数比2023年执行数减少1821.28万元,压减3.94%。

      “对于中央单位人员工资等支出,按照定员定额管理的要求,严格按照工资政策和人数安排;对于必需的水电、物业、采暖等费用,制定完善公用经费实物定额标准,确保相关支出处于合理区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强化预算约束防止铺张浪费。推动中央部门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更加节约高效地举办会议、开展培训和调研。严格执行会议差旅等费用开支标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比如,审计署进修及培训支出2024年预算数比2023年执行数减少22万元,压减1.2%。

      “实事求是保障合理需求,但也要防止大手大脚。同时,要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防止资产闲置浪费。”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已按季评估中央部门过紧日子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

      “当前,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可以降低政府部门运转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应有之义。”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表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能够把倡廉关口前移,同时提高公共产品投入产出率,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增强政府公信力。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花钱必问效。近年,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不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指导督促中央部门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严格绩效目标审核,做好绩效目标公开。2024年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门,原则上应将一般公共预算一级项目、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表按照不低于项目数量60%的比例向社会公开。

      根据要求,项目绩效目标必须涵盖政策与支出的主体内容,体现项目主要产出和核心效果。同时将绩效目标审核嵌入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流程,在审核绩效目标形式完整性的同时,强化对内容相关性、适当性、可行性的审核。

      比如,生态环境部此次公开了信息化运行维护、国际组织捐款、实验室专项经费等14个项目的2024年绩效目标表。怎样体现求“绩”问“效”?拿实验室专项经费这一项来说,绩效目标表列明了该项目年度总体目标、绩效指标,年度总体目标为文字描述,绩效指标则具体量化为产出指标、效益指标;产出指标的细分项数量指标要求“发表文章、专利、专著≥55个”“申请科研项目1个”等,细分项质量指标要求“成果验收合格率≥90%”。

      “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从制度角度确保腾出资金用于民生,推动整体预算改革向纵深挺进。”白景明表示,实践充分证明,预算绩效管理有效督促了中央部门用准、用好财政资金,也使公众能更好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推动治理效能提升。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扎实做好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夯实部门和单位主体责任,强化绩效目标审核,促进绩效目标质量进一步提升。”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3月04

  • 生成式AI刺激美股七雄市值暴涨

    08:50 作者:博易快讯

     
      大型科技股是推动主要股指走高或走低的重要原因。美股七雄的市值总和相当于加拿大、日本和英国整个股票市场市值的总和。

      2024年美股延续2023年的上扬势头,拉动美股上扬的主力是美股“七雄”。“七雄”代表着AI的发展前景,生成式AI的应用前景刺激了投资者追捧以英伟达为代表的大型科技企业的股票。生成式AI的应用前景与美股“七雄”之间的互动正在描绘高科技产业与金融互动双赢的动人画面。

      美股七雄市值暴涨

      第一,2023年美国股市大幅飙升。2023年全年标普500指数上涨24%。道琼斯指数上涨14%,首次突破37000点大关,并在2023年最后几个交易日创下七次收盘纪录。围绕AI和大型科技股的狂热推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今年飙升43%,创下2020年以来的最佳年度表现。按照QUICK FactSet的数据汇总,目前美股的总市值为51万亿美元,截至2月2日,美股总市值在全球股市总市值中的占比达到48.1%。

      带动2023年美国飙升的是所谓的“七雄”,即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和Meta Platforms。2023年“七雄”股票已累计上涨75%,令标普500指数中其他493家成份股公司望尘莫及,这些成份股公司的涨幅仅为12%,而该指数整体上涨23%。

      高盛的数据显示,“七雄”市值已膨胀到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市值的30%。但一些投资者担心泡沫可能正在膨胀。投资者可以借鉴上世纪70年代广为人知的“漂亮50”(Nifty Fifty)股票的命运。它们当时也都是实力雄厚的蓝筹公司,估值极高。这些公司的高估值是否真的合理,至今仍争论不休。

      第二,2024年美股七雄继续飙升。进入2024年美股继续在上扬。2月3日标普500指数上涨1.1%,创出历史新高。道指上涨0.3%,为今年第九次创下收盘纪录。纳指上涨1.7%。

      大型科技股是推动主要股指走高或走低的重要原因。美股七雄的市值总和相当于加拿大、日本和英国整个股票市场市值的总和。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美股七雄的总市值就能够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国家级别的证券交易所。2月14日,英伟达上涨2.5%,使该公司的市值达到1.825万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值第三大的公司,仅次于微软的3.04万亿美元和苹果的2.84万亿美元。2月23日英伟达的市值一度突破2万亿美元。

      美股七雄暴涨的动力

      第一,美股七雄创造惊人的业绩。财富管理公司Evelyn Partners在2月13日的研究报告中强调,美国七雄指数在2023年的回报率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107%,远远超过了更广泛的MSCI美国指数,该指数为投资者带来了仍然健康但相对微不足道的27%。推动美股七雄业绩增长的原因是它们成为AI的领军者。

      苹果正准备推出一款新的软件开发工具,该工具将使用生成式AI来帮助自动完成编码工作,其方式类似于微软的Github Copilot。苹果2023财年净利润为969.95亿美元,同比减少2.81%,营业收入为3832.85亿美元,同比减少2.80%,每股基本收益为6.16美元。微软2023财年营业收入达2110亿美元,营业利润超过880亿美元。微软拥抱了AI革命,将其构建到其消费者和企业产品中。对云计算的持续投资,帮助其在2024年初超越苹果,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

      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独占鳌头,2023财年总收入达到269.7亿美元。2月21日英伟达公布了截至今年1月28日的2024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英伟达第四财季营收为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净利润为123亿美元,同比暴增769%;摊薄后每股收益为4.93美元,同比增长765%。

      亚马逊传统上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来自动提取和丰富产品信息,但现在亚马逊正在借助AI模型改进和丰富产品信息。亚马逊成为把AI与电子商务融为一体的典范。2月2日亚马逊公司的财报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净销售额达到1699.61亿美元,同比增长14%。2023财年亚马逊的净销售额为5748亿美元,第四季度净利润达到106.2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78亿美元相比大幅增长逾37倍。

      埃隆·马斯克是AI和机器人技术的象征性代表,特斯拉把AI引入汽车,使汽车在安全性、自主性和未来功能方面达到了非凡的高度。特斯拉在2023年的总收入达967.7亿美元,净利润为149.97亿美元。Meta Platforms正在大力投资AI研究,以在虚拟宇宙中创造更加身临其境和互动的体验。2月2日Meta的财报显示,Meta Platforms在2023年的营收为1349亿美元,净利391亿美元。2月4日Meta Platforms市值一夜飙升2000亿美元,超过1.22万亿美元。

      第二,美股七雄业绩来自生成式AI的市场需求。AI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划分。如果按其模型来划分,可以分为决策式AI和生成式AI。决策式AI更多体现的是基于大量数据、信息形成的知识总结和判断。生成式AI对已有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深度学习技术自动生成全新的内容。主流的内容形式基本都能生成,包含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生成式AI是更接近于人类智慧的AI技术,其内容的创新强度也更胜一筹。

      目前火爆市场的有两款生成式AI模型。2023年3月,OpenAI推出了ChatGP的最新版本GPT-4,其功能更加强大。GPT-4旨在成为驱动聊天机器人和从搜索引擎到网络私人辅导等各种其他系统的底层引擎。企业会将GPT-4整合到各种系统中,包括商业软件和电子商务网站。微软必应搜索引擎的部分用户可以使用的聊天机器人已经由该技术驱动。

      今年2月,OpenAI推出了Sora新技术,利用AI可根据文字描述生成高质量视频。Sora会接收用户的文字提示,然后通过AI生成一段细节丰富的视频。Alphabet旗下谷歌(138.08, -1.70, -1.22%)以及Meta Platforms等许多公司都在寻求把握新的AI视频技术发展机会,OpenAI是其中之一。Sora迄今为止展示的该工具视频的质量很高,标志着OpenAI把文本提升到视频的重大飞跃。生成式AI已经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居领先地位。

      因为生成式AI的意义重大,导致生成式AI市场需求暴涨,产业规模扩大。2023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估计在130亿美元,预计2024年至2030年将以36.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超分辨率、文本到图像转换、文本到视频转换以及跨行业工作流程的现代化正在推动媒体、娱乐、零售、制造、IT和电信等行业对生成式AI应用程序的需求。对在元宇宙中构建虚拟世界、部署大型语言模型(LLM)和对话式生成式AI能力的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

      生成式AI具有巨大经济潜力

      第一,机构预测生成式AI的应用前景。2023年8月,麦肯锡发布的题为《2023年AI发展概况:生成式AI的爆发之年》的报告指出,2023年4月中旬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在众多行业中,科技公司将会受到最重大的影响。此外,银行业、制药、运输业、医疗产品行业、教育行业等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也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

      今年1月,牛津经济研究院与Cognizant发表《新工作,新世界》的研究报告认为,根据企业的采用率,未来10年生成式AI可能将美国的生产率提高1.7%~3.5%,并使美国年度GDP增长4770亿美元至1万亿美元。生成式AI将对美国90%的工作岗位产生影响。

      第二,生成式AI提高制造业生产率。根据2023年Google Cloud Gen AI基准研究的说法,生成式AI可以改变工作流程并实时解决问题,它可以推荐提高生产线效率或减少浪费的方法,它甚至可以设计新零件或产品将制造业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增强制造流程,生成式AI可以减少生产线停机时间、提高产量、实现成本节约并提高最终用户满意度。美国82%考虑使用生成式AI的企业相信生成式AI将显著改变或转变他们的行业。生成式AI从四个方面影响制造业,包括产品设计和开发、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以及技能和知识管理。

      第三,生成式AI引发经济革命。去年6月,麦肯锡发布题为《生成式AI的经济潜力:下一个生产力前沿》的报告。报告认为:生成式AI对生产力的影响可能会为全球经济增加数万亿美元的价值。在麦肯锡分析的63个应用案例中,生成式AI每年可以增加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的价值。由此人们惊呼生成式AI引发了一场经济革命,核心是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生成式AI的消极影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面临失去工作岗位的可能。最近谷歌、多邻国(Duolingo)和联合包裹服务公司都裁减了员工。虽然直接因生成式AI而失去的工作岗位总数仍然较少,但其中一些公司及其他人士已将裁员与机器学习和其他AI应用等提高生产力的新技术联系起来。美国许多公司的高管表示,生成式AI可能很快会颠覆更大比例的白领工作。(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25

  • 国家能源局:2023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

    14:26 作者:博易快讯

        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情况、国际清洁能源日设立背景及我国对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刚在会上介绍,2023年1-12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61.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发布会文字实录如下:

      刘刚:各位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市场化交易电量持续上升。2023年1-12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61.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交易机构注册的主体数量达到70.8万家。从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从2016年不到17%上升到2023年超过61%,市场机制已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电力中长期交易已在全国范围内常态化开展,交易周期覆盖多年到多日,年月周多日滚动,中长期交易电量占市场化电量比重超90%,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稳定了总体市场规模和交易价格。在国家开展的第一批电力现货试点8个地区中,山西、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相继转入正式运行,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首次实现全区域结算试运行,前不久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正式启动,电力现货市场发现价格起到了“晴雨表”作用。跨省跨区中长期市场平稳运行,省间现货市场调剂余缺,对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电力互济保供发挥了积极作用。

      电力市场规则体系进一步完善。过去一年,我们修订了《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出台了《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正在抓紧制定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明确煤电容量电价适用范围有关事项的暂行通知》,初步形成了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电量电价回收变动成本、辅助服务回收调节成本的煤电价格新机制。

      电力市场机制在保供应、促转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去年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关键时期,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机制对省间电力支援、互济保供发挥了积极作用。新能源逐步进入电力市场,市场化交易电量去年684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47.3%。电力辅助服务机制全年挖掘系统调节能力超1.17亿千瓦,促进清洁能源增发电量超过1200亿千瓦时。

      加强电力市场秩序监管,我们一手推市场建设,一手抓市场监管。去年在部分省(区、市)开展涵盖电力规划建设、生产运行、供应保障、交易调度等全链条的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强化监管权威,推进问题整改。根据国务院部署,在全国开展了电力市场化交易不当干预专项整治,着力规范电力市场秩序。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1月02

  • 基因编辑助力大豆产业振兴

    09:25 作者:博易快讯

        2023年4月份,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获得证书的产品是高油酸大豆。今年10月份,济南500亩高油酸大豆喜获丰收。什么是高油酸大豆?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是一回事吗?食用基因编辑的高油酸大豆安全吗?带着一系列疑问,近日闪电新闻记者对舜丰生物首席科学家牛小牧和总经理张辉进行了专访。

      济南市前瞻性布局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产业化项目,2018年5月项目签约,当年11月基因编辑技术工程化研发平台就落地建成,舜丰生物正式运营。

      张辉介绍,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号称“血管的清道夫”,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对身体健康有益。普通大豆的油酸含量在20%左右,他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把大豆的油酸含量提高到了80%以上。

      基因编辑技术被誉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革命性突破。基因编辑就如同对文本进行修改一样,首先把想要修改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使用工具,按照修改的意图,插入、删除部分词句或者改写一段文字。牛小牧说,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有本质性的差异,转基因大豆是把外源的一个基因转入到大豆内,比如说大豆为了实现抗虫,就从细菌里转入一个抗虫蛋白,大豆就有抗虫特性了;而基因编辑修改的是内源,针对的是大豆本身的基因,它不牵扯到外源基因的转入,所以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基因编辑的工具被称为基因“剪刀”,这把神奇的“剪刀”能够快速、精确地找到想要编辑的基因。德国和美国的两位学者因发现一把好用的“剪刀”在2020年共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所以找到更好用的“剪刀”一直是基因编辑的主要任务。为了找到好用的“剪刀”,舜丰生物在济南市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历经三年,终于自主研发出CRISPR CAS SF01和CRISPR CAS SF02两把基因“剪刀”,实现基因编辑核心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牛小牧介绍,2019年时的“剪刀”并不好用,当时他们用上万个大豆做基因编辑的实验,在培养间里把大豆养大成豆苗,然后用豆苗去做基因检测,检测的时候却发现很多都是没有编辑成功的,只有一两棵豆苗编辑成功了,效率只有万分之一。经过实验人员反复的研究和实验,终于在2022年下半年,基因“剪刀”的锋利程度有了质的提升,基因编辑成功的效率从万分之一上升到了百分之五十。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2022年以来,我国基因编辑领域的政策利好不断释放。2022年1月24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首次为农业用基因编辑技术颁布相关政策与管理措施,并依据基因编辑产品不含有外源基因的科学属性,明确基因编辑产品区别于转基因作物管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指出,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2023年4月2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试行)》,进一步明确基因编辑植物的分类标准和简化评审的细则,增强《指南》的可操作性。也就是当天,山东舜丰生物拿到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

      张辉说,能拿到证书让他们非常兴奋,这对舜丰生物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同时对于我国的基因编辑产业也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因为这张证书就相当于一张“准生证”,有了它,他们利用基因编辑创制的高油酸大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张辉表示,明年他们会在山东省大规模种植高油酸大豆,到时候普通消费者就可以在各大商超买到对健康有益的高油酸大豆油。(齐鲁网·闪电新闻)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分享到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